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騁帆 (柳州師范高等??茖W校 教務處 545004)
“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讀也是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喿x行為包含讀者、讀物和閱讀時境三個要素?!?傳統(tǒng)的閱讀理論主要以“作者閱讀本體論”“作品中心論”和“讀者中心論”為代表。“作者閱讀本體論”又稱“閱讀本質論”,這種理論認為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了文學作品,也就創(chuàng)作出藝術作品的意義和內涵,閱讀者只要“讀懂”了作者就能獲得藝術品全部的意義和內涵。我國古代傳統(tǒng)的“代圣人立言”“知人論世”“文如其人”思想,就是這種作者閱讀本體論的直接體現(xiàn)。這種閱讀理論的內在邏輯是:“作者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取‘意義’——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賦予‘意義’——讀者從作品中挖掘作者‘意義’——讀者閱讀完成,作品價值實現(xiàn)”,它把讀者的閱讀行為簡單視為閱讀主體對作者原意的本質對話,這不僅漠視了讀者閱讀的主體性和差異性,而且也忽視了作品意義生成的潛在性和建構性,最終使閱讀行為歸結于失敗?!白髌分行恼摗钡挠^點則認為,作品是一個孤立、封閉的意義實體,作品內涵和意義的呈現(xiàn)于作者意圖無關,讀者對作品內涵和意義追尋只能從作品的結構、語言、技巧等形式來獲得。這種閱讀理論的代表有俄國的形式主義、英美新批評主義、法國結構主義等,“藝術純粹形式論”和“作品意義自足說”是其核心論點?!白髌分行恼摗遍喿x理論改變了“作者本體論”將作品視為作者傳聲筒的弊端,確立了作品應有的藝術品格,同時也認識到讀者在閱讀活動中主觀能動性。但“作品中心論”忽視了作品與作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作品是為封閉、自足的實體,最終使閱讀行為陷入到形式主義泥潭之中。
美國當代文藝評論家M.H.艾布拉姆斯指出,任何藝術的生成都必須具備四個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讀者,而任何文藝理論研究都是圍繞這四個方面展開的。艾布拉姆說:“每一件藝術品總要涉及四個要點,幾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論總會在大體上對這四個要素加以區(qū)辨,使人一目了然。第一個要素是作品,即藝術產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為的產品,共同要素便是生產者,即藝術家。第三,一般認為作品總得有一個直接或間接地導源于現(xiàn)實事物的主題——總會涉及、表現(xiàn)、反映某種客觀狀態(tài)或者與此有關的東西。這第三個要素便可以認為是由人物和行動、思想和情感、物質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覺的本質所構成,常常用‘自然’這個通用詞來表示,我們卻不妨換用一個含義更廣的中性詞——世界。最后一個要素是欣賞者,即聽眾、觀眾、讀者。作品為他們而寫,或至少會引起他們的關注?!?艾布拉姆斯的“藝術生成理論”強調“作品、作家、世界、讀者”四要素是一個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整體,它有效解構了傳統(tǒng)閱讀理論中“作者本體論”“作品中心論”和“讀者中心論”的閱讀理念,并澄清了三者的弊端之所在。
盡管M.H.艾布拉姆斯的“藝術生成理論”是基于現(xiàn)代理論界對美學問題研究而提出的,但對于我們探討語文閱讀教學依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M.H.艾布拉姆斯的“藝術生成理論”從整體上考慮到了“作品、作家、世界、讀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將作品創(chuàng)造與作品接受有機的結合起來,為閱讀教學提供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思考路徑和教學啟示。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全面把握“作品、作家、世界、讀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將學生的閱讀行為放置在“藝術生成”的整體邏輯體系中去考慮;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任何作品都不是孤立、封閉、自足的實體,作品的內涵和意義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讀者閱讀作品既是從作品中了解作者思想內涵的過程,也是詮釋作品“意義空白”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語文閱讀教育理念。
注釋:
1.曾祥芹.韓雪屏主編.閱讀學原理[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1.
2.M.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