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靜
平日寫記敘文,不少同學也會嘗試運用一些寫作手法,來使文勢曲折。比如說懸念法、誤會法、渲染法、巧合法等。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雖經精心構思謀劃,但寫出來的文字拖沓,文章缺乏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在關鍵的地方不能進行準確細致的描寫;所刻畫的人物性格不豐滿;缺乏聯(lián)想與想象;不能綜合運用敘述、議論、抒情、描寫等多種表達方式……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沒有使得這短短的800多字涵蓋更多內容的技法呢?
這就讓人聯(lián)想到了戲劇中的“三一律”。中外文學史上不乏采用“三一律”創(chuàng)作的名著,如《偽君子》、《玩偶之家》、《雷雨》等。這些戲劇,情節(jié)如暴風驟雨般展開,令人目不暇接,觀眾往往還沒喘過氣來又被拋入另一個緊張的劇情中。
筆者認為,“三一律”這一創(chuàng)作原則對記敘文寫作也有啟發(fā)作用。
戲劇的“三一律”
“三一律”是歐洲古典主義戲劇所遵循的一種創(chuàng)作法規(guī)。它要求劇本必須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jié)一致。即劇中的人和事只能出現(xiàn)在一個地點,劇中故事經歷的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情節(jié)的發(fā)展按一條主線進行。其目的在于讓戲劇在固定的時間之內,特定的場景里之中,去講述一個情節(jié)相對集中的故事?!叭宦伞睂騽〉陌l(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曹禺先生的《雷雨》,其中就有著“三一律”的影子。
《雷雨》中整個故事的時間跨度長達30年。但是戲劇沖突卻集中在一個下午。從下午至深夜,一場糾結了30年的愛恨情仇像雷雨一般驟然爆發(fā)。故事主要發(fā)生在周公館,圍繞著周家客廳展開。魯侍萍來找四鳳,遇見30年前拋棄她的周樸園;魯大海作為礦工代表來到周家找礦主周樸園,并且在客廳和周萍大打出手;周樸園逼著周萍認母……整個戲劇圍繞著周公館展開?!独子辍分?,故事情節(jié)是按一條主線展開的,即圍繞周樸園與魯侍萍之間的矛盾沖突,串聯(lián)起其他人的悲劇性的命運。作者把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通過一個個巧合聯(lián)系在一起,使得作品中各個人物間的矛盾沖突,在最后高潮時積聚爆發(fā),劇情因此而跌宕起伏,震撼人心。
記敘文與“三一律”
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我們是不是要在文章中把這六要素事無巨細、一五一十地寫下來?顯然不必,六要素中,最重要的應該是人物和經過。所謂記敘文,也就是寫人、記事類的文章,也就是表現(xiàn)人物、講述故事。
怎么樣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豐滿?怎么樣讓故事情節(jié)更加扣人心弦?總共也就800多字的記敘文,當篇幅受限,我們如何使得自己的文章更有“料”,更耐讀?
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寫作文,往往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他們的文章中,場景更換頻繁,人物紛繁蕪雜,從圖書館到食堂到教室,從張三到李四到王五,文章好似“亂花漸欲迷人眼”,評閱的老師往往也就跟著云里霧里,到最后不得不感慨,到底寫了什么東西!場景的頻繁更換,人物的輪番登場,不僅僅增加了敘事的難度,而且場景與人物往往因此而得不到充分的展現(xiàn)。
所以,筆者認為,戲劇的“三一律”可以幫助我們約束自己。當時間和空間相對緊湊之后,我們就可以騰出筆墨,在情節(jié)的敘述、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氛圍的渲染上下工夫了。如此一來,內容將更加豐富,人物將更加豐滿,情節(jié)會更加緊湊,主題也更加突顯。
“三一律”運用技巧點撥
1.場景集中——“小舞臺”展現(xiàn)“大生活”
