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是現(xiàn)階段廣大小學一線體育教師討論的熱點話題。面對當前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的質量低、效果差的問題,筆者提出,避免低效的課堂教學行為是提高體育課堂有效性的唯一途徑。下面就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低效行為表現(xiàn)、原因和改進策略加以分析探討。
一、課前準備不充分
行為表現(xiàn):上課鈴響后,教師要求每位學生拿一個足球進行運球練習,這時有四個學生跑來跟老師說:“老師,我們沒有球?!边@時老師不得不再回器材室領取四個足球,然后才開始指導練習。
原因分析:體育課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學,它要借助一定的教學器材和場地完成,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學校場地、器材設備和教學班的人數(shù)對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有很大的影響。另外,場地器材布置的美觀、整潔、合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上述器材數(shù)量與學生人數(shù)不符的情況反映了教師沒有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沒有認真地落實備學生、備器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得教學器材不能滿足正常課堂教學的需要,從而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改進策略:為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從準備工作抓起,認真進行備課(備學生、備器材、備場地等)。例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及上課人數(shù)等確定所需要的器材,認真檢查器材的質量和數(shù)量,避免缺少練習器材的質量和數(shù)量的失誤,從而為開展正常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二、教學重點不突出
行為表現(xiàn):在排球課堂教學中,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準備活動,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墊球、傳接球、扣球等練習,最后再進行分組比賽,每個環(huán)節(jié)時間差不多。教學中學生一會兒墊球、一會兒傳接球……忙得不亦樂乎。但是一堂課下來,學生只知道今天上了排球課,但不清楚具體學到了什么。
原因分析:課堂教學的重點是一堂課的立足點,缺少了教學重點的課堂就像一盤散沙,失去了教學的靈魂。如果沒有進行課前的有效備課,權衡教學的輕重,必然會出現(xiàn)“面面俱到”或“放任自由”的低效教學行為,甚至將體育課變成活動課。而上述行為中,教師試圖將排球的多項技術在一堂課中加以鞏固和提高,這樣的教學行為是不科學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
改進策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必須建立目標統(tǒng)領內(nèi)容的觀念,從教學目標中衍生出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重點,然后根據(jù)教學重點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讓課堂教學圍繞“一個中心”展開工作。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有價值,學生才能從中有所得。
三、內(nèi)容選擇不恰當
行為表現(xiàn):立定跳遠課的開始部分,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喊數(shù)抱團”的游戲,學生在老師報出數(shù)字后,立刻分組抱在一起。游戲結束后,教師再進行整隊分組,然后開始跳躍練習,上下兩個環(huán)節(jié)明顯脫節(jié)。
原因分析: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有機的統(tǒng)一體,不能將其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脫離出來。教學游戲的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但教學游戲是教學的一環(huán),我們不能僅僅考慮它的原始作用,更要挖掘它的課堂價值。我們在選擇游戲內(nèi)容時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游戲內(nèi)容應該是主教材內(nèi)容的前奏,能緊扣主教材,為主教材的教學起到輔助作用,為整堂課的教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改進策略:為了使游戲和分組很好地銜接在一起,上述情景中,可以將“喊數(shù)抱團”的游戲改為“小青蛙找家”,一方面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通過最后的找家活動自然地將全班分散開來,節(jié)省組織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課堂管理能力差
行為表現(xiàn):體育課上,教師為學生準備籃球、排球、羽毛球、長繩等器材,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內(nèi)容進行練習。目標是讓全體學生活動起來,練起來,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活動。結果還沒等教師宣布“活動開始”,學生已經(jīng)沖過去搶器材,然后有的自練,有的合練,有的為分組比賽而發(fā)生爭吵,有的結伴坐在一邊“聊天”,整個活動場面混亂、無序……
原因分析:在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每位教師都應清楚地認識到:我們面對的主體是正在發(fā)展的學生,不僅需要自由發(fā)展,更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有效教化,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情景中的教學雖然試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但帶來很多問題。
改進策略: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間的關系:只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指導,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只有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才有可能使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最佳的教育效應。
五、小組合作流形式
行為表現(xiàn):課堂上,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立即組織學生小組探究、體驗。有的小組只有組長唱“獨角戲”;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場面亂哄哄;有的小組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當老師要求各組匯報展示時,卻默不作聲。
原因分析:作為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片段中,整個合作探究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鬧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合作僅停留在形式上,沒有切實解決課堂問題,其實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合作,沒有意義和效果。
改進策略:首先,要明確職責分工,要讓每一個成員在共同的任務中積極的承擔責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這是合作成功的保證。其次,要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教師要提出具有一定難度、一定吸引力的問題供學生探索。
六、教學方法不靈活
行為表現(xiàn):一次,上課鈴聲響了,一個男生卻在追蝴蝶,其他學生在一旁吶喊助威,沒有人注意到已經(jīng)上課了。教師看到這個場面,發(fā)火了,嚴厲批評了所有學生,并懲罰了剛才“捉蝴蝶”的學生操場跑兩圈,以至于師生在整堂課上情緒都表現(xiàn)低落,影響教學質量。
原因分析:課堂教學受諸多因素影響,再聰明的老師也不能事先完成預計真實課堂可能發(fā)生的一切。葉瀾教授曾說:“‘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見的手支配牽動著‘活的教師與學生,讓他們圍繞著它轉?!?/p>
改進策略:當老師碰到類似偶發(fā)事件時,要及時改變教學策略,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出現(xiàn)大膽的想法和做法,要有意捕捉一些對課堂練習有幫助的信息,因勢利導,借題發(fā)揮,不斷修正或改進自己的預設方案,使之更完美、更有創(chuàng)造性。
七、課堂評價缺提升
行為表現(xiàn):在許多體育課上,我們常常看到:當學生在示范完成后,往往能聽到老師的一句經(jīng)典的評價詞:“你真棒”、“你的動作太漂亮了”。
原因分析:這些富有節(jié)奏的贊美語言,雖然對學生產(chǎn)生過一定的激勵作用,但說得多了,聽得多了,學生便麻木不仁;有的針對性不強。“你回答得很好、很對”可是到底好在哪里?對在哪里?缺乏因勢利導,不能讓全體學生從不會到會,從不好到好。像這樣在課堂評價中無的放矢,贊美多而濫,并沒有真正觸及學生的心靈,根本不能達到評價應有的效果。
改進策略:如果體育教師多出現(xiàn)“你投籃時手型正確,手腕抖動,出手柔和,太漂亮了”的評價語言,比起盲目的“對極了”、“很棒”等評價更有指導性,更有利于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錘煉評價語言、把握評價尺度,注意評價的導向性,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評價中得到提升。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無定法,沒有最好,只有合適,合適就是美。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避免一些低效行為,從遵循體育教學的規(guī)律出發(fā),優(yōu)化體育課堂調控,努力探尋合適的體育學習活動方式,這樣才能有效促進體育教學的有效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