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與績效關系研究

        2014-07-18 12:09:28尹碧昌
        體育科學 2014年6期
        關鍵詞:特質勝任田徑

        尹碧昌

        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與績效關系研究

        尹碧昌

        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模型及其與績效的關系進行研究。在分析田徑教練員職業(yè)特征的基礎上,采用關鍵事件技術對12名優(yōu)秀田徑教練員進行訪談,并對所獲得的34個相關關鍵事件進行文本分析,提取18項關鍵勝任特征;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了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模型,并進一步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對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模型進行了驗證;在此基礎上對田徑教練員勝任力與績效關系進行實證檢驗,并統(tǒng)計分析了不同崗位和個體特征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的差異性。研究表明,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由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4個維度和18個勝任特征構成;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與工作績效間存在顯著相關,能對田徑教練員的績優(yōu)者和普通者做出區(qū)分,同時,我國田徑教練員在勝任力模型的不同維度上存在著一些水平差異。

        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勝任特征;績效

        1 前言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體育事業(yè)突飛猛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國的一些基礎大項與世界強國之間還存在很明顯的差距,尤其是我國田徑運動要想趕超世界田徑強國還任重道遠。要想實現(xiàn)我國競技田徑運動的大發(fā)展,其中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提高我國田徑教練員的職業(yè)素質。教練員作為田徑運動訓練的控制者、指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在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影響著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獲得和提高。有研究指出,“教練員執(zhí)教能力的低下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競技田徑運動發(fā)展的瓶頸,田徑教練員的知識、能力、訓練技能亟待提高。只有迅速培養(yǎng)和建立一支高素質、事業(yè)心強的教練員隊伍,才能保證我國田徑運動水平的提高與發(fā)展”[7]。教練員是競技體育中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因素,一個運動項目的發(fā)展需要一批結構優(yōu)化、布局合理、素質優(yōu)良的教練員隊伍。發(fā)展我國田徑教練員的職業(yè)素質,提高其執(zhí)教能力,是一項迫切的任務。借鑒勝任力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探討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狀況和水平,借此完善我國田徑教練員的選拔、素質培養(yǎng)與發(fā)展、任職資格認證、績效評價等實踐活動,是提高我國田徑教練員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fā)水平的現(xiàn)實需要。

        目前,國內體育學界主要是從心理學角度探討了教練員勝任力的通用模型以及相關測評標準體系的設計和構建。這雖為本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但是,教練員的通用勝任力模型還不能科學地反映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結構。這是因為運動項目不同,教練員的技能、知識結構、工作內容都會明顯不同。越來越多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通用的勝任力模型不一定具有很好的適用性,“不同的工作對從業(yè)者勝任力的需求各異,相關研究中的通用勝任力模型太過普遍和抽象,從而限制了其適用性;針對特定層級和特定工作環(huán)境來開發(fā)勝任力模型,才會更加具有實用價值”[1]。本文將采用勝任力理論與方法,構建一個客觀而準確的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模型,期望以此促進我國田徑教練員人力資源的科學化管理水平。

        2 研究方法

        2.1 建立勝任特征指標體系

        在對田徑教練員的職業(yè)勞動特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查閱了國內、外有關體育教練員崗位素質與執(zhí)教能力方面的文獻資料,通過對相關文獻中所出現(xiàn)的體育教練員能力、素質特征進行統(tǒng)計,得到與教練員素質、能力相關的詞條共107個。再通過對這些條目進行總結,并根據(jù)劉鎏[3]和邱芬[6]構建的體育教練員勝任力模型中包含的基本勝任特征要素,初步確定出有可能預測我國田徑教練員績效的行為特征。由于本研究收集的范圍廣、條目多,有些條目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重復,且與本研究的干系不大,所以對已收集到的勝任特征要素進行提煉、合并與刪除,最終初步形成了44項有可能預測田徑教練員工作績效的勝任特征作為田徑教練員勝任特征的內容,以此形成田徑教練員勝任特征詞典,為后續(xù)運用關鍵事件技術提取田徑教練員勝任特征奠定基礎。

        采用關鍵事件技術法對12名優(yōu)秀田徑教練員(表1)進行訪談,獲取了與田徑教練員工作相關的34個關鍵事件,再對關鍵事件進行必要的整理(訪談錄音轉化成文本材料),編寫田徑教練員關鍵事件的訪談文本,且不增減原始資料的任何信息。

        表 1 本研究關鍵事件訪談對象的基本情況一覽表Tabl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Critical Incidents Interview Object

        對整理好的文本資料進行內容分析,通過分析田徑教練員在處理關鍵事件的行為表現(xiàn),并依據(jù)本研究所編制的勝任特征詞典,提煉出相應的勝任特征。通過對12名成功教練員關鍵事件訪談的文本資料進行內容分析,共得到32項勝任特征,并對這32項勝任特征在文本中出現(xiàn)的頻次進行了統(tǒng)計。根據(jù)相關研究建議,以文本中出現(xiàn)頻次最多的勝任特征作為100%,其他特征與其相比得到相應的百分比,然后以27%為界限,選取其百分比>27%的勝任特征作為關鍵勝任特征[4]。由此,本研究選取了百分比>27%的18項勝任特征作為初步構建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理論模型的關鍵勝任特征(表2)。

