崔建平
石君,1958年生,湖南益陽人。湖南長沙理工大學設(shè)計學院畢業(yè),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生院訪問學者?,F(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wù)理事、中國美協(xié)線描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熱帶雨林藝術(shù)研究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林凡工作室特聘教授、文化部現(xiàn)代工筆畫院特聘教授、湖南長沙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湖南省工筆畫學會副會長、湖南省花鳥畫協(xié)會副會長、長沙畫院副院長、湖南省沅江市政協(xié)常委。
認識石君,首先是喜歡他的畫。
喜歡他那一掃院體花鳥畫陳靡之風獨著西雙版納風情的花鳥畫。不知為啥,觀石君的畫總能撩起我心中莫名的欣喜與激動。
一、解衣盤礴,恣意縱情
魏晉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政治最混亂、社會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濃于激情,富有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時代。中華文化藝術(shù)的經(jīng)典之作幾乎都產(chǎn)生于這個時代。如王羲之父子的字,顧愷之、陸探微的畫,嵇康的廣陵散曲,曹植、謝靈運等人的詩文詞賦,云岡、龍門的石窟藝術(shù),無不是光耀千秋、前無古人。石君對這段歷史深有了解,對魏晉風神心領(lǐng)神會,特別地景仰稱道。也許是潤物細無聲,魏晉風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做人與為藝。他崇尚魏晉人精神上自由解放、個性張揚,不受任何禮法說教束縛的影響,他追慕晉人風神瀟灑、不滯于物的蕭散超邁。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玄澹神機,無法而有法,筆下點畫自如,一點一拂皆有情趣,如天馬行空,游行自在。石君作畫從來沒有什么條條框框,也不為什么主題專門創(chuàng)作,任性自然,率性奔放,體會自然饒有玄學意味,表現(xiàn)意境玄古幽深,仿佛是“空潭寫春,古鏡照神”。
石君特別欣賞古人“解衣盤礴”的創(chuàng)作方法?!敖庖卤P礴”是莊子《田子方》中的一例:“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之視之,則解衣盤礴,贏,君曰:‘可矣,是真畫者矣。這段文字描寫的是一個畫家受宋元君之命來作畫,他的舉止與眾不同。他步履舒緩,行禮之后,不像別人恭恭敬敬地在那站著,而是回到自己的住所,未作畫前,把衣服脫掉,光著身子伸開兩腿坐著……全然一副不經(jīng)意自由蕭散的樣子。解衣盤礴就是脫衣箕踞,是借用畫畫的故事,講道家“任自然”的思想,這種不受世俗禮法束縛的思想?yún)s道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一條特殊性,即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時應(yīng)有的精神狀態(tài),不受束縛,一任自由。據(jù)說王羲之的《蘭亭序》寫了許多次,第一次最好,后來怎么寫也達不到第一次的效果,因為那種興致后來沒有了。石君畫畫,就很有這種“解衣盤礴”任自然、求自由的精神狀態(tài),全身心的放松舒展。一日雅集,酒酣飯飽之后聞訊席次有朋友過生日,石君立馬來了興致要畫壽桃以贈,鋪開宣紙,連續(xù)咬開四五支新筆的筆膠,率性而為,精神放松,用色用墨淋漓華滋,如有天機。一筆一劃一個個紅灼灼的壽桃呈現(xiàn)滿紙,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解衣盤礴”雖然是古人關(guān)于作畫的方法論,更是古人對于從事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人必須具備的稟賦、修養(yǎng)和操守的品藻。古人對此從論述備至:“故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矣?!保ㄖ扉L文《墨池編》)對此,石君了然于心,十分注重自身品性學養(yǎng)的積蓄培養(yǎng),他幼時的貧寒是他寶貴的財富、勵志的基礎(chǔ),兒時的庭訓是他性格的搖籃、真誠的淵源,他少小幼時就研習《三言二拍》《論語》《史記》和《宣和畫譜》。尤其對老子的《道德經(jīng)》銘記于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敝腥A古老文化的學習滋養(yǎng),使石君養(yǎng)成真誠為人率性做事、低調(diào)處世的個人風格。
