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步春
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喜歡堆砌材料,事例一個接著一個,沒有層次,不見分析,用簡單的事例列舉代替分析議論。他們以為只要論點一提,幾個例子一舉,便是一篇議論文。這種“觀點+事例”的議論文,材料歸材料,觀點歸觀點,觀點和材料油水分離。議論文貴在議論,重在分析,沒有議論和分析,便沒有論證,也不會有觀點和材料的水乳交融;而把議論文當成裝填百貨的菜籃子,或是建筑工地上的磚頭垛,這樣的議論文不能算是合格的議論文。
【考場佳作】
慈善需行之有道
廣東一考生
有一位哲學家說,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確鑿的流露。慈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xiàn),不應流于形式。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有如傷害他人的毒藥。
慈善,不僅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當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費的食物,而非勞動得來,那么他大概也會像眾多饑民一樣瀕于困頓。在做慈善的同時,在提供幫助的同時,要使被幫助者振作起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能,毋寧不給,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淪。慈善中包含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憐憫是不值一錢的.而關懷卻是無價的。
慈善還需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亞圣孟子有云: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陳光標的高調慈善自然是不值得提倡的,只因更多讓人覺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進行居高臨下的施舍。不談流于形式之嫌,此舉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臉上貼金。生前曾被媒體批評“一毛不拔”的史蒂夫·喬布斯,據(jù)說去世后被發(fā)現(xiàn)賬上曾有一筆對斯坦福大學高達25億美元的巨額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漢對玉米、燒餅之需要,應當更甚于也更樂于對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時注入關懷,又以合適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們的善意。正因為有人行善不得處,才會有某紅十字會人員的瘋狂炫富,才會有漁夫和蛇的悲劇。將慈善行之得處,不是吝惜我們的善,而是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們有限的慈善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們都是蒼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們的小善無法像當年消滅天花病那樣一揮而就地改變某些人的命運,但我們必須堅持行善。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一顆善心,中學生、律師、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沒有誰的善心更高貴。正如布魯斯·韋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舉手投足間。攙扶孕婦上公交車,為福利院打掃衛(wèi)生,甚至與落單的老人閑聊,都可以是善心的體現(xiàn)。
古人根據(jù)人創(chuàng)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貼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過慈善的舉動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的文明。而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絕施舍的窮人。
【點評】
這篇文章觀點明確,論述集中,材料豐富,語言蘊藉。而最讓人稱道的還是其論證的充分和深入。文章開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質,并對“慈善與施舍”作了確切的分析,雖三言兩語,卻切中要義。接著,作者在對慈善的關懷本質、施行方式、落實對象的幾個層面上進行了周密有效的論述,思想成熟深入,表達擲地有聲。文章結尾兩段尤為令人稱道,作者不被材料鎖定,在有限的生活經(jīng)驗之上,以更為寬闊的胸襟,擴大了對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時,與之延展的慈善的內涵和外延也有了更為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孟子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p>
請根據(jù)你對孟子話語的理解,聯(lián)系實際,以“反求諸己”為話題作文。要求:選準角度,自定立意;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孟子從射箭人手,言及儒家的行事態(tài)度,在審題時要注意這一點。射箭射歪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風向的干擾或者別人的打擾,而是要首先檢討自己,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是否心不在焉。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智者事事反求諸己,愚者處處外求于人”的名言,確立反省自我的大主題。構思時,我們可以沿著這個大主題,將其拆分為下述幾個層面:善于反省自己的人在遇到挫折時,會換個角度去思考,看到柳暗花明的前景;在與別人發(fā)生誤會時,會退一步對待,從而擁有海闊天空的大氣;在學習中遇到困惑時,會泰然處之,最終反而會有茅塞頓開的效果。