        表 2 本研究田徑教練員勝任特征在訪談文本中出現(xiàn)的頻次一覽表Table 2 The Frequency of Competences Appeared in the Overall Text of Interview

        2.2 問卷編制與測試

        根據(jù)關鍵技術與文本分析獲得的18項勝任特征要素,本研究從訪談文本、勝任力詞典和現(xiàn)有研究中選擇編寫測驗題項,共72項。邀請了我國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的管理者、田徑運動訓練學專家與教授以及運動心理學專業(yè)研究者對72個測驗題項進行評價、篩選和修改。根據(jù)提出的意見修訂測驗題項,刪除那些不易理解、表面區(qū)分度較差的項目,然后對在北京體育大學訓練基地進行訓練的部分田徑教練員進行隨機訪談,發(fā)現(xiàn)仍有部分題項的表述會引起歧義或偏離現(xiàn)實的執(zhí)教情景而不好作答??紤]到以上原因,進一步對含義不清、有歧義的題項進行了修改和調整,對一些表述較為接近、相關度較高的題項進行合并,并且增加了勝任力概念的界定。

        經過上述過程,研究者初步編制了《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測量問卷(自評式)》,保留47個項目,分屬4個維度18項勝任特征要素,隨機編排成《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測量問卷(自評式)》。測量問卷采用半封閉式設計,調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包含了性別、年齡、學歷、執(zhí)教年限、教練級別等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封閉式的行為描述量表形式,主要測量研究對象在執(zhí)教工作中的實際行為表現(xiàn)。測驗題項采用Likert量表5級評分法,要求在每個題項下只能選擇一個與自己行為表現(xiàn)最相符的等級狀態(tài)。

        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樣本由參加全國田徑大獎賽系列賽、全國田徑錦標賽暨亞運會選拔賽、遼寧省第十一屆運動會(2010年)以及在北京體育大學集訓的田徑教練員構成。發(fā)放問卷176份,回收問卷140份,回收率為79.54%;其中,有效問卷121份,有效率為86.43%。

        用于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樣本主要由參加湖南省第十一屆運動會田徑比賽(2010年)、江西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田徑比賽(2010年)、北京市田徑隊、廣西自治區(qū)田徑隊、南寧市體育運動學校、北京體育大學和武漢體育學院附屬競技體校以及參加北京體育大學舉辦的2010年全國田徑教練員高級培訓班的教練員構成。采用探索性研究篩選出的41個測驗題項進行重新排序編制了《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正式問卷》。調查問卷共發(fā)放283份,回收問卷231份,回收率為81.62%;剔除其中缺失題項大于3項的或嚴重不正常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問卷共16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215份,有效率為93.07%。

        2.3 統(tǒng)計方法

        本研究將使用SPSS 17.0和AMOS 5.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將主要運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相關分析、信效度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等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3 研究結果

        3.1 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3.1.1 項目分析

        首先,計算被試樣本121人在初始問卷上測驗題項的總分,再按從低分到高分的順序進行排列,以得分在前27%者為低分組,得分在后27%者為高分組。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求得高、低兩組被試在各題目平均數(shù)上的差異,結果顯示,田徑教練員勝任特征初始問卷47道題目均達到高度顯著性(P<0.01)。再采用Pearson相關法計算每個測驗題項得分與量表總分的相關,根據(jù)伊貝爾提出的項目區(qū)分度的評價標準刪除未達到0.30標準的題項1個。

        3.1.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利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初始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以檢驗其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從KMO檢驗結果可以看出,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初始問卷各題項的KMO值為0.945,參照Kaiser給出的標準,“KMO>0.9,表示極適合進行因素分析”,說明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同時,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值為4932.899(自由度為1 035),給出的顯著性為0.000,達到顯著水平。因此,Bartlett球形檢驗的零假設被拒絕,表明所有題項間并非獨立,數(shù)據(jù)也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對初始問卷調查的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素,并用正交方差極大法進行因素旋轉。依據(jù)Kaiser準則,以特征值大于1作為取舍因素的標準。綜合考慮各個題項的共同度和因素負荷的大小,抽取其中共同度較大和因素負荷較高的題項,輔以碎石圖來確定因素的數(shù)量。本研究通過SPSS 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上述操作完成探索性因素分析,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提取了6個因素,累計方差解釋率為68.511%。

