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平英 蘭碧玉 陳水鳳
卒中單元綜合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謝平英 蘭碧玉 陳水鳳
目的探討卒中單元綜合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后吞咽困難(DAS)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卒中單元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DAS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 選擇同期普通病房收治的DSA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康復訓練護理, 對比分析兩組的療效。結果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肺部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生活質量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結論卒中單元綜合康復護理治療DSA, 療效顯著, 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腦卒中;吞咽困難;卒中單元
吞咽困難是腦卒中后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 發(fā)病率較高,對于腦卒中后吞咽困難(DAS)患者實施早期合理有效的干預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 臨床對于DAS尚無特效治療藥物, 腦卒中單元是目前公認的最具有發(fā)展前景的干預模式, 為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管理以及治療等提供了新的途徑。本院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DSA患者實施卒中單元綜合康復訓練護理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間,本院卒中單元病房收治的DAS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齡45~78歲, 平均為(65.9±6.8)歲;39例為腦梗死, 21例為腦出血;19例為輕度吞咽障礙, 41例中重度吞咽障礙。選擇同期普通病房收治的DAS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 男39例, 女21例;年齡44~80歲, 平均為(66.1±6.8)歲;36例為腦梗死, 24例為腦出血;20例為輕度吞咽障礙, 40例中重度吞咽障礙。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予以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操作, 予以鼻飼, 并根據(jù)患者的意愿輔助進食。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腦卒中單元康復護理治療, 訓練內容主要包括:①吞咽功能的基礎訓練:訓練部位主要針對吞咽相關部位的肌群實施功能訓練, 如面頰肌、口咽喉肌、舌肌功能訓練以及咽反射訓練等, 同時還應進行發(fā)音訓練、咽部刺激訓練、呼吸訓練、空吞咽訓練以及頸部運動等。②進食訓練:視患者的病情選擇適宜的進食體位, 并確定適宜的食物性狀以及進食量等, 通常選擇半側臥位或者半臥位, 可避免患者而在進食時發(fā)生嗆咳或者窒息。在進行喂食時, 囑患者應集中注意力進行吞咽, 在開始吞咽動作時, 可輕輕將甲狀軟骨抬起,流涎時無需進行擦拭, 囑患者于食物一同吞咽。③吞咽技巧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聲門上吞咽、側方吞咽以及反復咳嗽等,以此進行聲門閉合功能的訓練。④穴位按摩:取穴:選用風府穴、廉泉穴為主穴;配合風池、列缺、照海、太溪穴。方法: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半臥位或坐位, 采用指按法,或點按法, 或一指禪推法。根據(jù)部位選擇合適的手法:風池、風府穴以微微屈頸, 采用一指禪或按法, 垂直下壓, 按而留之, 逐漸用力, 由輕而重。廉泉穴頭后仰, 用點法:列缺、照海、太溪穴分別采用一指禪法, 點法, 或按揉法;2次/d, 每次30 min 20次作為一個療程, 均做三個療程。操作時, 詢問患者感覺反應, 并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 同時做好安全防跌倒措施。⑤冷刺激治療:予以咽部含冰棒等進行冷刺激治療。⑥其它: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心理康復以及健康教育。
1.3觀察指標 患者入院時以及治療4周以后, 實施洼田飲水試驗以評價患者的吞咽功能, 以生活質量評價量表評價患者的治療后生活質量, 以巴氏指數(shù)(Barthel)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并記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fā)生情況。
1.4療效評價指標 治愈:患者的吞咽困難癥狀完全消失,經(jīng)飲水試驗檢查顯示為Ⅰ級;有效: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顯著改善, 經(jīng)飲水試驗檢查顯示為Ⅱ級;無效:吞咽困難癥狀無明顯改善, 經(jīng)飲水試驗檢查顯示在Ⅲ級或以上。以治愈和有效總比例作為治療總有效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計量資料, 以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治愈率、治療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及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生活質量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兩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及生活質量比較
DAS是腦卒中患者常見并發(fā)癥, DAS可增加患者的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 影響飲食攝取, 可致機體營養(yǎng)不良。如吞咽困難時間延續(xù)較長, 可導致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心理障礙以及心律失常等, 嚴重影響患者的臨床預后以及生存質量, 導致患者的致殘率、病康復時間以及死亡率增加 。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方式較為單一, 在降低患者的殘疾狀況以及改善生活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的欠缺。相關研究資料顯示, 對DAS患者實施合理有效的綜合性康復訓練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降低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 。
卒中單元是一種新型的卒中康復訓練模式, 主要是指提高卒中住院患者的醫(yī)療管理模式以及療效系統(tǒng), 通常需由臨床醫(yī)師、物理治療師、專業(yè)護士以及語言訓練師等組成康復醫(yī)療團隊, 為患者提供包括藥物治療、語言訓練、肢體康復、心理康復以及健康教育等在內的綜合治療。目前已有大量的詢證醫(yī)學研究證實, 對腦卒中后患者實施腦卒中單元管理以及治療模式是一種可靠的治療措施, 療效確切[2,3]。DAS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恐懼、悲觀等精神心理障礙,及時有效地予以心理治療以及健康教育, 予以安慰、啟發(fā)和開導, 有利于患者了解病情, 并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從而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患者的咽腭弓前部實施冷刺激治療可提高響應區(qū)域的敏感性, 提高吞咽反射。早期康復訓練能夠避免眼部肌群出現(xiàn)廢用性萎縮, 促進患者生活能力的轉歸。吞咽技巧訓練可改善咽部肌肉的協(xié)調性以及靈活性, 并增加咽部肌肉的力量;進食訓練可提高吞咽的安全性, 有效防止發(fā)生誤吸。于近咽部穴位按摩治療可疏通經(jīng)絡并改善局部氣血運行, 有效改善血液循環(huán), 從而促進神經(jīng)組織功能早日康復。
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卒中單元康復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肺部感染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 而生活質量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故認為對DAS患者實施卒中單元綜合康復治療, 可促進患者的吞咽功能早日康復, 減少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 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1] 劉莉莉, 蘇吉亮, 高榮慧, 等.卒中單元模式對糖尿病腦梗死早期療效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9, 29(9):1150-1151.
[2] 魏英玲, 田晶, 李宇娟, 等.腦卒中合并吞咽困難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的臨床觀察.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08, 18(5):611-612, 615.
[3] 王久亮, 王麗英, 郝利霞, 等.卒中單元早期綜合康復治療腦卒中的臨床觀察.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8, 28(24):2459-2460.
350004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