在寫法上,可以轉換敘述視角,以物觀人;也可以反彈琵琶,反向立意;還可以寫寓言體、對話體、書信體,等等,以期使人耳目一新。我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自己對待自然、社會的態(tài)度,就能寫出一篇素材鮮活的文章來。
【學生作文】
矮是自己長成的
楊崇慶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說過:“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是尊嚴?!钡牵行┤丝傄詾椤案彝瑦耗幐呦?,不向霸王讓寸分”,這才是維護尊嚴的最好辦法,殊不知維護尊嚴的最有效手段常常是反求諸己,自我反省。(在批判錯誤中提出中心論點,對比鮮明)
總忘不了我們的近鄰,那個與我們有著一衣帶水關系的大和民族,他們總是否定侵略亞洲的歷史,結果也每每遭到亞洲國家的批評。我猜他們的本意,也是為了維護民族的尊嚴,但是維護的方法卻大有問題。(猜其本意,緊扣“尊嚴”,指出方法錯誤,暗扣中心論點)
譬如一個人,希望出身名門,血統(tǒng)高貴,以增加自己在世人眼中的重量,可是想不到自己的祖先有過為盜鄉(xiāng)里、加害鄰人的歷史,使自己好沒面子。怎么辦?第一,承認事實,向鄰人道歉。第二,表明態(tài)度,清白為人,永遠不干先人的勾當。一個民族也像一個人一樣,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污點,有缺點、有污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yī)。當你與前人的錯誤劃清界限,堂堂正正做人的時候,誰還會指著你鼻子罵你是強盜的后代呢?(以人說國,類比論證,生動形象)
當年希特勒屠殺波蘭猶太人,罪惡滔天,使德國人蒙羞。勃蘭特以德國總理之身份親臨死難者紀念碑前,屈膝下跪,代表德國人民請求受害者寬恕。他輕輕一跪,表明了這個民族與先人荒唐決裂的決心,他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譽,德國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譽。(由反面到正面,對比鮮明)
面對有目共睹的缺點和錯誤,與其千方百計地遮掩,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認,你坦白的是自己的缺點錯誤,彰顯的卻是內心的坦誠和自信。有一位老師,身材矮胖,學生背后叫他“土豆”,他并不生氣。一次課間操后,他故意用慢動作伸了一個懶腰,然后問同學,這形狀叫什么,大家回答不出來。他笑著說:“這叫土豆發(fā)芽?!卑肷?,大家回過神來,一陣哈哈大笑。在笑聲里,大家忘記了他的生理缺陷,看到了他性格的可愛。(由國家到個人,深入議論)
記得魯迅筆下的阿Q,捂不住自己頭上的癩瘡疤,企圖去捂別人的嘴,結果慘遭毆打,倍受奚落,丑亦甚焉。趙樹理筆下有個三仙姑,嫌自己那張臉難看,經(jīng)常“涂脂抹粉”,結果把臉涂抹得像驢糞蛋上下了霜,成為人們恥笑的對象。這就如同一張白紙上有一個黑點,你想否定它,千方百計地去涂抹它,結果往往是越涂越黑。(由現(xiàn)實到文學,擴大闡述領域)
人都希望自己是高大的正面形象,這高大的正面形象,是先天的,也是后天的,是形體的,也是精神的。同樣,你矮也是你自己長成的,先天的和后天的,形體的和精神的。拒絕認錯,甘做老懶,矮更矮;反求諸己,自我反省,矮亦高。
【點評】
文章先引印度作家的名言,在批判錯誤觀點中提出“維護尊嚴的最有效的手段常常是反求諸己,自我反省”的中心論點;而后從國家的層面上展開闡述,先說日本,再說德國,正反對比;再由國家到個人,先以現(xiàn)實人物為例進行正面闡述,再以文學形象為例進行反面闡述;最后說明高大形象緣自自身,并以“拒絕認錯,甘做老懶,矮更矮;反求諸己,自我反省,矮亦高”作結,照應開頭,再次確認中心論點。文章以“矮是自己長成的”為題,既形象,又含蓄,耐人尋味。
【對比點評】
兩篇文章注重分析,論證深入,遠離“觀點+事例”的簡單議論,都是成功的議論文習作。其論證的深入表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論證語言明晰。兩文都較多地運用議論性語言,使文章具有充分的論證性和雄辯性。如“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藥”,“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有缺點、有污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yī)”,“你矮也是你自己長成的,先天的和后天的,形體的和精神的”,這些議論性語言在兩文中隨處可見,有力地促進了材料和觀點的融合,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議論性和論證性。
其次,論證方法多樣?!坝^點+事例”式的議論文,中心論點和論據(jù)材料油水分離,難以融合,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論證手段單調,僅一種事實論證。這兩篇文章除了事實論證以外,都還用到其他一些論證方法,《慈善需行之有道》里有引言論證、因果論證、對比論證、層進論證等?!栋亲约洪L成的》除了引言論證、對比論證,還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多種論證方法的綜合運用,有力地改變了簡單列舉的寫作模式,也改變了油水分離的狀況。
再次,論證層次豐富?!坝^點+事例”式的議論文,雖然事例一個接著一個,其實只有論據(jù)材料的增加,并無論證層次的變化,始終只是在一個層面上疊床加屋,自然難有說服力。這兩篇文章論證層次都較為豐富:《慈善需行之有道》既在提出論點之后,對“慈善與施舍”進行分析,再從關懷本質、施行方式、落實對象三個層面對慈善進行論述,再對善行的“施者”進行界定,層次一再深入?!栋亲约洪L成的》的本論部分由國家到個人,而這兩個層次內部又有正反對比兩個小層次。論證層次的豐富既增加了文章的容量,又增強了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