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璐姣
摘 要:隨著全球化和科技的發(fā)展,各種通訊方式如雨后春筍,人們聯(lián)絡的方式越來越簡便和方便,人們之間相處的機會就變得越來越少,心之間的距離也變得遙遠。因此,要了解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書信的書寫格式,傳承我們的文化。
關(guān)鍵詞:中英文;書信;格式
書信歷史悠久,其格式也幾經(jīng)變化。按通行的習慣,中文書信格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jié)尾、署名和日期;而英文書信一般由六部分組成。即,信頭(Heading)、信內(nèi)地址(Inside Address),稱呼(Salutation)、正文(Body of Letter)、結(jié)束語(Complimentary Close)、署名(Signature)。
在中文書信中地址是寫在信封上的,而英文書信中含有信頭和信內(nèi)地址。
一、信頭(Heading)
信頭,一般寫在信紙的右上角,包括寄信人通信地址和寫信日期。如:
Changsha No.1 Middle School
P.R.China,
Nov.8,2005.
二、信內(nèi)地址(Inside Address)
信內(nèi)地址位于左上角。在信頭之后,下空兩三行,從左邊頂格處寫起。信內(nèi)地址是收信人的地址,包括姓名,職務,公司名稱,市、州或省,郵政編碼和國家。第一行寫稱呼和姓名,第二行寫收信人的單位名稱,第三行寫地址,地址中每個詞的首字母要大
寫,如:
Dr. David Fuller
Graduate Studies
Northern State University
1200 South Jay Street
Aberdeen,SD57401-7198
U.S.A.
三、稱呼
中英文的稱呼都會遵循“因人而異”,會根據(jù)收信人的年齡、地位或職位不同。
中文中的稱呼要在信紙第一行頂格寫起,后加“:”,稱呼和署名要對應,明確自己和收信人的關(guān)系。這里簡要說明幾條細則:
1.給長輩的信
若是近親,就只寫稱謂,如“爸”“媽”等;親戚關(guān)系的,就寫關(guān)系的稱謂,如“姑媽”等。對非近親的長輩,可在稱謂前加名或姓,如“趙阿姨”等。
2.給平輩、晚輩的信
可直接用對方名字。
3.給師長的信
通常只寫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師”二字,如“段老師”。對于學有專長、德高望重的師長,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而英語中的稱呼語(Salutation)同樣也有多種形式:
(1)在不知道收信人姓名的情況下,有以下幾種稱呼方式:Dear Sir/Madam(to a man/Madam, if the name is unknown),如果是寄往某公司的信還可用“Dear Sirs”。
(2)在知道收信人姓名的情況下,有以下幾種稱呼方式: Dear Mr. Smith(for a man),Dear Mrs. Brown(for a married woman)Dear Miss Jones(for a single woman),Dear Ms Todd(Ms does not reveal the marital status of a woman).
四、正文
中文書信的正文通常以問候語開頭。問候是對收信人的一種禮節(jié),體現(xiàn)寫信人對收信人的關(guān)心。接下來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體文,即寫信人要說的話。這一部分,明白寫信的主旨,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時要談幾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頭有尾,詳略得當。
英語中的正文(body)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開頭,需要開門見山地說明寫信的原因和目的。如果是寫給不認識的人,還要加上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如果是回信,還要說明何時收到對方關(guān)于什么內(nèi)容的信。
五、結(jié)尾
正文寫完后,一般都會要表達對收信人的祝福及勉勵。我們把它稱做祝頌語或致敬語,這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和禮貌。
中文結(jié)尾的習慣寫法在正文寫完之后,緊接著寫“此致”“敬禮”,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兩個詞的格式,“敬禮”要另起一行頂格。
英語書信的結(jié)束語(Complimentary Close),通常也以禮貌的祝?;蛘咴竿麃斫Y(jié)束。如: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六、署名和日期
在書信最后一行,署上寫信人的姓名。署名應寫在正文結(jié)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寫給比較親近和熟悉的人,直接寫上自己的名字,不用寫姓。如果是寫給單位的或是比較正式的推薦信,一定要把姓與名全部寫上,以示尊敬。日期一項,用以注明寫完信的時間,寫在署名之后或下邊。
英文署名是在結(jié)束語的下方簽名,先手寫出,再打出來。
總體而言,中英文書信的格式有著相同點,也有著不同點,相同點體現(xiàn)了文化的相通性,而地域的差異又帶來了不同點。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絡變得很方便,而最初的這些傳統(tǒng)聯(lián)絡方式卻漸漸地消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得更疏遠,因此,我們更需要傳承這些文化,保留其精髓。
(作者單位 湖南石油化工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