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由甲+張麗+郭春山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5.019
斑點鱒鮭,俗稱尊貴魚,因全身布滿斑點而得名,是美國學者經過60多年人工雜交、選育的三倍體新品種,屬冷水性溯河洄游魚類,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抗逆性強、適鹽范圍廣等特點。主要分布于北美諸國,因高產在挪威、丹麥、瑞典、智利等國家也有大量養(yǎng)殖。斑點鱒鮭肉質細嫩、口感獨特、營養(yǎng)價值高、少脊間刺、出肉率高,是制作生魚片、煙熏三文魚的首選魚類,深受消費者喜愛,是歐洲、美、日、韓等國餐桌上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
經研究表明,斑點鱒鮭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還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含有一般魚類所不具有的甘氨酸、維生素A、維生素B,鐵元素的含量也明顯高于其他魚類,高度不飽和脂肪酸(EPA、EHA、DHA)的含量更是其他魚類無法比擬的。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有效抵抗糖尿病等慢性病和某些類型的癌癥,促進嬰幼兒大腦發(fā)育,加速傷口的愈合,是嬰幼兒、孕婦、老年人等良好的營養(yǎng)保健品,具有廣闊的市場。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很大,我國每年要從挪威、智利大量進口三文魚約5萬~6萬t,缺口十分明顯。
為了使我地區(qū)的冷泉水資源和地下井鹽水資源得到充分開發(fā)利用,及開展多品種養(yǎng)殖降低市場風險,我們于2013年3月從丹麥引進了三倍體斑點鱒鮭發(fā)眼卵30萬粒進行孵化。
1 孵化場址選擇
水量、水質是保障順利孵化的先決條件,因此選擇場址為項目進行的首要條件。我們選擇水量充沛、水質清澈的冷泉,冬季出水溫度在11~125 ℃,pH值7.3~7.6,溶解氧在8.0 mg/L以上,經檢符合GB11607-89漁業(yè)水質標準。
2 孵化池的建造
串連池雖然造價相對低廉,但由于串連池的殘餌和糞便是持續(xù)地向末端的孵化池順水排放,造成末端孵化池水質變化過大,影響出苗率及成活率。為確保各池水質條件良好,孵化池應為3 m×4 m的并連池,且每個孵化池設單獨的進水口及出水口。進水口和出水口對角設置,沿地勢進水口在上游,出水口在下游。
3 孵化槽的制做及擺放
用8 mm鋼筋焊制6個尺寸為2 m×1 m×0.3 m框架,然后用細目紗網縫成槽狀。下池擺放時四角要用紅磚墊起,以孵化筐上邊緣高于水面5~8 cm為宜,這樣可保證孵化筐內的水交換不受影響。
4 發(fā)眼卵下孵化槽
3月5日凌晨四點,發(fā)眼卵經航空快運及陸路運輸運抵孵化場。6:00開始開箱,由于保溫箱內溫度在2.5~3.5 ℃,低于孵化室室溫及孵化池水溫,要在確保濕度的情況下開箱靜置一段時間,以待溫度平衡。利用這段時間清刷孵化槽壁及底部,以確保發(fā)眼卵下池后的水質環(huán)境良好。待溫度平衡后,把發(fā)眼卵平均分放到6個孵化槽中,并用羽毛輕輕分鋪均勻。
5 日常管理
從發(fā)眼卵下池開始,要堅持每天用軟毛刷清刷孵化槽,并用羽毛及特制鑷子挑出死卵、壞卵并記錄數量,每次清刷及挑卵完成,最后用羽毛把卵均勻分鋪在孵化槽底。
在發(fā)眼卵入孵化槽一周左右,開始陸續(xù)破膜,至3月25日基本完成上浮。
上浮完成后,升高水位到孵化池水位沒過孵化槽,讓魚苗自動游出,并在進出水口處加隔網防止魚苗流失。卵黃吸收完畢后,4月4日開始投喂開口料,投喂開口料時注意減少進水量或暫時關閉進水閥門,以利于魚苗進食,在投喂過后半小時,可再次打開進水閥門并逐漸增加進水量到日平均水交換量。
隨著魚苗生長,要逐漸開始倒池、分池,以確保魚苗密度合理,同一池中的魚苗大小相當、相互之間不影響攝食,并隨魚苗生長,及時更換營養(yǎng)、口徑適合的全價配合餌料,以確保魚苗健康迅速生長。
通過上述的幾點措施,我們此次三倍體斑點鱒鮭發(fā)眼卵孵化試驗的出苗率達到90%,且魚苗健康、生長迅速。待魚苗平均體長達到5~6 cm時,即可直接轉化到鹽度在5‰以下的井鹽水中進行養(yǎng)殖,這樣可以讓魚苗提早適應鹽度變化,為之后向25‰鹽度的井鹽水中馴化打下基礎。如暫時沒有低鹽度的井鹽水,亦可通過冷泉水暫養(yǎng)至平均體長達到10 cm,再通過連續(xù)幾日的鹽度升高馴化,使之適應25‰的鹽度后,再向井鹽水中移苗。
(收稿日期:201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