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剛
(濰柴重機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濰坊 261001)
鑄造工藝CAD/CAE 技術是鑄造領域的重要分支,該技術在鑄造生產中的應用可有效提高鑄件工藝開發(fā)效率,縮短試制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和能源消耗。鑄造工藝CAD/CAE 技術屬于虛擬制造領域,結合傳統(tǒng)的鑄造工藝設計、傳熱學、流體力學等理論基礎以及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逐步實現(xiàn)了鑄造工藝設計的智能化,科學化,因此逐漸得到了鑄造生產企業(yè)的重視[1-5]。
橋殼鑄件是汽車及工程機械領域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優(yōu)劣對汽車整車和工程機械的性能和壽命有著直接影響[6-7]。但是橋殼鑄件結構復雜,鑄件厚薄不均,熱節(jié)點較多,工件使用負荷大,質量要求高。故其新產品工藝開發(fā)時間長,生產過程中易產生裂紋,縮孔、縮松等鑄造缺陷。本文借助先進的鑄造工藝CAD/CAE 技術對鑄鋼橋殼鑄件進行了工藝開發(fā)和評估,確定了橋殼鑄件的鑄造工藝生產方案。結果表明,鑄造工藝CAD/CAE 技術可以有效縮短產品試制周期,提高工藝開發(fā)效率,滿足生產需求。
橋殼鑄件的三維實體模型如圖1 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橋殼鑄件形狀復雜且存在一些定位孔?;跇驓よT件的形狀分析,從有利于補縮和凝固順序的角度出發(fā),初步確定該橋殼鑄件應采用水平中間澆注,選取橋殼軸孔中心水平面為分型面。這樣不易出現(xiàn)澆不足、冷隔等缺陷,有利于造型及合箱澆注,橋殼中間部分組織均勻、對稱,力學性能良好。
圖1 橋殼鑄件的三維實體模型
若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計算對橋殼鑄件進行工藝設計,需要大量的查表和三維實體修改,會極大的增加工藝開發(fā)周期。本文采用SINOVATION(SV)的鑄造工藝設計模塊進行橋殼鑄件的鑄造工藝開發(fā)。該模塊可進行鑄件熱模數(shù)、冒口、澆注系統(tǒng)、拔模斜度、最小鑄出孔、收縮量等工藝設計理論的計算,并可將結果創(chuàng)建出三維數(shù)據(jù)模型。設計操作簡便快捷,使得鑄造工藝設計更為嚴謹和專業(yè)化。
對于橋殼鑄件不需要鑄出的孔,可以采用孔填補命令將其填補,如圖2 所示,選擇鑄孔所在的實體,并指示需要填補的孔的構成面,確定之后即可完成鑄孔的填補。填補后的鑄件三維實體如圖3 所示。
圖2 鑄造工藝CAD 的孔填補
圖3 孔填補后的鑄件三維實體
運用SV 的拔模斜度命令對橋殼分型面處進行處理,選擇需要添加拔模斜度的構成面,指定拔模方向和添加拔模斜度的面,程序根據(jù)面的最大高度推薦標準尺寸,運行完畢后的鑄件三維實體如圖4所示。
橋殼鑄件的冒口、冷鐵工藝對產品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若添加不當易引起鑄件的縮孔、縮松、裂紋等鑄造缺陷。要進行冒口、冷鐵的設計首先應該對鑄件的熱節(jié)分布進行準確的把握,傳統(tǒng)的熱節(jié)分析方法如等溫線法、熱節(jié)圓法對于形狀復雜的橋殼鑄件并不適用。本文采用SV 的熱節(jié)分析功能對橋殼鑄件的熱節(jié)進行了分析計算,如圖5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橋殼鑄件的軸孔周圍存在明顯的熱節(jié)。對相關部位進行冒口熱模數(shù)的計算,從而得出相應部位所需的冒口大小和冷鐵的接觸面積。確定了橋殼鑄件的冒口、冷鐵的設置方案。橋殼鑄件的澆注系統(tǒng)采用中間注入的封閉-開放式澆注系統(tǒng),根據(jù)鑄件的重量和相應公式確定了鑄件澆注系統(tǒng)的最小截面積,確定直澆道、橫澆道以及內澆道的截面比例后確定了橋殼鑄件的澆注系統(tǒng)。設計完成后的鑄造工藝方案如圖6 所示。
