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瓊
(貴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老年科 貴州貴陽 550002)
維生素D是人體內調節(jié)鈣磷代謝的一種激素。已知維生素D缺乏可以導致骨骼系統(tǒng)的多種疾病,比如骨質疏松癥、骨折等。近年研究表明,維生素D能夠改善促炎細胞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并且證實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所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與維生素D受體 (VDR)及25羥基維生素D濃度密切相關[1]。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部分存在生活能力及認知功能下降等改變,認知功能的損害是老年癡呆早期重要的臨床特征,直接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質量。為此,筆者觀察了老年人維生素D水平與老年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關系,研究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相關因素,對降低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及老年癡呆發(fā)生率采取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選擇2011~2012年本院老年科門診就診及住院的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3例,女23例;年齡75~91歲,平均77.6±12.8歲。入選患者半年內均未使用性激素、類固醇激素、降鈣素和雙膦酸鹽類藥物,排出帕金森病、甲狀腺和甲狀旁腺疾病、柯興綜合征、嚴重肝腎疾病、老年性癡呆和長期臥床的患者。
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mL,放免法檢測25(OH)維生素D,按血清25(OH)維生素D水平將患者分為兩組:維生素D缺乏組[血清25(OH)維生素D為 <20ng/mL]47例(男37例,女10例;平均年齡76±11.6歲)和維生素D非缺乏組 [血清25(OH)維生素D≥20ng/mL]39例 (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齡77±8.9)。同時抽靜脈血3mL,檢測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 (TG)、總膽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糖化血紅蛋白 (HbAlc)、血鈣、血磷。
用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 (MMSE)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 (ADL)進行檢查。MMSE的構成內容包括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MMSE總分范圍為0-30分,陽性劃分值為文盲≤17分,小學組≤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分值越低,說明認知功能水平越低。ADL由6項軀體自理 (吃飯、穿脫衣服、洗臉刷牙、上廁所、步行、洗澡)和8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服藥、做家務、做飯、洗衣、打電話、購物、使用交通工具、自理經濟)組成。量表評定分4級,1分-自己可以做,2分-有些困難,3分-很困難,4分-根本沒法做[1]。ADL總分范圍為14-56分,總分最低20分者,認為完全正常,分值>20分者認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分值越高,說明受限程度越大,日常生活能力越差,生活依賴度越強。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計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格式,兩組間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空腹血糖 (FPG)、甘油三酯 (TG)、總膽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血鈣、血磷情況見表1,各因素水平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s)
注: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組別 FPG(mmol/L)TG(mmol/L)TC(mmol/L)LDL-C(mmol/L)血鈣(mmol/L)血磷(mmol/L)維生素D缺乏組 4.81±0.67 1.85±1.15 4.92±0.87 3.20±2.13 2.25±0.16 1.20±0.10維生素D不缺乏 4.79±0.71 2.01±1.17 4.89±1.00 2.97±0.93 2.27±0.13 1.18±0.27
兩組維生素D、MMSE及ADL比較見表2。維生素D缺乏組和維生素D不缺乏組比較,缺乏組MMSE、ADL和25(OH)維生素D水平均明顯低于不缺乏組 (均p<0.05)。血漿25(OH)維生素D與MMSE和ADL評分相關分析,維生素D缺乏組25(OH)維生素D水平與MMSE和ADL評分呈正相關 (r=0.395,p=0.041;r=0.413,p=0.048)。
表2 兩組維生素D、MMSE及ADL比較 (±s)
表2 兩組維生素D、MMSE及ADL比較 (±s)
注: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VitD MMSE ADL維生素D缺乏組 12.52±5.09① 21.4±4.5① 54.3±2.3組別 25(OH)①27.37±5.96 29.7±1.3 40.3±4.8維生素D不缺乏組
老齡化的一個顯著的變化是認知功能的改變,老年人因大腦乙酰膽堿含量和活性同時下降,腦動脈硬化,腦組織血流量、氧和葡萄糖的代謝都有所下降,內皮細胞線粒體減少,內皮細胞重要的轉動功能受到損害,使老年人思維減慢,對刺激的反應能力、記憶力等認知功能減退。認知會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功能的下降認知功能也隨之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同時伴隨著認知功能不同程度的下降,發(fā)生老年性癡呆的危險性也增加[2]。
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老年人由于皮膚合成維生素D前體的能力下降,再加上活動能力降低而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從而接受日光照射時間就更為減少[3]。因此,在老年人中維生素D缺乏更為普遍。老年人維生素D缺乏可以引起下肢肌力減退、骨質疏松、骨痛、骨折,導致生活能力下降,甚至會影響認知功能[3]。Llewellyn 等[4]研究發(fā)現維生素D缺乏增加了認知功能損害的風險。Buell等[5]調查了318例在家居住的老人,發(fā)現維生素D缺乏者患所有類型癡呆的風險增加2倍以上。本研究結果也顯示維生素D缺乏老年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較維生素D正常者明顯降低。
25(OH)維生素D是在血液中可被檢測到的維生素D代謝產物,檢測方法準確可靠,因此25(OH)維生素D常被用來作為評估肌體維生素營養(yǎng)狀況的檢測指標。維生素D經吸收進入血液后,經肝、腎二級羥化酶作用,轉化成生物活性很強的1,25(OH)2D3。1,25(OH)2D3的生物效應由細胞內特異的VDR介導[6],而在某些神經元組織等處都有VDR的存在[6],為維生素D與認知關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解剖學基礎。而現有的基礎研究也表明,1,25(OH)2D3作用于原代培養(yǎng)的大鼠海馬神經元后,能有效抑制神經元細胞與衰老相關的標志物表達;維生素D缺乏的母鼠后代腦較正常對照組大,側腦室更大,大腦皮質更薄,并且一些神經元結構相關基因的表達下降[6];預先給予成年大鼠腹腔注射1,25(OH)2D3制作大腦中動脈閉塞90min再灌注24h模型,發(fā)現給藥組腦梗死體積較對照組縮小。維生素D在腦組織中發(fā)揮中樞神經保護等潛在生物功能,其作用機制目前仍不很明確,可能主要包括抑制炎癥反應,抑制-淀粉樣蛋白沉積、抗氧化損傷、促進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合成、調節(jié)細胞內鈣穩(wěn)態(tài)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進而改善認知功能。因此,臨床上老年患者應重視維生素D監(jiān)測,對于維生素D缺乏者,應及時補充維生素D,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圍,有可能成為預防老年性癡呆發(fā)生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
[1]李強,楊大春,楊永?。夏旮哐獕翰』颊哒J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調查 [J].四川醫(yī)學,2011,32(6):825.
[2]盛建華,高之旭,柴新生,等.輕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和生活功能的自然演變[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2,28(1):30.
[3]陸燕,黃高忠.維生素D與老年認知功能障礙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9):5725.
[4]Llewellyn DJ,Lang IA,Langa KM,et al.Vitaman D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in the elderly U.S.population [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1,66(1):59.
[5]Buell JS,Dawson-Hughes B,Scott TM,et al.25-Hydroxyvitamin D,dementia,and cerebrovascular pathology in elders receiving home services[J].Neuology,2010,74(1):18.
[6]張榮偉,周志可,禹紅梅,等.老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血漿維生素D水平的變化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