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文化館 214031)
文化館作為市、縣一級的文化宣傳單位,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文化部印發(fā)的《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管理辦法》中文化館的性質被這樣描述道:“群眾藝術館是組織、指導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培訓業(yè)余文藝骨干及研究群眾文化藝術的文化事業(yè)單位,也是群眾進行文化藝術活動的場所。文化館是開展社會宣傳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組織輔導群眾文化藝術(娛樂)活動的綜合性文化事業(yè)單位和活動場所?!蔽幕^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深入群眾之中開展活動,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血肉聯(lián)系,是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基層骨干單位。如何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將之實踐于文化館的日常工作中,發(fā)揮好文化館的特色職能,辦好群眾文化事業(yè),組織受群眾歡迎、令群眾滿意的群眾文化活動是目前擺在文化館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旨在從群文特色團隊的建設方面,來探討群眾路線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實踐。
群文特色團隊,是指為了繁榮群眾文化事業(yè),豐富群眾業(yè)余文化生活,由文化館、文化站等群眾文化單位組織并管理的特色文化團隊。相比較于一般的文化團隊,它有兩個特性值得特別關注:一是它是為了繁榮群眾文化、豐富群眾業(yè)余文化生活而組建的,目的性十分明確;二是它的組建是由群文單位參與并由其管理及輔導的,這就決定了群文特色團隊有著較高的水平和較強的組織性,是廣大群眾和國家文化單位溝通和聯(lián)結的重要橋梁。這兩個特性共同決定了在基層的群文活動中,群文特色團隊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組織發(fā)揮好群文特色團隊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群文活動的水平和影響力,而如何能夠充分發(fā)揮群文特色團隊的作用,就成為了履行好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職能的關鍵之一。如何發(fā)揮好群文特色團隊的作用,將是本文探討的重要問題之一。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眾路線”這個概念。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2014年3月17日到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18日上午,習近平專門聽取蘭考縣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匯報,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講話主要提出了三點:一是充分認識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二是準確把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三是加強對教育實踐活動的領導。習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薄暗妹裥恼叩锰煜?,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zhí)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笨梢?,群眾路線對于黨的事業(yè)的鞏固和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路線,而在群眾文化工作中,如何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辦群眾喜愛、群眾滿意的群眾文化活動是擺在群文工作前面的大課題。群文特色團隊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群文特色團隊中的成員都是來自于群眾之中,可謂是“從群眾中來”;而群文特色團隊的建立和發(fā)展,都是為了繁榮群文事業(yè)所做的工作,可謂是“到群眾中去”??梢哉f,發(fā)展好群文特色團隊,是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好實踐好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
群文特色團隊的建立是充分發(fā)揮群眾主觀能動性的結果,而同時它又是群文事業(yè)的生力軍。群文特色團隊的建立主要是由文化館、文化站等基層文化部門倡導的,它們在群文特色團隊的建立過程中發(fā)揮著重大的作用。群文工作者因勢利導,將具有一定水準,熱愛群文事業(yè)的群眾組織到一起,一方面能夠充分發(fā)揮文化館的培訓職能,利用館內的業(yè)務骨干、專業(yè)人員對他們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水平;另一方面,則是充分發(fā)揮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給予群眾展示的舞臺,使得他們可以共同參與到群文事業(yè)的各項活動中,避免文化館、文化站唱獨角戲,而真正做到與民同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文工作中許多好的創(chuàng)意好的想法,都是從群文特色團隊中誕生并由他們來實踐的。
在群文特色團隊的建立和發(fā)展方面,我無錫市文化館也做了不少的工作。館內目前有特色團隊4個,包括舞蹈隊,合唱隊、民樂隊以及京劇票友聯(lián)誼會4個各具特色的團隊。舞蹈隊主要由中老年女子組成,合唱隊以老年男生小合唱為特色,民樂隊則以西水女子樂坊最為活躍,京票會則以戲曲為長。特色團隊活躍于大大小小的舞臺,在每年的群文活動、展演中,都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與發(fā)展群文特色團隊,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將著重探討我對于發(fā)展群文特色團隊的一點思考和建議。
除了由文化單位組織的特色團隊之外,民間還有許多自發(fā)組織的文化社團。對于這些民間社團,可以選擇其中水平較高,實力較為雄厚的符合條件者,將其歸入國家文化機關的管轄之內,安排專人輔導,為群文事業(yè)注入新鮮血液,使得群文隊伍不斷壯大。群眾文化并不意味著“庸俗”的文化,而是充滿活力,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確保群文特色團隊的準入門檻,能夠有效地引導群眾文化的走向,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水平,促使群文事業(yè)更好地發(fā)展。
文化部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管理辦法》中指出,文化館一條重要的職能就是“輔導、培訓群眾文化系統(tǒng)在職干部及業(yè)余文藝骨干,為國家和社會培育人才。群眾藝術館側重輔導、培訓文化館、站業(yè)務干部及具有一定水平的文藝社團(隊)人員”。通過業(yè)務培訓,可以不斷提高特色團隊的業(yè)務水平,演出質量,更好地服務于群文事業(yè),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群文事業(yè)是直接與廣大人民群眾相關的事業(yè),它深入基層,接觸的是最普通的百姓,最廣大的人群。群文的舞臺遍布各個區(qū)、縣,甚至深入到鄉(xiāng)鎮(zhèn),而如何利用好這些舞臺,擴大群文特色團隊、群文活動的影響力,使其成為群眾心目中的一個品牌,還需要更大的努力。群文工作者與群文特色團隊當深入基層,做到與民同樂,使得群文的品牌真正深入人心,才是實踐好黨的群眾路線的題中之義。
21世紀是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計算機的普及以及各項高新技術的應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1世界的群文工作者要發(fā)展好群文特色團隊,正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的科學技術,將之應用于群文活動之中,利用這些新知識、新技能來武裝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群文事業(yè)更好發(fā)展,跟上時代的腳步。
本文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角度,結合館內實際,對群文事業(yè)中群文特色團隊的發(fā)展提出了一些見解和建議。希望本文能夠對群眾文化事業(yè)發(fā)展起到一點微薄的作用,給予各地群文工作者一定的啟迪。
[1]李鵬程編著.《心中的祖國——音樂與文學作品欣賞》.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3.1.
[2]張紅星,閻妍,李鵬程編著.《當代文藝理論與實踐舉要》.黃河出版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