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鳳姣
本節(jié)課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碳及碳的氧化物中的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我的說課內容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進行的。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jié)課在全書乃至整個化學學習過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室中制取某種氣體時,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節(jié)課對學生今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實驗及實驗探究能力都有深遠的影響。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以及今后化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方法和設計思路,探索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實驗裝置,讓學生初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假設,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和方法,體驗化學實驗的方法的科學性;能進行初步的科學探究活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問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求實、創(chuàng)新、合作的科學品質。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的選擇,并利用設計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點突破:通過提問讓學生思考教材中已知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反應,師生共同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演示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大理石與稀鹽酸及稀硫酸的反應,確定反應原理。
教學難點: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難點突破: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圖,讓學生分析對比兩套裝置,從而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
學生對CO2的性質及幾種獲取途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在“制取氧氣”的學習中,已初步了解有關氣體的制備知識。
2.尚有欠缺和不足:氣體制備的內容掌握的較模糊。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抽象思維的能力較薄弱。
【教法與學法】
1.教法:創(chuàng)設情景法、對比探究法、互動合作法
2.學法:探究學習、小組合作、自主創(chuàng)新、總結歸納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思路:教材中直接給出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這樣學生雖能一下子記住所用藥品,但是過后接觸到其他能夠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藥品時可能會混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比賽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及演示實驗探究討論來加深學生的記憶。而有關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的選擇則采用探究的方式進行。
具體設計如下:
1.經(jīng)典引入
通過電影經(jīng)典片段引入自動脫殼原理,從而進入二氧化碳的制取課題。
2.溫故知新
讓學生進行競賽書寫制取C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給出提示,討論實驗室制取CO2的藥品,再通過教師演示實驗進一步確定實驗室制取CO2的藥品。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在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分析問題的意識,并歸納出實驗室在藥品及反應原理的選擇標準。
3.探究創(chuàng)新
探究制取CO2的實驗裝置。
(1)閱讀書本第110頁,回答問題。學生思考并討論一下問題:
①實驗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
②氣體的發(fā)生裝置與什么因素有關?
③收集氣體一般有哪些方法?確定氣體收集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2)通過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藥品及反應原理。對比它們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有什么不同?實驗室收集氧氣的方式是怎樣的?
(3)比較
■
通過氧氣和二氧化碳相關性質的比較,了解制備氧氣與二氧化碳時其發(fā)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異同。初步確立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與方法。在教學中本人將相關比較以表格形式列出,并用媒體投影引導學生回憶氧氣制取的裝置,一邊歸納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
(4)投影: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不同裝置,小組討論問題裝置為什么不同?
■
4.歸納總結
投影展示幾種成功制的CO2的裝置。
5.感悟收獲
學生和教師一起小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并投影出來。
6.知識鞏固
選取3道經(jīng)典題目讓學生練習。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