        根據(jù)以往研究者編制問卷的經驗,要求每個因素最好包含3個題項以上,否則將無法辨別其代表性的“共同因素(維度)”,這樣內容效度也會不夠嚴謹。在提取的因素5與因素6各只有3個題項對其具有主要貢獻,同時,由于很難確定這2個因素具體代表什么,因而,刪除這2個因素下相應的6個題項??紤]到刪除測驗題項后,整個因素結構會有所改變,因此,需要再進行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按照前面的操作,對剩余的41項題目再進行第2次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為0.953,符合Kaiser給出的“非常適合進行因素分析”的標準,說明各測驗題項的相關程度無太大差異,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同時,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值為4 540.096(自由度為820),達到顯著性,因此,球形假設被拒絕,表明所有題項間并非獨立,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同時,根據(jù)Kaiser提出的“因素特征值大于1”的取舍標準,確定抽取的因素數(shù)目和題項。其中,前4個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因此抽取4個因素,抽取的這4個因素可解釋的總方差量為67.024%。因素1包含了16個題項,涉及了田徑教練員在指導訓練實踐時制定訓練計劃的能力、技術診斷能力、關注細節(jié)、預防傷病能力、訓練負荷監(jiān)控能力、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執(zhí)教行為的方式與方法,這些都與“執(zhí)教技能”有關,因素1解釋了55.445%方差變異量,因素負荷量從0.532~0.735。因素2包含了9個題項,涉及了田徑教練員在指導訓練實踐時所必備的專項經驗、體能訓練知識、選材知識以及持續(xù)學習的能力,這些都與其“專業(yè)知識”有關,因素2解釋了5.048%方差變異量,因素負荷量從0.495~0.787。因素3包含了9個題項,涉及了田徑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與運動員的溝通能力、移情、激勵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與影響力,這些方面都有助于田徑教練員在訓練中能更好地與運動員建立并發(fā)展關系,因素3解釋了3.662%方差變異量,因素負荷量從0.446~0.694。因素4包含了7個題項,都與田徑教練員的個人品質有關,涉及了成就動機、競爭性、自我控制能力、主動性,這些方面是田徑教練員深層次的個性特征,相對而言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因素4解釋了2.869%方差變異量,因素負荷量從0.615~0.750(圖1)。

        圖 1 因素碎石圖Figure 1. Scree Plot of Factors

        在回顧勝任力和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文以勝任力的經典模型——“冰山模型”的空間要素為分類參考,根據(jù)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將刪除后的反映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的41個題項分為4個維度,分別是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

        3.1.3 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s α系數(shù)對初始問卷進行信度檢驗。本研究問卷各維度(因素)和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各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介于0.872~0.966之間,均高于0.80;總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79,說明問卷的信度比較理想。

        表 3 本研究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初始問卷各因素及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一覽表Table 3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ofFactors in which Initial Questionnaire andTotal Questionnaire about Coach’s Competency

        3.2 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

        通過前面對初始問卷的分析,刪除若干題項后重新編制成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的正式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對此四維度結構模型進行驗證,并將該模型與其他競爭模型進行比較,考察其擬合指標以判斷該模型的正確性和優(yōu)越性。

        在本研究中,驗證性因素分析主要解決3個問題:一是模型驗證,即利用新的數(shù)據(jù)資料檢驗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四維度結構的擬合水平,從而判斷探索性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的四維度結構能否獲得另外樣本數(shù)據(jù)的支持;二是模型比較,即對正式問卷測驗題項可能包含的其他不同維度的結構模型進行比較,以檢驗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到的四維度結構模型是否為最優(yōu);三是對四維模型進行二階因素分析,進一步驗證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這4個維度能否在更高階上聚合成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因此,本研究采用AMOS 5.0檢驗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四維度結構模型的擬合程度、與競爭模型的比較以及二階因素分析。在實際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時,采用黃芳銘等人的建議,通過考察模型的相對擬合指標和絕對擬合指標對其擬合程度進行判斷。

        按照結構方程模型的建模要求,對所提出的理論模型進行驗證。用勝任力正式問卷所得到的樣本數(shù)據(jù)的觀察值與理論模型進行擬合,得到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理論結構的完全標準化解(圖2)。

        圖 2 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四維度結構模型的完全標準化解示意圖Figure 2. Fully Standardized Solution of 4-DimensionCompetency Model of Athletic Coach

        衡量一個理論模型能否被接受,主要通過考察理論模型與觀測數(shù)據(jù)的擬合情況并給出判斷。本研究選取的各主要擬合指標數(shù)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四維度結構中所考察的這些擬合指標均達到較好的擬合水平,表明觀測數(shù)據(jù)能較好地支持理論模型。據(jù)此可認為,本研究所構建的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四維度結構得到了良好驗證。

        表4本研究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四維度
        結構模型的擬合指標一覽表
        Table4FitnessIndicesof4-Dimension
        CompetencyModelofAthleticCoach(n=215)

        χ2/dfRMSEAIFICFIPNFIPGFI驗證模型1.2710.0360.9360.9350.7130.743

        為了確認以上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四維度結構是否為最優(yōu)模型,需要將該模型與其他可能存在的競爭模型進行比較。將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內容結構的四維度模型與以上各個競爭模型進行比較,各擬合指標如表5所示。其中,“離中指標(NCP,non centrality parameter)和Akaike訊息指數(shù)(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能夠用于在相同樣本情況下對多種模型的優(yōu)劣進行比較,其數(shù)值越小越好”[5]。NCP通過計算結構方程模型估計得到的卡方值距離最佳模型的中心卡方分布的離散程度,以檢驗模型的優(yōu)劣。當必須進行不同競爭模型的比較時,或是從多個模型中挑選一個最佳模型時,Akaike訊息指數(shù)是非常理想的指數(shù),因為AIC指數(shù)可以同時考慮樣本數(shù)與模型復雜度兩項因素的非中央型參數(shù)。

