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關注學生個體,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重點,強調學科教學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強調學生充分運用自身具備的生活經(jīng)驗和潛能進行建構性學習。因此,關注課堂教學生活化已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敖逃ㄟ^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p>
品德教學生活化有效性(2011年版)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及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fā)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與外部環(huán)境積極互動而逐步實現(xiàn)的。課程必須植根于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lián)系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币蛊返陆虒W回歸生活,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才能使品德教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一、新課導入生活化,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語言環(huán)境,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使得學習變成生硬的知識灌輸過程。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品德教育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以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導入,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品德與社會》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當危險發(fā)生的時候》這一課時,我給學生講了幾個故事,分別是《廈門公安車起火案》《四川雅安地震》等事件,而且還播放了幾個片斷,學生聽了以后特別認真,通過這些鮮活的事例,學生議論紛紛,非常投入,大家都談了自己的觀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品德與社會》的重要性。
二、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必須留心觀察身邊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霸谏罾镎医逃?,為生活而教育”。所以,我們的教學法內(nèi)容一定可以從生活中找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充實教學內(nèi)容”和“拓展教學空間”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克服脫離兒童生活實際、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學中,我盡力做到把本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在《做個聰明的消費者》“逛商場”主題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課前從家里帶來各種塑料玩具,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小購物超市”的模式,由學生扮演超市的售貨員、和若干購物的顧客。情境一:“我是媽媽的小助手”,讓學生為媽媽買一桶食用油、一袋雞精、一箱牛奶,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評選出最聰明的購物者。情境二:我是文明小顧客。通過采訪,讓學生了解營業(yè)員喜歡什么樣的顧客?;顒又心憧吹搅四男┎晃拿鞯默F(xiàn)象。結合這些不文明行為,請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學校里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從而加強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在一次次的“實戰(zhàn)”演練中,學生們情趣盎然,一些購物的小技巧令學生記憶深刻,提高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在學習《家人的愛》一課時,我在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家人與自己的照片,準備一個發(fā)生在家中的難忘的故事。上課時,我又請來一些有代表性的家長。首先開展“換爸爸、換媽媽、換孩子”角色互換的游戲,從中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換得快、換得準。接著讓爸爸媽媽與孩子互講對方的愛好,也發(fā)現(xiàn)父母知道得較多,較準。為什么呢?請學生現(xiàn)場采訪爸爸媽媽,得出結論:父母對我們更了解。接著,讓學生講照片中的故事,讓爸爸媽媽講發(fā)生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故事。讓學生懂得: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啊!這事,引導學生深情地對家長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的愛!接著,引導學生談談應該怎樣報答家人。
三、教學過程生活化,提高品德教學的有效性
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大膽地進行探索——教學實踐表明: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同樣以《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一課為例,當師生共同進入新課學習后,師生之間就開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先詢問:有幾位同學知道自己生日的?全班幾乎都舉了手;再問:有幾位同學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全班只有二十幾位舉手;最后問有幾位同學知道爺爺奶奶生日的?全班才有二位同學舉手。孩子們互相看了看,全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圍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為什么要孝敬父母,該如何去孝敬父母”這一主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各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從中體會孝敬父母的真實感受。在學生談的過程中,我也從中穿插講述歷史上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從內(nèi)心真正體會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做子女應盡的責任。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我還組織幾名學生進行表演,通過表演親身體會此中的感受,使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孝敬父母的重要性,體會父母含辛茹苦撫養(yǎng)教育子女的艱辛。整堂課師生始終是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在教學中我們要樹立一種“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教學理念。簡而言之,品德課的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為主線,以學生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為內(nèi)容,以密切聯(lián)系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為教學空間,用現(xiàn)實生活教學生,從而使品德課教學更生動、更有效、更具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