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深受社會負能量、教育功利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影響,大學生異常心理問題復雜各異并日益突出,必須正確認識和分析其產(chǎn)生根源,革新其干預防控策略方法,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強化思想道德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構建自我素養(yǎng)維護能力體系和心理評價管控機制并及時跟進心理治療,才能全方位培育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大學生。
【關鍵詞】功利主義;大學生;異常心理;干預防控;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4)05-0073-03
【收稿日期】2014-02-25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科聯(lián)課題“高校文化建設與道德培養(yǎng)關系研究”,項目編號為SKL-2013-2295;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高職院校文化基礎課功能發(fā)揮研究”,項目編號為2013-QN-217;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大學生異常行為干預防控研究”,項目編號為2012-QN-321;濟源市社科聯(lián)指南課題“河南文化產(chǎn)業(yè)集聚發(fā)展研究”
【作者簡介】強麗(1979-),女,山西朔州人,教育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及其管理研究與實踐。一、引言
青年大學生乃國之棟梁、國之希望。然而,由于受社會負能量、教育功利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惡劣影響,許多現(xiàn)代大學生態(tài)度浮躁、內(nèi)心空虛、價值觀扭曲、缺失理想信念,艱苦奮斗動力嚴重不足,[1]深陷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泥潭,一味沉迷于物欲、滿足攀比心理、崇尚奢靡之風,[2]導致心理異常甚或走向極端。故此,深入研究分析現(xiàn)代大學生異常心理及其干預防控尤為緊迫和重要。具體而言,主要可以通過以下路徑:
二、立體化實施大學生異常心理干預防控教育措施針對大學生心理異常的具體情況,可以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采取立體化的干預防控措施,以達到深入細致地預防糾正大學生異常心理的目的。[3]
1深入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以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發(fā)展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陶冶大學生心理情操,消減異常事件對大學生心理的不良影響,提高大學生身心素質。當前,從全國大學的周邊環(huán)境與內(nèi)部環(huán)境看,都不太理想。譬如,有的大學附近及內(nèi)部的文化娛樂場所管理混亂,打架斗毆時有發(fā)生,賭博屢禁不止,老鄉(xiāng)會、派別活動猖獗;教風學風校風不正,人際關系不太和諧,集體主義觀念淡漠等,給正常教學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極為惡劣的負面影響。為此,針對大學生特點和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教育活動,如學術科技活動、專題講座、文藝匯演、藝術鑒賞、演講辯論賽以及體育活動等,讓廣大學生都能各取所需,在集體活動中培養(yǎng)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人際關系,陶冶高尚情操,消減大學生異常心理產(chǎn)生因素。
2大力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以促進大學生人格素養(yǎng)全面升華
加強大學生人生觀、德育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道德觀和人生價值觀,走出心理誤區(qū),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杜絕偏激、焦慮的思想觀念;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大學生的辨識力,使其能夠自己解決現(xiàn)實中遇到的問題;加強法律基礎知識教育,提高法紀觀念,增強法治意識;加強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大學生高尚的情操,減少心理偏差;加強健康衛(wèi)生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觀,塑造健全人格。[4]
此外,大學生要培養(yǎng)高雅的、健康的情感與興趣,其心理健康與否有很大影響。培養(yǎng)高雅的情趣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人在愛好驅動下,總會想方設法搜集資料、知識,從中增加知識和培養(yǎng)對生活的熱愛。如若有了高雅情趣,就會找到知音。很多人患心理疾病,原因就在于沒有朋友,無法傾訴心聲。[5]
人不同于禽獸,人有思想意識,物質僅僅是軀殼的載體,但卻不能成為心理的歸宿。大學生應該有物質以外的精神追求,如果一味追求物質利益,最終會迷失自我。[6]
3廣泛開展心理咨詢以破除大學生的精神困惑
每個大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生活境況、社會關系、民族、信仰可能千差萬別,對問題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從而產(chǎn)生各種異常心理。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是當代大學生必須注重的一種自我心理教育方式,也是預防心理異常的最好方法。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引導大學生正確維護自我心理健康,大學生本身也應努力加強修養(yǎng),加強心理知識學習,努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正確客觀地評價自身能力和價值,做到“心平氣和,悅納自己”、“謙恭內(nèi)省,公平禮讓”、“廣結良緣,善交知己”等。亦即,大學生也要主動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充分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品質,將個人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很好地結合起來,以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高等人才的新需求。[7]
三、全面優(yōu)化大學生生存的人文環(huán)境建設貧富差距、社會不公、腐敗問題等,也是導致大學生心理異常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高校及家庭的高度重視,凈化社會人文環(huán)境,重建精神家園,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自身內(nèi)涵,全面優(yōu)化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要系統(tǒng)解決大學生心理異常問題,也必須全面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家庭成長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等干預防控機制,分析教育制度得失,摒棄傳統(tǒng)糟粕,維護正常秩序,營造公平、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8]
1采取科學合理的政策,凈化大學校園環(huán)境
正確引導文藝作品,堅決打擊低俗書刊和影視作品,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增強抵御外界不良影響的能力,預防大學生異常心理的發(fā)生。