二、精細不茍,審物察情
花鳥畫興盛于西蜀南唐,黃筌、徐熙兩大家并世稱雄。但進入五代兩宋以后,由于受南宋院體畫的影響,加之明清時期文人畫的興起,工筆花鳥畫漸入末路,幾近衰微……對此石君不以為然。不信邪不言敗的秉性使然,他放下已經(jīng)十分熟諳并已有一定基礎(chǔ)的水墨山水畫,立志要以狼的堅韌披荊斬棘去打開花鳥畫的“眾妙之門”,為振興工筆花鳥畫做些事情。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笔J識到要想畫好花鳥畫,無論是工筆畫還是寫意,必須“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自然為師,以傳統(tǒng)為師;必須以“審物不茍,謹毛失貌”的精神,深入自然生活精細不茍、審物察情地觀其形,察其神,形神兼?zhèn)?,才能達到顧愷之提出的“遷想妙得”。蘇軾的“胸有成竹”講的也是這個道理,他說:“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石君堅持36次去西雙版納寫生,一住就是經(jīng)年累月,二十年來的足跡踏遍版納的荒山野嶺、溪水溝壑,頂著烈日冒著酷暑,不顧荊棘、蛇蝎以及野獸的侵襲傷害,描花繪葉,勾鳥畫禽,每一種花草、每一類鳥禽他都要仔細觀其不同時期的習情變化,察其早晚晨昏的性情特點,包括每一片莖葉的陰陽向背,每一類禽鳥的羽毛形神,都了然于心,悉心描摹。準確全面地熟悉掌握各種花草、蟲魚、鳥禽的形貌習性……充分了解自然世界的千變?nèi)f化,用心貼近自然生活,畫了數(shù)以萬計的花鳥寫生稿。
一位大師曾經(jīng)總結(jié)成功的八大秘訣,其中一條就是充分利用夜間的時光,如同延長生命的三分之一。聰慧的石君深諳此理,他充分地利用晚上的時間向古人學習,深入傳統(tǒng),每一個夜晚都在花鳥畫的研習揣摩中攀爬。他找來了古往今來沉淀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子經(jīng)史籍,逐一鉆研不輟,最后目光停留在明代花鳥畫大師徐渭的畫前。徐渭是明代最富革新精神的畫家、書家、文學家,他不盲目追隨古人,書畫創(chuàng)作有自己的面目,他的花卉草蟲,重氣韻,重逸神,水墨淋漓、筆暢墨酣。所謂“胸中有萬卷書,目飽前代奇跡,又車轍馬跡半天下,方可下筆”(《洞天清祿》南宋,趙希鵠)。講的就是師造化師古人的道理。
“心師造化,遷想妙得”關(guān)鍵還是遷想妙得。石君重視寫生,審物察情,妙得的是他筆下那一幅幅富貴高雅、幽香雅韻的花鳥畫,是那一縷縷爽人的逸氣、怡人的風神。
臺灣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的《春到江南花自開》,整幅畫面恬靜優(yōu)雅、溫情可人,六只喜鵲怡人自樂地各自棲息于密林花叢深處,或呢喃,或私語,或歡歌,或低吟,無數(shù)朵淡雅的花朵競相開放,襯托著喜鵲幸福溫馨的生活。整幅畫,構(gòu)圖爽快嫻靜,用色淡雅清幽,氣韻靈動瀟灑,色彩線條筆筆見功,足見石君心師造化的功夫。
三、清新敦厚,借物抒情
從宋代開始花鳥畫就崇尚借物抒情,無論工筆、寫意,概莫如此。然能否達到借物抒情、詩意表達的目的,全在作者的秉賦才情。石君的工筆花鳥畫沒有空洞的敷粉抹脂,不是簡單的施彩畫形,而是賦予每一個具象的花卉、禽鳥以詩情畫意。他的每一幅畫構(gòu)圖都講究意在筆先,重視營造感人意境,色彩語言豐富雅潔,這樣板滯僵化的花鳥靈動起來,有了風神;普通的花花草草有了生命律動,神思飛揚,如畫作《櫻花》整個畫幅呈豎式構(gòu)圖,密林深處的花叢中,三只為春天而歌的喜鵲,嬉戲跳躍,踏花迎春,一朵朵潔白的櫻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無論是畫面構(gòu)成,還是色彩映襯都為的是烘托生命情趣,謳歌春天這美的意旨,妙趣天成。
石君作畫很注重詩意表達,以景配詩。我不知道他是畫前心中詩情勃郁,還是邊畫邊醞釀詩情,反正每幅畫作撲面而來的都是那一縷縷溫馨的詩情。如《灼灼夏荷》:“輕輕楊柳小南風,千點萬點夏雨聲,翩翩不盡紅蓮俏,鵲鳥蜻蜓共和鳴”,濃濃的詩情讓夏荷更紅更艷,灼灼的夏荷凸現(xiàn)著雋永的詩情。再如《雨后新蘭》:“心儀蘭花愛意濃,山中尋蹤樂春風,攀登危巖撥荊棘,一見芳姿露笑容?!北憩F(xiàn)了作者尋花覓春的艱辛與歡樂。石君的這些詩意盎然的作品,正應(yīng)對了蘇軾品藻王維的評語:“味摩潔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焙孟翊嗽u語用在品藻石君的花鳥畫也是恰如其分的。石君的花鳥畫禪境幽冥,格調(diào)高雅,盡管有些沒有詩意題跋,但詩情畫意纏繞在那些花花草草、湖石山色之中。
意境美是通過藝術(shù)家觀察自然景物,遷想妙得、情景交融,得出來的優(yōu)美境界,詩和畫表達境界的只是方式不同,內(nèi)容是一樣的,這是中華民族藝術(shù)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特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