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麗
小學生學習興趣能力培養(yǎng)一、教師編演謎語和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一聽老師說要猜謎語、講故事,個個都會像小老虎,勁頭都來了,這時候教師就開始施展自己的手段,緊密結合教材編謎語或故事組織教學,馬上會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興趣,我在講授“時、分、秒的認識”時,首先讓學生猜這樣一個謎語:“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卻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比缓?,又根據(jù)書本四幅插圖,編出一個小朋友是如何愛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故事。這樣很自然地使學生認識了鐘表和時、分、秒,同時又及時地向?qū)W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在謎語故事中掌握了知識。
二、教師要充分利用圖示、教具的直觀作用,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于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我們現(xiàn)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明概念、性質(zhì)、法則、公式等數(shù)學知識。我在講“同樣多”的概念時,為了增強教學直觀性,我先將兩隊小朋友進行拔河比賽的情境圖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從畫面的觀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樣多”的概念。在講比多(少)應用題時,事先用白、黑紙板各剪兔子紙型12個和7個。教學中運用教學絨板,進行貼示,從貼示中說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土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學生依據(jù)“同樣多”“多多少”“少多少”來說明圖示或自己動手擺圖形。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一類應用題的有關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和愛好。
三、教師要有目的地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xiàn)在的孩子,老師再滿堂灌就會徒勞無功。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進行引導和點播,讓他們親自動手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學生積極性就高,教學效果就好,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這樣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我為了讓學生區(qū)分面積和周長,可以要學生先剪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和周長各指的是什么。為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引導著讓學生用紙剪一個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圖形的面積有多大,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書面有多大。由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興趣就濃,理解就深刻,記憶也牢固。
四、教師在課堂上巧妙提問,更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每一個恰當?shù)淖藙莺褪謩?、每一句形象生動的話語,還有那些各種啟發(fā)式的提問問題等,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十分注意自己運用的數(shù)學語言,無論在復習原來的知識還是導入新課時,還是在進行新課講授時,教師都應注意巧妙地設計一些啟發(fā)性較強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樣通過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