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葉
論大學生UPI測評結(jié)果的分析與使用
●丁兆葉
目前,很多大學采用UPI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普查,但不少學校把這種測評作為一種程序來完成,缺少對測評結(jié)果的充分分析和利用。為了真正發(fā)揮UPI測評的價值,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人本關懷,學校應該在科學施測的基礎上對測評結(jié)果進行深入分析,并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案,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和輔導。
UPI;心理普查;分析與使用
當前,我國有很多高校采用UPI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并根據(jù)測評結(jié)果建立心理檔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學校存在對測評結(jié)果不重視或者不能恰當利用測評結(jié)果的情況,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也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探討UPI測評結(jié)果的分析與使用對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UPI是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大學生人格問卷)的簡稱。該問卷由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于1993年從日本引進并完成修訂。近二十年來,UPI在我國高校得到廣泛使用。實踐證明,采用UPI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具有很多優(yōu)勢:一是UPI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有效篩選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二是UPI施測過程簡單易操作,而且測評過程不易引起大學生的心理抵抗;三是對測評結(jié)果的處理迅速且信息量大。因此,UPI已成為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常備問卷,并在大學新生心理普查中廣泛采用。[1]
UPI由64個題目組成,其中包含三類特殊題目:(1)4個關鍵題目,分別為第25題“想輕生”、第8題“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第16題“常常失眠”以及第26題“對任何事都沒興趣”,這四個題目可能反映神經(jīng)癥狀及自殺傾向;(2)4個測偽題目,分別為第5題“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第20題“總是朝氣蓬勃的”、第35題“心情開朗”、第50題“人緣好受歡迎”。(3)4個輔助題目,即61-64題。61-63為三個選擇題,主要了解大學生是否認為自己在身體和心理衛(wèi)生方面有問題以及是否接受過心理咨詢與治療;64題要求有需要咨詢的學生填寫“想要咨詢的問題”。
按UPI的計分方法,1-60題每題有“是”“否”兩個選項,作肯定回答計1分,做否定回答不計分。測偽題不計分,所以問卷總分為56分,最低分為0分。
UPI通常在新生入學一個月內(nèi)進行集體施測,測評可采用紙質(zhì)問卷,也可在計算機網(wǎng)絡系統(tǒng)上進行(本文以此為例),通常以教學班為單位進行,整個測評用時約15分鐘。
學生由輔導員帶進機房,班級心理委員進行輔助,主試老師首先向?qū)W生宣講心理健康知識,講解大學生新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心理保健的方法與技巧、學校心理咨詢的服務對象與工作原則,最后向?qū)W生講明本次心理健康普查的目的,讓學生打消疑慮,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然后,學生按測評步驟進行測評。學生登陸系統(tǒng),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后,開始測評。[2]
測評系統(tǒng)自動計算學生的測評得分,根據(jù)測評結(jié)果將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歸類,并出示對測量結(jié)果的解釋和建議??砂才胚m當時間允許學生通過心理測評系統(tǒng)查閱測評結(jié)果和指導建議。
心理測評系統(tǒng)根據(jù)測評總得分、4個關鍵題目和輔助題目的選擇,以及是否明確提出心理咨詢要求和問題嚴重程度將學生分為第一、第二和第三類。
第一類學生可能有明顯的心理問題,他們的UPI總得分在25分以上(含25分)或者第25題做肯定選擇;或者第8題、第16題、第26題中至少有兩題作肯定選擇;或者前三個輔助題目中至少有兩題做肯定選擇;或者明確提出心理咨詢需求的,或者以上情況兼而有之。
第二類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他們的UPI總得分為20-24分之間;或者對第8題、第16題、第26題中有一題作肯定選擇;或者輔助題中只有一題作肯定選擇,或者以上情況兼而有之。
其他學生為第三類學生,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良好。
(一)整理匯總測評結(jié)果
測評全部結(jié)束后,首先要整理測評結(jié)果,為方便院系心理輔導員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約談,我們按院系為單位分別整理第一和第二類學生,并注明學號、性別、年齡、院系→專業(yè)→班級、測評結(jié)果說明等內(nèi)容,其中測評結(jié)果說明包含:總得分、4個關鍵題目以及4個輔助題目的情況(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第一類學生整理匯總表及范例
表2 第二類學生整理匯總表及范例
(二)根據(jù)學生的測評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案
1.及時約談
首先確定約談順序。對于第一類和第二類學生要及時進行約談,了解具體情況并做出相應處理。為保證能及時干預,談話由各院系心理輔導員負責對本單位學生進行約談,要首先對第一類學生進行一對一單獨面談,然后對第二類學生進行面談,對于第25題做肯定選擇的第一類學生要在第一時間進行約談。
其次選擇約談方法。心理輔導員通知學生進行約談要講究技巧,以防引起學生本人的警惕和戒備心理,同時要堅持保密原則,不要將相關情況透漏給其他同學。
