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文娟
摘 要:音樂是一門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基本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人教版高中音樂教材為例,結合教學經驗,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以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
關鍵詞:音樂;人教版;教學模式;改革
柏拉圖說:“音樂能用最強烈的力量進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們就會用美來浸潤心靈,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因此丑化?!币虼耍S著新課改的推進,高中音樂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
長期以來高中音樂課堂使用的主要是“教師授課,學生接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鑒于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
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為適應新課標教材,教學模式應更加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教師的角色要由主導者轉變?yōu)橐龑д?,賦予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課堂中,教師可以在播放音樂前提出一些有關樂曲風格、樂曲內涵的問題,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進行思考,在音樂播放結束后,積極鼓勵學生發(fā)言,最后由教師評論。也可讓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經學生討論后進行發(fā)言,但教師一定要對小組學習和集體教學所需要的時間進行科學有效地合理分配,提高教學效率。
二、多媒體技術與教學整合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強大的圖形和圖象功能、方便的動畫功能來創(chuàng)設情境使抽象的音樂理論具體化,枯燥的樂理知識生動化、簡單化,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預先查詢講課的相關資料,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欣賞人教版高中音樂教材中貝多芬的《歡樂頌》時,教師可以預先讓學生了解貝多芬的生平經歷、音樂風格以及對后人的影響,在正式授課前讓學生交流感想,然后和學生一起欣賞樂曲,同時還可以播放教師提前做的課件,呈現(xiàn)動態(tài)的畫面,營造氣氛。
三、健全測評體系,評價形式多樣化
考核成績不僅要注重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結果,還要注重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任務完成的質量等加入測評結果。從而對學生作出比較全面、客觀的測評,使測評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此外,在日常測評時還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參與測評。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只有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才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促進高中音樂的教學。
參考文獻:
[1]鄭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音樂課中的積極意義[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20).
[2]徐霞.淺析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轉變[J].音樂時空,2011.
[3]張瑩.新課改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淺議[J].才智,2010(7).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