文章場景要集中。記敘文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表現(xiàn)故事主題的舞臺要小。要從小處著眼,切忌大而空。正如“半瓣花上說人情”,“一滴水能夠反射太陽的光輝”,“小舞臺”往往能夠展現(xiàn)“大生活”。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羊脂球》中,整個故事就發(fā)生在一輛駛往法國邊境的馬車上,這輛馬車就是一個小小的舞臺,而正是這個舞臺,使各色人等的嘴臉在這里充分暴露。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文。小作者選取了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過馬路這么一件小事去表現(xiàn)母親對于“我”的愛以及“我”對于母親的悔。同樣,《做一個幸福的人》一文,時間、地點、主線壓縮在一起,場景非常集中,就是一個平常的早晨,“他”在上班途中發(fā)生的事情。雖然都是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小事,但是,作者表達出來的內容卻十分豐富且耐人尋味。小舞臺,也能夠還原生活本色。
2.虛實結合——虛虛實實,虛實相生
場景集中并不意味著一篇文章只能寫一個場景。一篇文章中必須有一個中心事件、中心舞臺,其他與表現(xiàn)主題相關的場景,我們可以采用倒敘或插敘的手法,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利用夢境和回憶去補充交代。
以《雷雨》為例,三十年前的往事正是通過周樸園和魯侍萍相認這一幕的對話補充進來的?!段蚁胛兆∧愕氖帧芬晃?,用回憶的方式串聯(lián)起與母親這雙手相關的一個個場景,文章由實而虛,由虛入實,虛實結合。再如《做一個幸福的人》,作者借助于回憶和夢境,串聯(lián)起往昔的幸福生活。回憶和夢境讓整篇文章的時空不再局限在這個早晨,作者有意把過去幸福的生活與殘酷的現(xiàn)實作對比。
倒敘和插敘,聯(lián)想和想象,回憶與夢境,拓展了文字表現(xiàn)的空間,使得文章虛實結合,靈動生輝。
3.當行當止——“用墨如潑”與“惜墨如金”
蘇軾在《答謝民師書》中評價謝民師的文章時說:“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币馑际钦f,謝民師的文章在該鋪陳的地方濃墨重彩、大筆揮灑,在該簡略的地方則惜墨如金、適可而止,全文如行云流水、酣暢淋漓。
反觀我們學生的作文,“擠牙膏”式的文章比比皆是。為了湊字數,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怎樣杜絕這類文章?首先要從選材做起。要果斷舍棄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有用的就寫,沒用的就不寫。正所謂沒有選材就沒有記敘文。不具現(xiàn)實意義的、不典型的、千人一面的材料,不是好材料。再者,文中一些事情的經過、敘述性的語言,要力求表達得準確和簡練。該一筆帶過的地方,絕不多寫,惜墨如金。
例如,以“感恩”為題寫一篇文章。我們總會想到很多的人和事,是不是要把他們都寫出來呢?肯定不行,我們得明確最突出的那個人,選擇最有利于突出中心的事例。倘若感恩的對象是老師,能不能把印象中老師的事情全都記錄下來?當然也不行。我們要懂得“割愛”,選擇最能表現(xiàn)主題的內容去寫,寫出老師的付出,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其次,在作文中,應當注意記敘與描寫相結合。在單一的敘述之外,適當地描寫場景、環(huán)境、人物、細節(jié),可以讓文章血肉豐滿。該工筆細繪的地方我們應毫不吝嗇,用墨如潑。
舉例如下。
原文:他睡了好久,直到晚飯,他才從沙發(fā)上站起來。剛剛是女兒把他喊醒的。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多么豐盛的一頓晚餐。想到這里。他心里樂滋滋的……
修改后:他睡了好久,直到晚飯,他才從沙發(fā)上站起來。剛剛是女兒把他喊醒的,她把小嘴湊在他臉頰上狠狠地親了一下。他睜開眼,看著眉開眼笑的她,笑了。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看,多么豐盛的一頓晚餐。想到這里,他心里樂滋滋的……
對比一下原文和修改后的文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改文在內容上更加豐富,語言更加細膩,人物的內心世界也表現(xiàn)得更加充分。
總的來說,寫作時有“三一律在心中,有意識地選擇一個小舞臺、小窗口去表現(xiàn)主題,讓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情節(jié)更加集中,我們更容易成文。這樣可以避免寫出記流水賬式的文章。當文章切口很小、敘述的部分很少時,我們必須斟酌哪些該著力表現(xiàn),這樣就可以有意識地去描寫、抒情,文字也因此更為細膩、生動。文中想象與聯(lián)想的運用,插敘、倒敘部分增加了文字的時空感,使文章虛實相生,內容更加充實,主題也更顯突出。
【佳作欣賞】
