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高效發(fā)揮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就需要制作優(yōu)質的課件。網絡上的大量課件使用起來不能得心應手,有的甚至還會弄巧成拙。通常需要教師自己開發(fā)多媒體課件,在開發(fā)過程中,除了防止課件的“文字化”“過量化”“雜亂化”及不可操作性之外,筆者認為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材料選擇
1.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思維性
《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明確提出了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其中一條為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倍鴳枚嗝襟w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將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與控制,再現有趣的物理情境,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針對學生對棉花糖的喜愛,可采用視頻——棉花糖制作過程引入離心運動,學生看完興奮地說:“哦!原來這樣簡單呀!”可見,要選擇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多媒體材料,但也要認識到不是任何具有趣味性的材料都可選。激發(fā)學生興趣是手段,引起學生的思考才是目的。選擇的多媒體材料,要能使學生在“樂”的過程中思考,在“笑”的過程中收獲。
2.注重材料的科學性和時代性
物理學是與生產、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生產、生活中的大量素材都體現了物理學的科學知識,理論上都可以作為多媒體資源引入物理課堂。但這些材料科學性的側重點不同,應用到物理教學中所產生的價值也不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一些曾經有科學性的材料,已被社會所淘汰,已失去了作為多媒體材料的價值。如,在以往的教學中,出現了有關汽車前進的驅動力是誰施加的視頻,視頻中的汽車是后輪驅動,而現在的汽車多是前輪驅動,如果仍選其作為素材,雖然能說明問題,但免不了有脫離生活實際之嫌。因此,選擇材料的過程不僅要注重材料的科學性,還要力爭體現生產、生活中的新技術。
二、制作過程
1.制作的課件要符合真實的物理情境
利用多媒體可以模擬一些無法做或不易做的物理過程,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分析物理問題提供生動逼真的物理情境。但受計算機水平的限制及制作者的疏忽,難免會制作出一些與物理情境不太符合的課件。如,一次公開課中教師在PowerPoint中用動作路徑制作了伽利略的理想實驗,課件中將小球從斜面滾下并滾上另一個斜面制作成了勻速的過程,這與實際的物理情境不符;又如,一次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優(yōu)質課課件中,教師在測量出實驗數據后,忽略了先描點、再畫圖的探究過程,直接用多媒體畫出小車的v-t圖像為一條傾斜的直線。而筆者認為,對于無法演示或不易做的物理實驗,要用多媒體制作,但一定要符合真實的物理情境,如不能,寧愿舍棄。
2.增強學生自主活動的機會
對學習過程來說,教師的教,只是學習的外因,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多媒體課件一張一張的播放,極易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應盡可能增加人機交互的功能,靠學生的自主活動來提高學習效率。如,用Flash制作可以統(tǒng)計結果的題庫,借用“按鈕”讓學生自主檢測。
3.注意多媒體課件的適用性
好的多媒體的制作較為煩瑣,制作好后,通常較難改動,但學生的個體差異是無法避免的。如果守著一個固定的課件,教學過程就被課件的固有模式所束縛,無法實現因材施教。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盡最大努力開發(fā)易于修改的課件。
總之,多媒體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要高效發(fā)揮其作用,就必須從制作方面多思考,這樣才能使多媒體更高效地服務于中學物理教學。
參考文獻:
[1]馬慎蛟.多媒體與物理教學的反思[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2).
[2][美]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易東平,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08.
[3]鄭曉霖,張永華,張志華.論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S2).
(作者單位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育英藝術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