        通過對比各項指標發(fā)現(xiàn),四維度模型皆優(yōu)于其他競爭模型(表5)。據(jù)此可以認為,四維度模型結構是比較理想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二階因素模型與測量數(shù)據(jù)有著較好的擬合度,說明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是勝任力二階因素的子因素。二階因素分析結果表明,理論模型中的4個潛變量有直接作用效果負荷在同一個高階因素之上,即本研究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 因此,在本研究中,可以采用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來表示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

        表 5 本研究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指標比較表一覽表Table 5 Index Comparison between Competency Model of Athletic Coach

        3.3 田徑教練員勝任力與績效的關系分析

        3.3.1 建立田徑教練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勝任力與績效是密不可分的,勝任力是因,績效是果。為了使本研究所構建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發(fā)揮更有效的現(xiàn)實作用,本研究以田徑教練員的工作績效作為勝任力的效標來進一步驗證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得到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與績效的數(shù)據(jù)進行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的統(tǒng)計學指標的分析,評估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的水平及特點。

        目前,學界對績效的認知還存在分歧,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對分歧采取的折中觀點是綜合考評個體的績效結果與績效行為,這種平衡的方法也成為當前研究績效的主流范式。因此,本文在對田徑教練員的績效進行探究的時候,傾向于將其績效界定為田徑教練員在完成特定的訓練任務中所產生的結果及其促進達成任務目標的相關行為。

        教練員的工作任務有著特殊性的一面,他們的執(zhí)教目的在于通過比賽獲得優(yōu)勝,使自己的訓練工作獲得社會的認可。教練員的成功必須是以其指導的運動員獲得成功為前提的。教練員的績效主要反映在其所加工的“產品”——運動員的運動成績之上。因此,對教練員的績效考察肯定離不開運動員所取得的運動成績(比賽成績或名次)。盡管各個國家對教練員績效考核的制度不一樣,但是,其考察的內容都是大致相同的。我國的體育管理部門對教練員的考核主要參考傳統(tǒng)的事業(yè)單位人事考評方法,對其“德、能、勤、績”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考核。但在實踐中對教練員以上4個方面的考評比較籠統(tǒng),往往以定性判斷為主,缺少客觀、定量化的考核指標。這也是教練員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體育領域中對教練員工作績效的相關研究還不多見。國外研究者主要以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將教練員和體育管理者看作一體進行績效考評。Maclean和Chelladurai[11]認為,體育教練員績效考核的內容包括產出和提高行為兩個部分,產出主要指運動成績,競技體育的最終目標是獲取好的運動成績,因此,對教練員績效考評時注重比賽的結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僅注重比賽結果,而忽視了影響結果的環(huán)境因素,是有失偏頗的,因此,他們也將“提高行為”納入績效考評的內容之中。提高行為包括了選拔運動員和處理各種公共關系等有助于實現(xiàn)訓練目標的管理行為,這些行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性行為,對取得運動成績至關重要。在此基礎上,美國學者George·Band[10]開發(fā)出一種包括6個維度的田徑教練員績效考評體系,即運動員比賽成績、教練員學術成績、訓練經費投入、教練員的道德行為、運動員選材質量和運動員的滿意度。

        目前,國內學者對教練員績效評價的研究往往與教練員能力的評價混為一體,傾向于對教練員的綜合評價[2]。針對這種情況,張運亮[8]以我國田徑教練員為研究對象,在分析田徑教練員職業(yè)勞動特征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田徑教練員績效考評體系,他將績效考評指標分為工作產出和工作行為兩大類別,涵蓋了運動員成績、教練員職稱、運動員選材、訓練與比賽、管理行為和公共關系6個方面,共計23個三級指標。該指標體系實現(xiàn)了田徑教練員成績績效和行為績效的平衡,實現(xiàn)了不同層次教練員短期成績與長期發(fā)展的平衡。鑒于此,本研究借鑒張運亮構建的我國田徑教練員績效考評體系,采用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對田徑教練員的績效進行考評。

        我國田徑教練員KPI體系的建立以工作性質和目標任務為依據(jù),充分考慮其工作的特殊性。按照田麥久的“項群”理論,以競賽規(guī)則為劃分依據(jù),田徑運動包含的走、跑、跳、投等項目的運動成績屬于可測量類,可以通過定量表達的時間或距離獲得具體的運動成績,這與其他評分、得分、命中或制勝類項目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因此,以運動成績作為KPI是符合教練員考評的實際情況的。有學者調查發(fā)現(xiàn),有90%的訓練管理者認為績效就是教練員帶隊的成績,僅有10%的管理者認為績效既包括教練員帶隊成績也包括訓練過程所付出的勞動。張運亮[8]在對田徑教練員的績效評價體系進行研究時將其績效劃分為工作產出和工作行為兩個主要方面,其中,工作產出為關鍵績效,在整個績效指標體系中的權重為74%~82%,而工作行為的權重為18%~26%。鑒于這一觀點,本文將以工作產出作為田徑教練員的關鍵績效指標(KPI)來進行評價。田徑教練員的關鍵績效主要分為運動員的成績、職稱和選拔(輸送)運動員數(shù)量三方面,即教練員關鍵績效=運動員的成績×成績權重+職稱×職稱權重+選拔(輸送)運動員數(shù)量×運動選材權重(成績權重、職稱權重與運動選材權重之和為100%)。本研究擬采用張運亮[8]開發(fā)的田徑教練員績效“工作產出”中運動員的成績、職稱和選拔(輸送)運動員的權重:

