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雷?石翔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甲狀腺全切除術在乳頭狀甲狀腺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 術后忌含碘飲食及藥物, 所有患者均口服甲狀腺激素(優(yōu)甲樂100~200 μg/d)進行治療, 并于術后1個月對患者采用放射性元素131I核素以清除術后功能性殘留組織。結果 本研究72例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術療效較好, 術中及術后均無死亡病例;其中3例(4.17%)復發(fā), 13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 發(fā)生率為18.06%。結論 甲狀腺全切除術是治療乳頭狀甲狀腺癌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乳頭狀甲狀腺癌;甲狀腺全切除術;臨床療效
目前, 甲狀腺癌已成為臨床上常見的內(nèi)分泌腫瘤之一, 其中80%的甲狀腺癌為乳頭狀甲狀腺癌[1]。對于甲狀腺癌, 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是其主要治療手段, 但是手術切除范圍一直存在較大爭議[2]。在歐美國家, 醫(yī)務人員對待甲狀腺癌患者常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 而我國多數(shù)學者則認為對于甲狀腺癌患者應采用甲狀腺單葉或雙葉切除術[3, 4]。甲狀腺癌具有多種不同種類, 因而應根據(jù)各類型甲狀腺癌的不同的生物學特征去決定相對適應的術式。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總結了2010年1月~2012年1月就診于本院乳腺甲狀腺外科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的72例乳頭狀甲狀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現(xiàn)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就診于本院乳腺甲狀腺外科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的72例乳頭狀甲狀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72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53例, 年齡37~76 歲, 平均年齡(47±4.1)歲。所有患者均未見明顯臨床癥狀, 體檢表明為甲狀腺內(nèi)實性或囊實性結節(jié), 從而入院接受治療。本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于患者診斷為可疑病例, 經(jīng)術中快速病理檢查, 同時對其行常規(guī)雙肺CT及全身骨掃描檢查, 72例患者均被明確診斷為乳頭狀甲狀腺癌, 并按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分期[5]作如下分期:Ⅰ期52例, Ⅱ期11例, Ⅲ期9例。在對患者的腫瘤病灶對側腺體行常規(guī)病理學檢測時發(fā)現(xiàn)17例患者該部位存在微小病灶。
1. 2 治療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 術后忌含碘飲食及藥物, 所有患者均口服甲狀腺激素(優(yōu)甲樂100~200 μg/d)進行治療, 并于術后1個月對患者采用放射性元素131I核素以清除術后功能性殘留組織, 同時根據(jù)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的水平(TSH)給予患者適當劑量的甲狀腺激素, 直到TSH 值降至 0.5 μU/ml以下。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的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患者行甲狀腺全切術后的療效情況 本研究72例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術療效較好, 術中及住院期間無死亡病例。72例患者均獲得術后隨訪, 隨訪時間3個月~2年, 隨訪結果表明無死亡病例, 并且未見骨髓抑制及肺纖維化。術后7 d、15 d、1 個月、3 個月、6 個月分別復查甲狀腺功能, 達到治療標準, TSH<0.5。
2. 2 患者術后復發(fā)情況 72例患者中3例復發(fā), 復發(fā)率為4.17%。其中, 1例腫瘤復發(fā), 2例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
2. 3 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本組研究72例患者, 13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 發(fā)生率為18.06%。其中, 3例(4.17%)患者出現(xiàn)返喉神經(jīng)損傷, 6例(8.33%)患者出現(xiàn)甲狀旁腺損傷, 2例(2.78%)患者表現(xiàn)出甲狀腺功能低下, 2例(2.78%)患者出現(xiàn)手足麻木。
3 討論
乳頭狀甲狀腺癌屬于分化型甲狀腺癌, 具有病灶多發(fā)性的特點, 本組研究72例患者的腫瘤病灶對側腺體行常規(guī)病理學檢測時發(fā)現(xiàn)17例患者該部位存在微小病灶。然而, 目前部分病例術前的 B 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尚存在可能無法檢測到某些小病灶的情況。因此, 甲狀腺全切術作為一種可完全切除病灶的術式, 被不少國內(nèi)外專家推薦為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最佳手術方式。然而, 甲狀腺全切除術手術風險大、術后并發(fā)癥多等多種不良影響, 因此, 對于需行甲狀腺全切除術的患者, 醫(yī)務人員應于術前、術中及術后對患者的急性情況作出詳細評估, 對行甲狀腺全切除術的可能性進行全面考量。術中務必從患側開始仔細解剖檢查, 盡可能減少甚至杜絕造成返喉神經(jīng)損傷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本組研究接受隨訪的72例乳頭狀甲狀腺癌患者中, 無死亡病例, 3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4.17%), 13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18.06%)。研究結果提示對乳頭狀甲狀腺癌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術后, 可改善患者存活期且具有較低的復發(fā)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因此, 甲狀腺全切除術是治療乳頭狀甲狀腺癌相對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洪波,孫清陽,孫濤.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乳頭狀甲狀腺癌 68 例臨床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0,31(28):4865-4867.
[2] White M L, Gauger P G, Doherty G M.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World J Surg, 2007,31(5):895-904.
[3] Bilimofia KY, Bentrem DJ, Lirm JG, et al. Utilization of total thymidectomy for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Surgery, 2007,142(6):906-913.
[4] 孫圣榮,許志亮.甲狀腺癌甲狀腺全切除術的適應證.臨床外科雜志, 2012,20(7):457-458.
[5]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第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1:2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