我想握住你的手 陳雪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我肩并肩走著。
一路無言,走至紅綠燈下。停了一會兒,人流開始移動。綠燈亮了。你極自然地握住我的手,將我拉至身邊,穿過馬路。
手掌間傳遞來的溫暖,熟悉而陌生。抬頭望向你,正專心地避讓身邊的車輛。那一臉的認真和手指間越發(fā)加強的力度讓我猛然想起,多少年前,正是這雙手……
你拉著年幼的我站在十字路口,告訴我紅燈停綠燈行,你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看好身邊的車輛,左右看著過馬路。
是這一雙手,拉著站在小吃攤前不肯離開的小小的我,又哄又罵地讓我不要任性。你一遍又一遍地解釋,這不衛(wèi)生、不健康。我嘟著嘴依依不舍地離開小吃攤,一心只想掙脫你的手。
也是這雙手,多少次撫著我的臉頰;又多少次在寒風中握著我的雙手,哈著氣為我取暖;更是這雙手,用力地給我一個響亮的耳光,讓我在迷途中認清方向,讓我在困境中摒棄懦弱。
原本生活中點點滴滴我視若平常的片段如潮水一般涌入我的腦海。你在陽臺上洗著我的衣服,你說閑著也是閑著,洗衣機洗不干凈,而你的手卻早已泡得紅腫;你在廚房剝著我最愛吃的核桃,一個又一個,你是那么的認真,略顯笨拙的雙手忙個不?!?/p>
再望向你時,你已松開了我的手。不知不覺我們原本被你拉近的距離早已放大。原來,不知何時,我們已習慣了這陌生的距離,同行的沉默了。是從我第一次對你的嘮叨不理不睬時嗎?還是從我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向你傾訴時?難道是從我那次重重地摔門而去不再關心你的感受時嗎?想到這種種原因,心中突然萬分失落起來,是否做女兒的我豎起了一身的刺,讓你不敢靠近,更無所適從呢?
看著你的身影,我不由地加快了步伐,靠著你的肩,讓我倆的身影如我兒時般靠近。眼看著又到了下一個路口。
這次,我想握著你的手,帶著你穿過馬路。也許這樣,你會明白,成長的女兒有的不再是青春期的叛逆與任性,我也有了一份成熟與感恩。
做一個幸福的人
吳方根
他如往常一樣,穿得整整齊齊,嘴里叼根煙,走路去上班?!昂V篤篤——”,那皮鞋敲擊地面的聲音越來越遠。
他上班的路上很熱鬧。熙熙攘攘的人群,車水馬龍的街道,路的兩邊有一些水果攤、菜攤。紅的蘋果、綠的西瓜、粉的蜜桃……簇在一起,有著詩般的美麗。來來往往的路人,時不時會停下來買些什么,可他一般不停。他知道,他的母親或者妻子總把這些事情料理得好好的,不用他操心。
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盡管三年前父親的過世讓完整的家似乎缺了點什么,但相比別家來說,他已覺得很幸福了。妻子溫柔賢惠,知書達理;母親年過六旬,依然健康;還有一個淘氣的丫頭,整天圍著他喊“爸爸、爸爸”。父親過世之后,母親搬過來與他們同住,燒飯、洗衣之類的事情,母親都幫他們一手操辦了。母親說,她自己其他事也干不了,只能做做這類事情來幫助他們,而且還可以打發(fā)時間。
不知不覺,他已走到路邊,公司就在這條路的盡頭。他仰起頭,看了看天,太陽略顯灰白,像是不小心在哪兒染了一身的灰一樣。他已經可以看見公司的招牌了。
“哎——”一個小男孩踩著滑輪,擦著他的衣襟過去了。待他看仔細了,男孩已經竄到了路中央。他不自主地緊張起來,剛想張口,卻被一陣刺耳的剎車聲蓋住了。男孩愣在那馬路中央,不知所措。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
周圍的人群涌了過來,世界由一開始的嘈雜變得安靜。耳邊,只有那滑輪依然在轉動的聲音。
仿佛做了一場夢,他的腦海中浮現(xiàn)了許多場景。下班回家,女兒總像一個小喜鵲一樣,圍著他或者躍進他的懷里;妻子輕聲呵斥著女兒,不允許她這么胡作非為。他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她是他的開心果,見到她,所有工作上的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了。母親在廚房里忙著,“回來啦,回來就好,飯馬上就好,你先歇會兒?!敝笏稍谏嘲l(fā)上,看著妻子把嘟著嘴的女兒領到一邊去……他睡了好久,直到晚飯,他才從沙發(fā)上站起來。剛剛是女兒把他喊醒的,她把小嘴湊在他臉頰上狠狠地親了一下。他睜開眼,看著眉開眼笑的她,笑了。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看,多么豐盛的一頓晚餐。想到這里.他心里樂滋滋的……
血流著,他咽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氣。小男孩哭得臟兮兮的臉湊在他面前,他像是嚇壞了。他努力地沖男孩笑了笑,他一定也有一個像自己一樣幸福的家吧。
滑輪就在不遠處,滾動著。世界是如此的安靜,安靜得只留下鞋聲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