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淞
摘 要: 幼兒園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xiàn)形態(tài),存在于幼兒一日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表現(xiàn)在幼兒園教育和保育的各個領域,并對幼兒發(fā)展產生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師幼互動狀況直接決定教育質量,是幼兒獲得優(yōu)質教育的關鍵。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師幼互動 互動狀況
一、問題的提出
師幼互動是指教師和幼兒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行為和過程。從幼兒進入幼兒園,師幼互動行為就開始發(fā)生,幼兒進入幼兒園受教育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和幼兒教師產生互動行為的過程。在幼兒園中,不管多么完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計劃,只有通過幼兒園教師和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才有可能得以實現(xiàn)。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今的幼兒園教師們雖然都已經認識到與幼兒發(fā)生積極互動的重要性,并做了不少努力,期望通過師幼的積極互動、支持、幫助和引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在教育實踐中似乎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現(xiàn)在幼兒園中的互動狀況如何呢?帶著這一問題我進行了這次調查。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1.對蘇州各不同幼兒園的教師進行調查。
2.本次研究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法進行。向各幼兒園教師發(fā)出問卷共100份,收回72份,有效問卷為60份。
該問卷共設計了8個問題,分別對教師與幼兒交流時、集體活動時、游戲活動時、對幼兒信號反應、對待幼兒回答問題時、面對不聽話幼兒時、對幼兒的非語言溝通、對幼兒的鼓勵式體態(tài)等現(xiàn)象進行調查。
三、結果分析
1.教師與幼兒交流時,你是否會蹲下來傾聽?調查顯示,22%的教師愿意蹲下來傾聽,11%的教師不會蹲下來傾聽,67%的教師偶爾蹲下來傾聽。這說明,雖然現(xiàn)在幼兒教師觀念上有師幼互動這個概念,但實際操作上隨意性比較大,很多都是隨心情而定的。
2.教師在幼兒集體活動時,你是否會從固定位置中走出來觀看?調查顯示,70%的教師會從固定位置中走出來觀看,5%的教師不會從固定位置中走出來觀看,25%的教師偶爾會從固定位置中走出來。
3.教師在幼兒游戲活動時,你是否會活躍地參與到幼兒中?調查顯示,29%的教師會活躍地參與到幼兒中,9%的教師不會,62%的教師偶爾參與到幼兒中,很大一部分教師都是偶爾參與,說明教師對與幼兒游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教師是聯(lián)系幼兒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紐帶,連這條紐帶都沒有積極性,幼兒的參與性怎么會高?
4.你是否會對幼兒發(fā)出的信號做出反應?調查顯示,15%的教師會做出反應,20%的教師不會做出反應,65%的教師偶爾會做出反應。這種忽略幼兒信號的情況在幼兒園中常常發(fā)生,許多教師在填問卷時都說:看心情,這種隨心情而定的行為如何能進行良好的師幼互動?
5.在教學活動或日常生活中,當幼兒對你提出的問題未能馬上做出回答或反應時,是否會耐心等待?調查顯示,17%的教師愿意耐心等待,61%的教師不會耐心等待,22%的教師偶爾等待。幼兒園中教師幼兒間的互動交流多數(shù)只存在于教師與少數(shù)反應較快的幼兒間,特別是公開課的時候,回答問題的大多是思維活躍的小朋友。
6.你是否會對不聽話的孩子實行當眾批評或孤立的懲罰方式?調查顯示,81%的教師會當眾對其進行批評或懲罰,6%的教師不會,13%的教師偶爾會。幾乎所有幼兒教師都會當眾批評搗蛋鬼,還會當眾懲罰他們,這會讓幼兒感覺老師不喜歡他,產生害怕老師的情緒,不敢跟老師交流,對其發(fā)展非常不利。
7.你是否常常會與幼兒進行非言語溝通,如目光交流等?調查顯示,19%的教師常常會對幼兒做出諸如摸摸頭、親親臉等非言語溝通,8%的教師不會做出非言語溝通,73%的教師偶爾與幼兒進行非言語溝通。很多教師都會把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中,她們的師幼互動是建立在個人情緒上的,實際上非言語溝通可以增強親切感,是師幼互動的很好的溝通橋梁。
8.你是否常常會對幼兒做些鼓勵式體態(tài)?48%的教師常常會對幼兒做出諸如翹大拇指、點頭等鼓勵式體態(tài),16%的教師不會常做,而36%的教師則偶爾做。
四、結論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幼兒園互動實際情況不樂觀。
1.教師的互動程度不夠。雖然現(xiàn)在教師對互動有一定的意識,但程度還不夠,很多都是隨心情而定的。心情好了就多與幼兒溝通些,這對幼兒發(fā)展是有著很大影響的。
2.教師的耐心度不夠。很多教師在幼兒園中常常不夠耐心,往往一個問題提出后,如果幼兒不能及時做出反應,就很快叫另外一個幼兒回答,不但導致幼兒失去繼續(xù)探索的興趣和自信,失去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還使教師失去充分了解幼兒的機會,沒有充分的了解就不可能進行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互動情況不容樂觀的主要問題出在教師身上,所以我們要善于反思,對幼兒多些寬容、少些責備;多些耐心、少些急躁。
五、建議
盡管我的研究還不是很到位,也不是很成熟,但我就此調查對師幼互動提些建議。
1.增強非言語及鼓勵式體態(tài)。非言語及鼓勵式體態(tài)對實現(xiàn)良好的師幼互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常常對幼兒摸摸頭、親親臉蛋、翹大拇指,會讓幼兒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老師喜歡我的感覺,從而放松心理,使師幼達到雙向投入的境界。
2.學會等待。等待同樣是一種師幼間積極的互動。有些教師認為,長時間等待幼兒很容易給人冷場的感覺,甚至讓領導、同行和家長對自己產生沒有盡力的印象;還有一些教師已經習慣了提問后馬上得到幼兒的回應,認為這樣才說明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得好。一旦幼兒思考問題的時間長了,教師就覺得心不定、不自在,然后就急不可待地公布答案。在師幼互動中,教師要真正地理解幼兒、真正地掌握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必須學會等待。而對于那些調皮搗蛋的“問題”幼兒,我們應講究方法,注重疏導,而不能一味地指責和懲罰幼兒。
參考文獻:
[1]劉晶波.理想師幼互動行為的探導.學前教育,2004.5.
[2]鄢超云.師幼互動中的等待問題初探.學前教育研究,2004.4.
[3]尹萍.關注幼兒生活情趣,支持幼兒探索行為.上海幼托,2004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