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娣
(南京市江寧區(qū)湖熟初級中學 江蘇 南京 211121)
一個真實的課堂,學生不可能不出現課堂錯誤.說錯話,做錯題是一節(jié)完整課堂所必然包括的,是很正常的課堂現象.“沒有問題的課堂才是問題最大的課堂.”作為教師,面對學生課堂錯誤,決不能快刀斬亂麻,視錯誤為洪水猛獸,直接一個“錯”字就堵住學生的嘴,或是自己或是讓其他學生直接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學生又如何能夠心服口服地放棄原來的錯誤答案接受新的.面對學生課堂錯誤,教師更應該寬容地對待,耐心地接受,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體會他們的感受,他們的思維,進而找到途徑,摸清錯誤的緣由,對癥下藥,找出正確的答案.“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教師,必須把學生的錯誤當成教學的又一個新起點,要教給學生的是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而非直接去記憶、復制書本中的客觀答案,換位思考,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體會他們的感受,了解他們的思維,進而找到途徑,摸清錯誤的緣由,對癥下藥,糾正他們的錯誤觀點.當然,教師自己首先要敢于在課堂上犯錯誤,以此來給學生一個訊號,錯誤是課堂上的正?,F象,會被平和地接納,而且通過對錯誤的分析還能發(fā)現新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錯誤有時也會是真知灼見的先導,所以,要想利用好學生的錯誤,首先就要使學生改變原來對錯誤的看法,讓他們敢犯錯誤,敢說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這樣才能展現最真實的課堂.
例如,有這樣一道聯系生活的習題:現提供電冰箱和電風扇各一臺,銘牌如圖1所示.要求學生針對銘牌所給信息,判斷兩者在12小時內正常使用的電冰箱和連續(xù)正常運轉的電風扇消耗的電能哪一個多?
圖1
學生中出現的典型錯誤:
電冰箱消耗電能
代入數據得
電風扇消耗電能
代入數據得
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學生只注意題目所給的數據,沒有跳出題目,對生活缺乏了解,電冰箱的工作特點,是間歇式工作的,因此其耗能的多少不能用公式W=Pt來計算.應該由銘牌中的數據直接得到12小時耗電為0.25kW·h,比電風扇消耗的電能0.78KW·h要小.課堂中幫助學生分析電冰箱的工作狀態(tài)之后,學生心中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錯誤”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資源.教師善于挖掘并運用“錯誤”這一資源進行教學,實質上也是從重教師的“教”轉向重學生的“學”的體現,將會給物理教學帶來活力和精彩,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實效性.為此教師一定要獨具一雙“慧眼”,及時地捕捉到這些稍縱即逝的課堂錯誤,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巧妙地安排進教學內容之中.當學生出現錯誤后,教師一定要嘗試著改變立場,角色互換,也就是一個換位思考的過程,以學生的身份審視錯誤.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一些有特點、見解獨特的想法都是在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探討以及剖析學生的課堂錯誤中得來的.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切表現,尤其物理課的一些知識來自于生活,可原有的前概念有時是錯的,待學生出現錯誤后,教師立馬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判斷,調整教學安排,捕捉錯誤,分析其中原因,引領學生一起探討,展現智慧的課堂.
例如,在初二慣性的教學中說到慣性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學生總認為物體具有的慣性大小與物體的速度大小有關,堅持的理論依據往往都是運動的汽車速度越快,剎車越難停下來,說明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越大,能保持物體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時間越長.此翻言論貌似很有道理,細細推敲便有了問題,就著學生的思維詢問他們,如果你說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越大,也就得出物體的速度越小,慣性越小的結論(這里學生都會點頭稱是),那么當物體的速度減小到零時,慣性也就減小為零呢?此時學生已意識到有些不對,這和牛頓第一定律相違背——自然界的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從而說明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越大這個結論是錯的.實際上物體所具有的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至于汽車運動的速度越快,剎車越難停下來的具體原因,到時進入初三學習能量的知識也就明白了.
恩格斯說:“最好的學習是從差錯中去學習.”所以筆者認為設錯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人為地去設置一些“陷阱”,誘導學生犯錯誤,暴露他們的真實想法,然后再引導學生一步步解決錯誤,引發(fā)全體學生從集體糾錯的活動中獲取認識,從自我錯誤的困境中走出來,喚醒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欲望.這樣學生才能體驗到“誤入迷途”而又“迷途知返”的成就感,才能使認識更加深刻和清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故意設置錯誤迷惑學生,并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教學不是一個“我講你聽”的過程,而是要通過某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通過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體系形成對未知世界的認識.所以在課堂上故意預置錯誤,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力,撒手讓學生自己在錯誤中行走,跌倒不要緊,靠自己再跑起來,一點點成長,這樣的學習才更有深遠意義,也才更具獨特魅力.
例如,在教學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時,先讓學生觀察兩只燈泡,一只標有“220V,40W”,另一只標有“220V,100W”,然后將它們串聯在電路中,閉合開關后,學生將看到40W的燈泡反而比100W的燈泡亮得多.這是怎么回事?這個現象與他們原有的觀念發(fā)生了嚴重的沖突,已有的認知平衡被破壞了,學生急于要解決它,但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又無法解釋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這時,學生處于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的狀態(tài),于是學生也就進入了教師設錯、思錯的教學情境中,產生一種主動探究的動力.然后告訴學生真正決定白熾燈泡亮暗程度的物理量是實際功率的大小,在這里應根據公式P=I2R去判斷兩者實際功率的大小.又因為串聯通過兩者的實際電流相等,所以只需比較兩者的電阻大小即可;在不考慮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下,根據兩者銘牌由可知電燈“220V,40W”的電阻大,所以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對它做的功就多(實際功率就大),燈泡就亮.
最后要說的是善待“錯誤”,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學相長”,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所以反思錯誤,不僅是學生要做的,也是教師需要注意的.課堂中很多學生的錯誤是教師無法預料到的,尤其是物理這樣一門探究性、開放性很強的自然學科.在課堂錯誤中,尤其是那些大范圍的學生錯誤會顯示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失誤.那么這些錯誤的存在會讓教師更好地思考教學中的問題,找到問題的原因,解決課堂教學失誤遺留下的問題,這是教師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提高教學水平的一個非常好的渠道.所以教師更應對學生的錯誤充滿“感激”之情,因為正是通過學生的錯誤,教師才能看到真實的自己,學生的錯誤就像是折射教師教學實際的一面鏡子,通過不斷地透視自己,才能不斷地發(fā)現自己的疏漏,也才能夠及時發(fā)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一次次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所以作為教師于錯誤中總結經驗,發(fā)現問題,視課堂錯誤為一個新的學習機遇,為自己的發(fā)展和專業(yè)成長提供一個寶貴的經驗,在經驗總結中不斷成長自己.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任何課堂中出現的錯誤都是寶貴的,是不可多得、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我們應珍視學生的課堂錯誤,因為偶然的錯誤中也許蘊藏著無窮的教學契機,飽含著無數學生智慧的火花,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fā).作為教師我們只有擦亮智慧的眼睛,及時地捕捉錯誤,細心地辨析錯誤,巧妙地運用錯誤,用心地挖掘錯誤,才能使“學生的錯誤”變成可貴的資源,變?yōu)閷W習和成長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