心理輔導員在實際交談過程中,首先可以通過衣著打扮、表情神態(tài)、談話語速、言語多少、思維快慢等情況初步判斷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是否正常。談話內(nèi)容方面,輔導員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同學、舍友的人際關系等切入,若發(fā)現(xiàn)有情緒、心理方面的問題,可以再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親屬關系、成長環(huán)境,成長過程中有無較大的創(chuàng)傷(包括心理以及生理方面),以及近期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發(fā)生等等。談話結(jié)束后,輔導員老師要填寫《談話記錄表》,匯總談話情況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如果心理輔導員老師在談話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表情神態(tài)或是成長經(jīng)歷有明顯異常,可安排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進一步咨詢輔導。
2.對不同測評結(jié)果學生的處理方法
(1)第一時間約談第25題做肯定選擇的第一類學生
根據(jù)UPI的測評結(jié)果,被歸為第一類的學生可能有較明顯的心理問題,要及時進行約談,而對第25題做肯定選擇的學生要第一時間進行約談。
第25題“想輕生”能較為真實地反應出大學生的“自殺意念”,所以務必引起大家的注意。通過約談,了解學生做肯定選擇的原因,排除沒有真正理解指導語“在最近一年中常常感覺到”的情況,如有的學生曾經(jīng)有過或偶爾出現(xiàn)這樣的念頭。在排除“自殺傾向”以后,若其他測評結(jié)果仍符合第一類學生的標準,要根據(jù)下面關于“對其他第一類學生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
如果學生確實常常有自殺意念而且已經(jīng)付諸實施,要及時啟動“危機干預機制”,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在實施嚴格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通知學校相關領導以及家長,共同協(xié)商處理。
(2)對其他第一類學生的處理方法
對于其他第一類學生,心理輔導員要結(jié)合面談結(jié)果和UPI得分將學生進行重新分類并采取相應的應對處理。[3]
A類:有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如各類神經(jīng)癥(如焦慮癥、抑郁癥等)或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等)。神經(jīng)癥患者本人感覺到明顯的精神痛苦且自己無法擺脫,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且時間較長。精神病患者常缺乏自知力,認為自己很正常,但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這類學生需要及時進行心理治療或精神治療。
對于這些學生,應及時上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進行分析診斷。如確屬嚴重心理問題,應在保密的前提下及時將結(jié)果反饋給院系書記和輔導員,由院系和家長聯(lián)系,取得家長的知情和支持,積極配合進行危機干預,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能處理的心理問題,應采用合理方式轉(zhuǎn)介至專業(yè)精神衛(wèi)生中心或當?shù)蒯t(yī)院的心理門診或精神科,以免耽誤學生的診治。
B類:為一般適應性心理問題。因為測評時間為大學新生進校不久,有些學生可能因為不適應新環(huán)境,出現(xiàn)人際關系、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適應問題。對于這些學生,需要通過心理咨詢與輔導,幫助學生適應環(huán)境。
C類:心理健康狀況良好。這些學生往往由于測評過程中誤涂或者不認真,選錯選項,特別是沒有真正理解指導語“近一年來常常感覺到、體驗過的項目”的含義,導致得分異常。這些學生和第三類學生一樣,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或?qū)n}講座的方式向他們普及心理健康保健知識和心理調(diào)適的方法,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3)對第二類學生的處理方法
被歸為第二類的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當然也不能排除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可能,在測評過程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如學生誤涂或者不認真選錯選項,或者對心理測評存在顧慮,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心理問題,而導致測評結(jié)果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所以,對于第二類學生也不能放松警惕。這就需要心理輔導員老師與學生面談,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行分析診斷,根據(jù)診斷情況進行相應干預。
(4)對4個測偽題目全作肯定選擇學生的處理建議
按照UPI計分方法,測偽題目不計入總分,如果4個測偽題目全做肯定選擇,通常的做法是將該測評設為無效問卷,不作統(tǒng)計處理;或者在總得分低于20分且關鍵題和輔助題沒有肯定選擇的情況下,將其歸為第三類學生。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這樣做簡單處理可能遺漏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因為,測偽題目反映學生的社會贊許性程度,即學生的“裝好”傾向,這恰恰反映出學生的敏感和防御心理,試圖掩飾可能存在或者潛在的身體、心理和行為問題[4]。因此,應該關注這些學生,通過深入面談或采用其他測評手段,重新評估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心理狀況,采用科學的方法與途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合理利用UPI測評結(jié)果對大學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及早干預,可以有效預防問題的發(fā)生。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專題講座、主題班會等方式幫助大學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狀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充分利用大學時光成長成才。
[1][4]蔡寶鴻,潘燕華.大學新生人格問卷測偽題和輔助題選擇特點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6).
[2]丁兆葉.網(wǎng)絡化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方法[J].山東電大學報,2010,(3).
[3]毛文富,荀萍.輔導員運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施測案例分析[J].時代教育,2012,(9).
(責任編輯:孫寬寧)
丁兆葉/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教育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