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玫瑰
摘要:“儒雅”,即氣質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幼兒園是培育儒雅寶貝的起點,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當今社會,很多成年人不注重身教,在社會生活中隨口吐痰、亂扔垃圾、亂穿馬路,不遵守社會公約、不遵循道德規(guī)范,給我們的下一代造成了不良的模范影響。因此,在現階段,培養(yǎng)儒雅寶貝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任,也是打造文明和優(yōu)雅社會的前提。
關鍵詞:儒雅教育;儒雅環(huán)境;儒雅寶貝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0-0123-01
《荀子·榮辱》曰:“君子安雅”,并注“正而有美德者謂之雅”,可見博學多才、溫文爾雅自古就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歷史發(fā)展到今天,如何培養(yǎng)根植于傳統、著眼于未來的儒雅公民,更應該是我們教育者需要積極思考并努力探索實踐的課題。在學前期,幼兒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等都還未定型,各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在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儒雅教育便是給予孩子一個儒雅的人生起點,這對他們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如何在幼兒園推進和實施儒雅教育,筆者認為以下三點可以嘗試:
一、創(chuàng)設溫馨童趣的儒雅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對于教育而言,它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應該積極地創(chuàng)設和利用環(huán)境來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立足“儒”,突出“雅”,從環(huán)境建設入手,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無處不“儒”、無處不“雅”的溫馨園所,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每一條走廊都成為“童趣的畫”、“優(yōu)雅的詩”。比如,我們通過談話跟幼兒一起制定出要遵守的“儒雅公約”,并將公約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布置在走廊和公共區(qū)域,時刻提醒幼兒我們要一起履行和遵守的規(guī)則。這是我們的《儒雅公約——寶貝篇》:我會“你好”和“擁抱”。我會“笑瞇瞇”和“感謝”。我能自己背書包——小孩拿包,大人空手。我要自己脫外套——掛起來或疊整齊。我想整理學具柜——鍛煉條理性。我能獨立吃午餐——學會排隊,享受安靜。我要自己換換鞋——鍛煉獨立生活能力。我想自己穿衣服——小孩動手,老師幫忙。以上制定的《儒雅公約——寶貝篇》只是幼兒園眾多環(huán)境公約中的一部分,“儒雅公約”之“教師篇”、“家長篇”也都展示在相應的公共區(qū),通過儒雅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來影響幼兒、老師和家長,使儒雅教育形成三位一體的家園合力。
二、開展最具儒雅典范的國學課程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弟子規(guī)》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在簡潔精練的語句中囊括了為人做事的眾多道理,也因此成為許多幼兒園進行品德教育的素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汲取《弟子規(guī)》中的精髓,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選擇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對孩子進行儒雅教育,使孩子們從中沐浴著經典文化,鍛造著儒雅的品行,學國學,講國學,更來用國學。為了讓幼兒真正的理解《弟子規(guī)》的精髓,我們將《弟子規(guī)》深化到幼兒的生活當中。在盥洗室的墻壁上,圖文并茂掛有“便溺回,輒凈手”,在水池的小鏡子前寫著“冠必正,鈕必結”,每天進餐時,老師都會朗誦“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路遇長,疾趨揖”、“長者先,幼者后”等儒雅行為。讀書是為了明理,在每天誦讀《弟子規(guī)》的同時,我們結合《弟子規(guī)》中的語句向幼兒講明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做得好的可以得到同伴和老師的肯定和贊揚,做得不好的要及時改正。通過《弟子規(guī)》中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方面的學習,孩子也逐漸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到學校問聲好,小朋友講禮貌,室內不吵鬧;吃飯時不爭搶,輕嚼慢咽莫吵鬧,西餐禮儀要記牢;小貓走路靜悄悄,人多時候別擁擠,互相謙讓有秩序。許多孩子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主動做老師的小幫手,爭當班級的儒雅寶貝。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國人永恒的精神財富,更是儒雅教育的寶貴資源。通過弟子規(guī)的教學,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逐漸成為一個儒雅寶貝,將來成為一個真正的儒雅公民。
三、策劃中西融合的禮儀活動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泵系滤锅F說:“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如此看來,不管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把文明禮儀視為做人的一件大事。作為一所國際化的幼兒園,我們圍繞“儒雅寶貝懂禮儀”開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動,旨在培養(yǎng)講禮儀、懂禮貌的國際小公民。每周一是幼兒園的“禮儀日”。這一天,園長和“儒雅寶貝”一起在大廳向每一位來園的孩子、家長熱情地用中、英文問早,提醒孩子們穿標準校服,自己背好小書包,大方地走進教室。上午的8:40~9:00是“禮儀日特別活動”,老師們會提前準備一系列有關禮儀的歌曲、故事、兒歌、情景短劇等與孩子們一起表演和分享。中、大班的孩子還能大膽地嘗試做小主持人,孩子們都很喜愛這樣的活動,在說說唱唱跳跳中,來學做一個受歡迎的儒雅寶貝。每月幼兒園還會安排孩子們品嘗一次美味的西餐,小面包、羅宋湯、牛排、蔬菜沙拉、甜品一應俱全。我們合理利用外教資源,來自美國、英國的外教們手把手的教幼兒如何享用西餐,知道西餐的進餐順序及刀、叉的使用方法,在就餐過程中真切地感受西餐禮儀的文化內涵,在中西融合的氛圍中,培養(yǎng)富有個性、講禮儀、懂禮貌的儒雅寶貝。
綜上所敘,開展儒雅教育,既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也是與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培養(yǎng)儒雅公民,要從教育的啟蒙階段幼兒園開始實施,作為教師,要在教育之中深化儒雅教育的思想,給孩子一個儒雅的人生起點。
參考文獻:
[1]米爭艷.“淺析《弟子規(guī)》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1,(05).
[2]楊立新.“用儒雅教育引領學校發(fā)展”[N].黃岡日報,2012-12-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