圖4 添加拔模斜度后的鑄件三維實體
圖5 橋殼鑄件的熱節(jié)分析
圖6 橋殼鑄件的鑄造工藝圖
確定橋殼鑄件的鑄造工藝圖后,借助鑄造工藝CAE 軟件對工藝的可靠性進行了評估。主要包括橋殼鑄件的缺陷(縮孔、縮松)分布、熱應力分析兩個方面。
將三維鑄件工藝實體模型轉換為STL 文件并導入到鑄造CAE 軟件中,采用網(wǎng)格剖分技術對橋殼鑄件的三維實體離散成直角六面體網(wǎng)格。剖分方式采用均勻剖分即三個方向的網(wǎng)格長度相等。為保證計算速度,網(wǎng)格長度取為5 mm,剖分單元數(shù)共計210 萬。剖分后的實體如圖7 所示。
從圖7 可以看出,剖分后的鑄件形狀與三維實體吻合較好,未出現(xiàn)“幾何失真”的情況,說明網(wǎng)格長度選擇合理,滿足鑄造工藝CAE 分析的需求。
圖7 網(wǎng)格剖分后的三維實體
前處理完畢后,設置鑄造工藝CAE 分析的相關計算參數(shù),對橋殼鑄件進行充型、凝固以及熱應力分析。主要的計算參數(shù)如表1 所示。
表1 橋殼鑄造工藝CAE 分析參數(shù)
橋殼鑄件的縮孔、縮松的分布如圖8 所示。從圖8 可以看出,縮孔缺陷主要集中在冒口和澆注系統(tǒng)的直澆道位置處。雖然在鑄件本體上有易產生縮松缺陷的部位,但是其大小相對于整個鑄件來講可以忽略,并不能對鑄件的性能產生影響。
圖8 橋殼鑄件的縮孔、縮松分布
橋殼鑄件的熱應力分布如圖9 所示。球墨鑄鐵在凝固區(qū)間的彈性變形的應力范圍為≤172 MPa,從圖9 中可以看出,橋殼鑄件的熱應力在結構變化出現(xiàn)了數(shù)值偏高的情況,a) 圖最大主應力達到146.40 MPa,b)圖最大應力達到80.00 MPa,c)圖最大應力達到62.86 MPa,d)圖最大應力達到45.71MPa,所有最大應力均未超出球墨鑄鐵在凝固區(qū)間彈性變形的應力范圍,故應力分布不能引起橋殼鑄件的裂紋缺陷。
圖9 凝固結束后橋殼鑄件的熱應力分布圖
按照上述確定的鑄造工藝設計開發(fā)鑄造模具并投入實際生產,先后進行三個批次驗證,共生產63 件毛坯,經過實物解剖、超聲波檢測和外觀檢測,結果顯示,應用鑄造工藝CAD/CAE 技術開發(fā)的橋殼鑄件未出現(xiàn)常見的縮孔、縮松及裂紋缺陷。生產質量穩(wěn)定,產品合格率達到95%以上,工藝出品率達80%以上,滿足批量生產的需求。
運用鑄造工藝CAD/CAE 技術對橋殼鑄件的鑄造生產工藝進行了設計和評估,設計周期為傳統(tǒng)工藝設計方法的10%,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
通過鑄造工藝CAD/CAE 技術設計得到的鑄造工藝未出現(xiàn)常見的縮孔、縮松及裂紋缺陷。生產質量穩(wěn)定,產品合格率達到95%以上,工藝出品率達80%以上,滿足批量生產的需求。
[1]李慶春.鑄件形成理論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2.
[2]李魁盛.鑄造工藝及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8.
[3]范英俊. 鑄造手冊之特種鑄造[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4]王智平.底杯鑄件鑄造工藝模擬[J].鑄造,2006(2):149-151.
[5]胡漢起.金屬凝固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7.
[6]徐宏.鑄造工藝設計及模擬技術[M].北京:教育出版社,
[7]柳百成.鑄造工程的模擬仿真與質量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