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如 陳國治
摘 要:組合體是日常生活中或機械零件中常見的物體,學會組合體視圖的測繪與識讀是學習工程制圖的基礎(chǔ)。本文通過組合體—軸承座的測繪和識讀任務(wù)來說明機械制圖的應(yīng)用到的教學改革方法和手段。
關(guān)鍵詞:組合體;軸承座;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組合體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形體組合而成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儀器設(shè)備等零件和絕大多數(shù)機械零件都可以抽象成組合體,因此,學會組合體視圖的測繪與識讀是學習工程制圖的基礎(chǔ)。應(yīng)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來學習組合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組合體部分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全面提高學生讀圖、繪圖的技能。
1 采用實物教手段講解相關(guān)知識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繪制組合體的三視圖。采用實物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老師把實物軸承座(圖1)展示給同學,然后布置組合體的繪圖任務(wù)。以軸承座實物為例,老師講解組合體相關(guān)的知識。
1.1 通過實物講解繪圖基本知識
以軸承座為載體,講解形體分析法,組合的尺寸標注。采用形體分析法可以看出,軸承座由底板、支撐板、肋板和圓筒組成。支撐板與圓筒外邊相切,肋板與圓筒相貫。從而得出軸承座是綜合體,即由基本體疊加、切割或鉆孔而形成的。
1.2 通過實物講解讀圖相關(guān)知識
繪圖和讀圖是機械制圖的兩個任務(wù),繪圖是把空間物體利用正投影法表示在平面圖上,即由物體到圖形,讀圖是根據(jù)平面圖形想象空間組合體的結(jié)構(gòu)和形狀,由圖到物體,讀圖是繪圖的逆過程。讀圖前老師先講讀圖的要領(lǐng)和讀圖的基本方法等相關(guān)知識。讀圖首先讓學生有實物的圖,讓學生讀圖并描述空間物體的狀,然后老師把實物或者三維模型圖形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對照實物或模型圖判斷自己讀圖的正誤。
2 采用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講解軸承座三視圖繪制
首先每組分發(fā)一個軸承座,讓學生自己觀察軸承座的實物,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說出⑴要繪制軸承座需要的視圖;⑵主視圖的選擇方案。⑶繪制軸承座的步驟;并將各自方案的表達重點和突出優(yōu)勢闡述出來。經(jīng)過充分討論、比較、甚至學生之間會激烈地辯論起來,每組派出一名代表,闡述自己的表達方案,之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一起歸納總結(jié),進行綜合分析,選擇出最佳方案。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通過學生的討論,經(jīng)過老師歸納得出繪制軸承座視圖的方法和步驟:
⑴主視圖的選擇:主視圖是最主要的,要能夠表達軸承座的主要結(jié)構(gòu)和形狀特點,即盡可能把組合體的形狀和位置關(guān)系在主視圖上表達出來,并使組合體的主要表面、軸線等平行或垂直投影面,還要使組合體視圖的虛線越少越好。
⑵軸承座繪制方法和步驟:
①布置三視圖畫對稱中心線、軸線及定位基準線;
②逐個畫各基本形體的三視圖——(畫各形體時先整體,后局部。先定位置,后畫形狀。)
3 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繪制軸承座視圖
將“教、學、練”融一體的教學模式特別適合于實踐性強的制圖課程。教師在講清基本概念、理論、繪圖方法之后,讓學生即刻按照實物或模型繪圖。在繪制軸承座視圖時要求學生按照實際測量的尺寸在標準圖紙中繪制軸承座視圖。讓學生學會布圖,在繪圖過程中教師做巡視指導,對作圖中學生遇到的問題隨時解答,對出現(xiàn)的典型問題給予集中提示,針對作圖關(guān)鍵步驟進行再討論分析。這種方法使課堂氣氛活躍,目的明確,學習積極性高。
4 錯誤提示型教學
針對學生繪制實物或模型圖作業(yè)中常見的錯誤,教師可將學生繪制的圖形掃描后,利用投影儀展示給學生,讓大家進行充分的討論,因為是學生畫過的圖形,聽課比較有興趣,注意力集中,印象深刻。另外,將學生中的優(yōu)秀圖紙掃描展示給同學們或在同學之間傳閱,起到示范作用,揚長避短。教師可以經(jīng)常針對學生作業(yè)情況進行交流,把各類題型常見錯誤整理歸納,以提醒學生,不要再犯錯誤,對所學內(nèi)容加深理解。
5 結(jié)論
實踐證明,通過以上幾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靈活運用,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得以很好的掌握和運用。起到了改革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哲,高玉芬.機械制圖.大連:大連理工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