2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生存觀
積極傳授國內(nèi)外形勢政策知識,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其自信、自尊、自強良好品質,提高適應社會變革的能力,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正視挫折,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3全面優(yōu)化大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建設
主觀環(huán)境與客觀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可以有效預防大學生異常心理,從不同層面影響大學生行為心理。在教育市場化、大眾化的今天,要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這些社會發(fā)展的負能量;要提高大學生對客觀環(huán)境的鑒別能力,造成良好的生活氛圍和美麗的人文環(huán)境,培育健康的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習慣。[9]全面營造和諧、團結、向上、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正是干預防控大學生異常心理的重要保障。
4立體化建構對大學生的“關懷教育”體系
誠如內(nèi)爾·諾丁斯所指,“只有重視個體性和學生真實感受的關懷性教育才是道德的教育”。因此,在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中,不能忽略和回避“關愛原則”,應立體化構筑對大學生的“關懷教育”體系。摒除以分數(shù)作為大學生優(yōu)劣的唯一評判標準,重視和貫徹因材施教式的人文教育關懷,使每位大學生都能感知到自我價值,同時重視大學生心理疏導,以預防大學生產(chǎn)生異常心理。
大學生關懷教育體系應立體化強調點、面、體融合互動的理念和結構。所謂點,即重視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為學生營造和諧美麗的環(huán)境;所謂面,是指以教師為基本面,課堂教學要與心理教育相結合,通過課堂教學實施關懷教育;所謂體,是指以輔導員等為主體,從學生的各方面進行教育,包括學習生活、心理常識、典型事件等。
總之,大學生異常心理的產(chǎn)生往往由于社會環(huán)境和不良習慣所致,若不加以及時治愈就會向更壞的方向發(fā)展。因此,營造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尤為重要。
優(yōu)化大學生生存的社會人文環(huán)境,使社會充滿關愛,完善大學生道德人格,關懷大學生成長,使大學生正確辨識社會正能量與負能量,增強其對社會改革的承受力,使其肩負起社會責任,不因社會變革影響自己心理。
四、著力加強大學生自身素養(yǎng)和能力建設由于大學生異常心理復雜多樣,干預防治異常心理最核心的手段還是應基于大學生自身,采用自我心理教育方式,經(jīng)常內(nèi)省和關注自身心理發(fā)展情況,克服自私心理,以社會道德為標準,以法律為底線,時刻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自我督促、自我反省、自我調適。
1大力提升大學生人格自我維護能力
培育高尚人格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具有統(tǒng)一性與穩(wěn)定性。然而,有些大學生言語表達和心理意識并不一致,有些方面甚至超出了人格界限,導致人格障礙。就有異常人格障礙的大學生而言,需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人格自我維護的力度,提升自身素質與修養(yǎng),使大學生學會踏實做人。在學習生活中,經(jīng)常剖析自己的言行,多讀健康書籍,培養(yǎng)獨立人格,不斷完善自身修養(yǎng),重塑豁達開朗、積極上進的品格。[10]
大學生心理異常如得不到及時干預防控,會給社會、家庭及其自身帶來巨大傷害。因此,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大學生必須及時總結自我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2系統(tǒng)建構大學生心理監(jiān)測管理機制
運用科學技術手段監(jiān)控大學生異常心理,能有效提高干預防控的實效性。
一是要建立動態(tài)心理測評系統(tǒng),利用科學測評軟件,組織進行大學生心理普查;對大學生進行結果分類,建立檔案進行管理,再與各院系建立溝通平臺,定期測評與關注心理異常大學生。
二是要建設大學生心理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心理服務,負責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培訓、管理。[11]與大學生全方位接觸,深入掌握監(jiān)督大學生日常心理;設立“心理委員”、“大學生心理協(xié)會成員”,開展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活動,深入了解大學生心理發(fā)展實情,建立信息反饋機制,以便及時掌握個體異常心理的情況,及時關注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
三是要建立心理危機干預處理系統(tǒng),及時有效對心理異常大學生進行干預處理。亦即,以輔導員為主要情報信息來源,通過心理健康專家“會診”,確定是否為異常心理個體,執(zhí)行危機干預工作機制,重點關注危機干預系統(tǒng)初診,預防個體異常心理發(fā)生。
四是要建立心理健康評價體系,進行心理評估與診斷,運用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按照嚴格程序界定大學生心理,記錄每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建立電子檔案,進行跟蹤管理和及時干預防控。
五是要加強社會干預防控,對偏離社會規(guī)范的越軌行為,及時采取相應整治措施,使大學生嚴格遵守社會規(guī)范,建立正常社會秩序。大學生之間可以借此做到相互影響、相互激勵、相互監(jiān)督等。
綜上可知,高等院校、社會、家庭以及大學生本人必須協(xié)同作戰(zhàn),共同構建異常心理干預防控機制,不斷加強大學生心理和社會認識,提高大學生自身道德文化素質,提升大學生心理管控和承受能力,客觀地評價大學生自身能力和狀況,培養(yǎng)健全人格,將大學生自我利益與社會利益有機結合,才能鍛就真正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大學生健康心理。[12]
【參考文獻】
[1][美]哈瑞·劉易斯失去靈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記教育宗旨的(第2版)[M]侯定凱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71
[2][6][美]安東尼·克龍曼(Anthony TKronman)教育的終結:大學何以放棄了對人生意義的追求[M]諸惠芳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56;130
[3][加]邁克爾·富蘭(Michael Fullan)教育變革的新意義(第四版)[M]武云斐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2
[4][美]托尼·瓦格納(Tony Wagner)教育大未來[M]余燕譯 ??冢耗虾3霭婀?, 2013:201
[5][9][10][12][美]愛德華·希爾斯(Edward Shils)教師的道與德[M]徐弢,李思凡,姚丹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37;199;199;210
[7][11][英]羅納德·巴尼特(Ronald Barnett)高等教育理念[M]藍勁松主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157;91
[8][美]瑪莎·努斯鮑姆(Martha CNussbaum)告別功利:人文教育憂思錄[M]肖聿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179
(編輯/徐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