        專業(yè)隊教練員:運動員成績?yōu)?0%、職稱為11%、選拔(輸送)運動員為29%。

        基層教練員:運動員成績?yōu)?6%、職稱為8%、選拔(輸送)運動員為36%。

        田徑教練員的績效通過KPI直接計算,教練員的職稱可通過等級進行計分,選拔(輸送)運動員以其數(shù)量進行計分。運動員比賽成績的計算方式是依據(jù)《國際田聯(lián)積分表》(表6)進行計算[9],該表將田徑各個運動項目的成績進行標準化處理,可以將走、跑、跳、投類項目的成績進行對比,通過查表獲得某運動員的標準分,然后將其轉化為百分制的分數(shù)就能得到實際分數(shù)。例如,劉翔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110 m欄決賽的成績是13.09 s,經查,他的成績是1 249分,對比《國際田聯(lián)積分表》的1 400分(最高分)將其轉化為百分制是89.21分(1249/14=89.21)。然后將這一得分乘以其對應的權重,就可得出相應教練員“運動員成績”指標項的分值。

        表6田徑運動男子短跨、接力項目評分表節(jié)選一覽表
        Table6ExcerptRatingScaleofMen’sSprints,HurdlesandRelays(s)

        得分100m110mH200m400m400mH4×100m4×400m1400---41.7244.5735.872:47.041399-12.2618.9241.7344.5835.882:47.1013989.52-18.9341.7544.6035.892:47.15……………………416.2225.2635.081:19.841:34.191:08.175:19.39316.2725.3635.201:20.131:34.571:08.425:20.54216.3325.4835.351:20.471:35.011:08.715:21.91116.4125.6335.541:20.921:35.591:09.085:23.69

        3.3.2 田徑教練員勝任力與績效的實證效度檢驗

        通過前面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清晰的四維度結構,并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證實了該模型結構的有效性。但是,依據(jù)勝任力的定義,它是能對績效有預測作用的。因此,為了使本研究開發(fā)的勝任力模型發(fā)揮更有效的現(xiàn)實作用,需要進一步探討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對工作績效所產生的影響,也就是需要進一步考查勝任力模型與績效之間的關系。因此,本研究擬以田徑教練員的工作績效作為效標對其進行實證效度檢驗,以此探討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外部效度。如果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各維度能夠將績優(yōu)的教練員與普通的教練員區(qū)分開來,那么,就能說明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具有較好的預測效度。

        本研究采用檢驗績優(yōu)組和普通組、普通組和績劣組田徑教練員在勝任力測量中各維度得分的區(qū)分度,來考察其勝任力與個人績效的效標關聯(lián)效度。根據(jù)以往研究經驗,選取績效得分超過平均分一個正標準差以上的被試數(shù)據(jù)作為績優(yōu)組的數(shù)據(jù),共有35名教練員的測驗數(shù)據(jù)符合績優(yōu)組標準;選取得分為平均數(shù)至平均數(shù)一個標準差以內的被試數(shù)據(jù)作為普通組的數(shù)據(jù),共有136名教練員的測驗數(shù)據(jù)符合普通組標準;選取得分低于平均數(shù)一個標準差以下的被試數(shù)據(jù)作為績劣組的數(shù)據(jù),共有44名教練員的測驗數(shù)據(jù)符合績劣組標準。對績優(yōu)組和普通組的勝任力數(shù)據(jù)、普通組和績劣組的勝任力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7.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從表7可以看出,績優(yōu)組與普通組的田徑教練員在勝任力及所屬的4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從表8可以看出,普通組和績劣組在勝任力及所屬的4個維度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這說明將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作為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構成維度是合理的。

        表 7 本研究績優(yōu)組與普通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的t檢驗結果一覽表Table 7 t-Test between High and NormalPerformance Based on Coach’s Competency

        注:* 表示P≤0.01,下同。

        3.3.3 不同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水平的比較

        本部分將對不同田徑教練員勝任特征的差異性進行對比,以進一步分析田徑教練員勝任特征的差異。使用SPSS 17.0對得到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及績效的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分析,評估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水平及特點。依據(jù)田徑教練員工作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把田徑教練員主要劃分為專業(yè)隊教練員和基層教練員兩種。在個體特征上選擇的分別是性別、執(zhí)教年限、教練級別和最終學歷。分析方法采用的是單因素方差分析法。為了方便分析,將執(zhí)教年限分為10年以上和10年以下兩項,將最終學歷歸為中專以下和本科以上兩項,將教練職稱分為初中級和高(國家)級兩項。表9是所有被試在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問卷上的各個勝任特征題項總分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表10是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后得到的不同個體特征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維度上的差異結果匯總。

