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雜棉31”是以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經作所自育的核不育兩用系GA18作母本,抗病恢復系M3作父本選育的F1代雜交種,于2013年通過了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
該品種全生育期133天,植株塔形,莖茸毛中等,葉片較大,鈴卵圓形、較大,結鈴性強。株高95厘米,果枝13臺,單株結鈴24個,單鈴籽棉重6.3克,衣分40%,衣指8克,籽指10克。每公頃籽棉產量3647公斤、皮棉產量1473公斤、白花皮棉產量1309公斤。高抗枯萎病,抗黃萎病??姑掴徬x,高抗棉紅鈴蟲。
【栽培技術要點】
四川棉區(qū)在3月底4月初育苗,4月底5月初移栽,一般凈作為每公頃24000~36000株。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各營養(yǎng)元素平衡配合施用,采取施足底肥、重施花鈴肥、補施秋桃肥的策略。施肥量以底肥占50%,花肥占40%,保桃肥占10%為宜。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韋樹谷 郵編:641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