        表 8 本研究普通組與績劣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的t檢驗結果一覽表Table 8 t-Test between Normal and LowPerformance Based on Coach’s Competency

        可以看出(表9、表10),單維度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男性田徑教練員與女性田徑教練員在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個人特質維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只是在建立與發(fā)展關系維度存在男性與女性的顯著性差異,即女性教練員的分數(shù)要顯著地高于男性教練員。專業(yè)隊與基層的田徑教練員在執(zhí)教技能與個人特質這2個維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在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2個維度上,專業(yè)隊和基層田徑教練員存在差異。不同執(zhí)教年限的田徑教練員在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3個維度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只在執(zhí)教技能上存在差異。不同學歷的田徑教練員同樣在執(zhí)教技能、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等維度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只是在專業(yè)知識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分數(shù)要顯著地高于大、中專學歷的教練員。初級、中級和高級(國家級)教練員在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這3個維度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個人特質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即高級(國家級)田徑教練員在個人特質的分數(shù)上要高于初級和中級田徑教練員。

        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性 別 男3.61±0.753.94±0.823.45±0.423.72±0.65女3.54±0.733.79±0.714.07±0.833.69±0.75工作環(huán)境專業(yè)隊4.01±0.543.87±0.613.79±0.503.76±0.65基層3.87±0.673.41±0.523.25±0.423.70±0.59執(zhí)教年限10年以下3.59±0.763.54±0.823.53±0.613.52±0.5610年以上3.85±0.723.56±0.713.55±0.733.86±0.69最終學歷中專及以下3.55±0.713.59±0.613.71±0.733.78±0.65本科及以上3.68±0.764.08±0.723.74±0.673.93±0.64教練職稱初、中級3.72±0.733.75±0.743.81±0.863.89±0.73高(國家)級3.77±0.684.09±0.854.16±0.803.91±0.62

        表 10 本研究不同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各維度的差異分析一覽表Table 10 Differences Analysis on 4-DimensionCompetency Model of Athletic Coach

        4 分析與討論

        4.1 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結構模型

        通過對田徑教練員勝任力問卷的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清晰的四維度結構模型,再對該模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并將其與競爭模型進行比較,得到了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的四維度結構。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與理論模型結構相一致,說明了本研究構建的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合理性。二階因素分析表明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是一個多維的、具有內部關系的結構,是充分反映田徑教練員職業(yè)特征和工作環(huán)境要求的綜合性勝任力結構。

        基于此,本研究所構建的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是一個四維度的結構模型,包括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4個因素(圖3)。

        圖 3 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及其內外部關系Figure 3.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of Athletic Coach’s Competency Model

        本研究所構建的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是以“個人特質”為起點,它是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的發(fā)生點。在田徑教練員的工作實踐中,他們只有具備了與工作情境相適合的個人特質才能更好地指導運動員訓練,幫助他們獲得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個人特質雖然常常無法被直接觀察到,但可以通過典型或特征化的行為模式推導出來,這種重復發(fā)出的規(guī)律性行為或趨勢可以通過測量工具加以可靠的度量。

        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專業(yè)知識是田徑教練員的個人特質轉化為執(zhí)教技能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建立與發(fā)展關系使得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共容”關系得以實現(xiàn),具有共協(xié)整合的作用。專業(yè)知識是田徑教練員勝任工作的前提條件。個人特質、專業(yè)知識、建立和發(fā)展關系最后都作用在執(zhí)教技能這個點上。專業(yè)知識的發(fā)展可以很好地通過遷移轉化成執(zhí)教技能;建立與發(fā)展關系能與執(zhí)教技能發(fā)生共協(xié)整合的作用,有力地優(yōu)化執(zhí)教技能的行為結果,即幫助實現(xiàn)較高的工作績效;個人特質可從3個方面對執(zhí)教技能產生影響作用,它既可通過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專業(yè)知識的轉化與發(fā)展實現(xiàn)對執(zhí)教技能的影響,也能直接影響著執(zhí)教技能。通過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內部關系可以看出,雖然個人特質、專業(yè)知識、建立和發(fā)展關系等勝任特征都非常重要,但它們只與教練員的工作績效存在間接關系。這些勝任特征需要通過執(zhí)教技能的轉化才能對績效產生效應,執(zhí)教技能與教練員成功完成訓練任務發(fā)生著直接的關系。

        勝任力是與績效相關的,在模型中直接導致高績效的是田徑教練員的執(zhí)教技能,它是針對指導運動員參加田徑運動訓練與比賽這項具體任務而言的。執(zhí)教技能是教練員在工作情景中可以被直接觀察、測量,并易于培養(yǎng)和評價的勝任特征。田徑教練員執(zhí)教技能的實效性與否取決于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執(zhí)教技能是教練員的具體行為表現(xiàn),這也決定了他們在指導訓練工作時獲得績效的高低。由此可見,田徑教練員執(zhí)教技能是所有勝任力維度中最符合本文界定的勝任力定義中“與高績效相關,并能進行可靠測量”的標準。因此,執(zhí)教技能是對完成訓練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的勝任特征,教練員執(zhí)教技能的表現(xiàn)水準直接決定其工作績效的高低,執(zhí)教技能是勝任力模型中的核心要素。

        在田徑教練員勝任力的這4個維度中,有些勝任特征可以通過組織的培訓、教育來發(fā)展和提高,如執(zhí)教技能和專業(yè)知識維度中的某些特質,但是對于個人特質維度中的那些深層次特征就不易改變。

        4.2 田徑教練員勝任力與績效關系分析

        通過對田徑教練員勝任力與關鍵績效指標的關系的研究可知,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有著較強的區(qū)分度,能夠有效區(qū)分和鑒別績優(yōu)組與普通組、普通組與績劣組的教練員。這同時也驗證了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的有效性。高績效教練員的勝任力優(yōu)于普通績效者,高績效與普通績效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存在著差異,因此,可以說明本文構建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能夠對其高績效者和普通績效者進行有效區(qū)分,同時也說明本文構建的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是基于績效效標的,發(fā)展勝任力對于提高他們的績效具有的重要作用。

        通過對不同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水平的比較發(fā)現(xiàn),男性田徑教練員與女性田徑教練員在建立與發(fā)展關系維度存在性別的顯著性差異。分析認為,造成建立與發(fā)展關系維度上女性教練員高于男性教練員的原因,可能是她們更具有女性的溫存與寬厚,善于與運動員建立與發(fā)展關系。

        專業(yè)隊與基層的田徑教練員在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2個維度上存在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基層教練員面對的主要是青少年,所以在溝通方法上顯得相對簡單,而專業(yè)隊多為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運動員,其思想狀態(tài)相對復雜,所以,教練員在溝通與建立關系方面顯得更加重要。在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差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作環(huán)境的不同,造成了他們對訓練與選材的知識或經驗、信息的獲取等方面的要求不同?;鶎咏叹殕T對運動員的篩選是粗選,專業(yè)隊教練員對運動員選材的定向性和準確率方面要求較高,所以要求專業(yè)隊比基層教練員具有更強的經驗和科學知識。另外,比賽信息的獲取方面存在的差異,可能與他們面臨的競爭環(huán)境有關,專業(yè)隊田徑教練員需要關注國內、外的競爭狀況,需要主動去獲得對手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基層教練員主要是培養(yǎng)運動員以及備戰(zhàn)某些國內的賽事,在主動獲取信息方面就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創(chuàng)新能力上,專業(yè)隊教練員要比基層教練員更具創(chuàng)造力,專業(yè)隊的運動員水平更高、面對的競爭對手也更強,如何在訓練和比賽中超越對手需要教練員在科學化訓練和指導比賽時具有更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不同執(zhí)教年限的田徑教練員只在執(zhí)教技能上存在差異。執(zhí)教技能是需要教練員在執(zhí)教過程中長期積累和學習才能獲得的,因此,執(zhí)教年限長的教練員在執(zhí)教技能方面要高于執(zhí)教年限較低的教練員。這一結果也提示,年青的教練員應該多與經驗豐富的教練交流學習,發(fā)揮自身主動學習能力的優(yōu)勢,以完善自己在經驗上的不足。在教練員培訓或管理實踐中,要注重加強不同田徑教練員的交流學習,要創(chuàng)造條件有計劃地選拔一批有發(fā)展前途的年輕教練員到國家隊或水平較高的省(市)運動隊隨隊培訓,并且要適時地給予機會參與對優(yōu)秀運動員的訓練指導,努力造就出有世界水平的田徑教練員隊伍。

        不同學歷的田徑教練員在專業(yè)知識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分數(shù)要顯著地高于大、中專學歷的教練員。要重視提高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學歷水平,這可以從整體上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他們的知識結構、知識積累以及科學的思維能力。

        初級、中級和高級教練員在個人特質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即高級(國家級)田徑教練員在個人特質的分數(shù)上要高于初級和中級田徑教練員。在個人特質總體表現(xiàn)有所差異,其原因可能是田徑教練員職業(yè)的個性化所致,以及專項特點與工作內容決定了他們的某些品質。對于個人特質維度而言,這是驅使教練員工作并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力。職稱可以說是教練員成功的一個很外顯的因素,這是可以深究到其個性特質上的。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在各個崗位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的情況下,初、中級教練員必須要有較強的上進心,廣泛攝取經驗和知識來提高自己的執(zhí)教能力,才能達到更高級別教練員的目標。

        5 結論

        本研究所構建的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是一個四維度的結構模型,4個維度依次是執(zhí)教技能、專業(yè)知識、建立與發(fā)展關系、個人特質,其中,執(zhí)教技能維度包括計劃能力、技術診斷能力、關注細節(jié)、預防傷病能力、訓練負荷監(jiān)控能力、創(chuàng)新;專業(yè)知識維度包括專項經驗、體能訓練知識、選材知識、持續(xù)學習能力;建立與發(fā)展關系維度包括溝通、移情、激勵、影響力;個體特質維度包括成就動機、競爭性、自我控制能力、主動性。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了與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理論模型相一致的四維結構。通過與競爭模型的比較,結果表明,四維模型在各項擬合指標的擬合上優(yōu)于其他競爭模型。二階因素分析也表明這4個維度可以在更高階上聚合成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說明四維度模型能夠較好地描述我國田徑教練員的綜合勝任力。勝任力是區(qū)別高績效者與普通者的一系列行為特征。

        研究結果表明,本文構建的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是基于績效效標的,并能對田徑教練員高績效者和普通績效者進行有效區(qū)分,這也說明提高我國田徑教練員的勝任力水平是促進其工作績效提高的重要途徑。我國田徑教練員在勝任力模型的不同維度上存在著一些水平差異。在執(zhí)教技能維度方面,工作年限較長的教練員要顯著地高于執(zhí)教時間短的教練員;在專業(yè)知識維度上,專業(yè)隊教練員要顯著地高于基層教練員,且高學歷的教練員要顯著地高于低學歷教練員;在建立與發(fā)展關系維度上,專業(yè)隊教練員要顯著地高于基層教練員且女性教練員要高于男性教練員;在個人特質維度上,高級與國家級職稱的教練員要顯著地高于初、中級教練員。

        [1]李明斐.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與檢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2]李波,葉蓓倫,魏燕,等.優(yōu)秀運動隊教練員工作綜合考評系統(tǒng)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4):62-65.

        [3]劉鎏,王斌.我國專業(yè)體育教練員勝任特征模型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3):3-11.

        [4]邱均平,余以勝,鄒菲.內容分析法的應用研究[J].情報雜志,2005,(8):3.[5]邱皓政.結構方程模式[M].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4:102.[6]邱芬,姚家新.我國專業(yè)教練員勝任特征模型、評價量表的建立及測評研究[J].體育科學,2009,29(4):17-26.

        [7]周建梅,陳永英,張志華,等.從近幾屆奧運會看我國田徑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3(3):56.

        [8]張運亮.我國田徑教練員職業(yè)勞動特征及其績效考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9]BOJIDAR SPIRIEV.IAAF Scoring Tables Of Athletics[M].Monaco,Multiprint,2008:148-154.

        [10]GEORGE B CUNNINGHAM,MARLENE A DIXON.New perspectives concern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s of inercollegiate coaches[J].J Sport Manage,2003,(5):177.

        [11]MACLEAN J,CHELLADURAI P.Dimensions of coaching performance:development of a scale[J].J Sport Manage,1995,(9):194-207.

        ResearchonRelationshipbetweentheCompetencyModelofChineseAthleticCoachandCoach’sPerformance

        YIN Bi-chang

        In this paper,by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carri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Chinese Athletic Coach and Coach’s Performance.18 Competences extracted from 34 related critical incidentd events by using the critical incidentd technique to interviewe 12 elite athletic coa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ach’s vocational features.The competency model of Chinese athletic coach was developed by means of exploratory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analysis with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It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etences of coach and their performance,and distinguishes between position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ches’ competency.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model consists of four dimensions,namely the coaching skills,specialist knowledge,develop long standing relationships with athletes,personal traits,which derived from 18 competences.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etences of coach and their performance,and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elite coach from normal coach.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athletic coach.

        athletics;coach;competency;competencecharacter;performance

        2013-03-17;

        :2014-04-15

        尹碧昌(1982-),男,湖南邵陽人,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Tel:(0731)88877257,E-mail:bichang_100@csu.edu.cn。

        中南大學 體育教研部,湖南 長沙 410083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Changsha 410083 ,China.

        1000-677X(2014)06-0059-09

        G80-08

        :A

        猜你喜歡
        特質勝任田徑
        科學運動會:田徑篇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癡顛狂怪”特質
        國畫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6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yǎng)及實現(xiàn)途徑
        新形勢下如何增強會計從業(yè)人員職業(yè)勝任性
        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
        從第15、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透析我國競技田徑的發(fā)展
        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質
        抓住特質,教出說明文的個性
        語文知識(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8
        如何進行高中田徑教學改革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
        基于勝任力生成過程的組工干部培訓探討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91| 成人午夜特黄aaaaa片男男|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色窝综合网| 天涯成人国产亚洲精品一区av| 绝顶高潮合集videos| 无套内射无矿码免费看黄| 久久噜噜噜| 亚洲av毛片成人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88少妇激情| 亚洲av综合色区| 久久婷婷香蕉热狠狠综合| 亚洲专区路线一路线二天美|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三|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影院| 国产在线成人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久|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 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开放|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国产免费操美女逼视频|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美腿乱| www.av在线.com|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人妻|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中文字幕日本女优在线观看| 漂亮丰满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女人被狂躁高潮啊的视频在线看| 色999欧美日韩| 日本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6|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青青草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av深夜福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