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明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02
摘 要:本試驗以野生中華鳑鲏魚為試驗對象,采用靜水生物測試法研究了鉛、鎘單一污染物對中華鳑鲏魚體的急性毒性效應,確立了鉛和鎘對中華鳑鲏魚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濃度。
關鍵詞:鉛;鎘;中華鳑鲏魚;急性毒性
中華鳑鲏魚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鯉形目、鯉科、鳑鲏屬,是一種小型的雜食性野生淡水魚類,在我國的各大水系皆有分布,是我國比較著名的原生性觀賞魚類,被稱之為中國的彩虹。中華鳑鲏魚的體態(tài)美麗、色彩鮮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該魚曾經于20世紀60年代被引入歐洲,受到歐洲人民的歡迎,相傳日本天皇也曾派人到太湖邊尋找此魚。中華鳑鲏魚是我國非常有市場潛力的一種小型魚類。
但伴隨著近代工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的日趨嚴重,部分區(qū)域的生態(tài)平衡遭到嚴重的破壞,很多小型的魚類逐漸絕跡。在眾多的水域污染物中,作為持久性污染物之一的重金屬污染,對魚體產生嚴重的影響,作為環(huán)境“五毒”之一,Pb2+、Cd2+的污染尤為突出。由于魚體具有富集重金屬的特性,且重金屬超過一定劑量,會對機體產生一定的毒害作用,造成魚體死亡,同時由于食物鏈的轉移,最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傷害。前期已有部分專家學者對中華鳑鲏魚的汞、銅等急性毒性進行研究探討,積累了部分數(shù)據。本文進一步就重金屬鉛、鎘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進行研討,旨在找出Pb2+、Cd2+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效應,為污水排放管理、環(huán)境重金屬污染防治和提高水產品的安全性等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為漁業(yè)水質標準的制定、中華鳑鲏魚的繁殖與生產等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用魚為野生種類,于2010年5月采集于日照市碧霞湖公園,經過馴養(yǎng)作為試驗材料,體長均為(1.3±0.3)cm的健壯個體,活潑、敏捷。試驗開始前,先在試驗室水族箱內飼養(yǎng)14 d,飼養(yǎng)期間正常投餌喂食,預備試驗和正式試驗的前l(fā) d均停止投餌。再按照每組10尾的要求,隨機選擇健康、活潑敏捷和體形大小規(guī)格一致的個體進行分組試驗。
試驗用水采用曝氣24 h的自來水,試驗容器為玻璃制水族箱。
試驗用試劑為:Pb(N03)2和CdCl2,均為分析純。
1.2 試驗方法
試驗前首先將各藥物用蒸餾水稀釋配成一定濃度的母液作為備用液,試驗方法采用靜水生物測試法[1]。試驗開始前,首先經過預備試驗,大體確定出Pb(N03)2和CdCl2藥品的濃度范圍后,再按等對數(shù)間距的方式,設置成7個質量濃度梯度組,每一個質量濃度梯度,同時設1個對照組和3個平行組,再在每個試驗缸內放置10尾魚苗。試驗開始后0~8 h之內,持續(xù)觀察魚體的反應及活動狀態(tài),以后每隔24 h,檢查一次試驗鳑鲏魚的癥狀及存其活情況,并進行記錄[2]。當魚體中毒停止呼吸以后,用小鑷子夾魚尾柄部,5 min內不出現(xiàn)反應可判定為死亡,死亡魚要及時移出試驗缸,以免影響水質。[1]
1.3 數(shù)據處理
以濃度的常用對數(shù)為橫坐標,死亡率的概率單位為縱坐標,通過回歸方程計算鉛、鎘單一污染對中華鳑鲏魚的LC50,同時根據半致死濃度求出每種重金屬對螃皺魚苗的安全質量濃度。
2 結果與分析
表1 不同重金屬離子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
重金屬
種類 濃度
/mg?L-1 死亡率/%
24 h 48 h 72 h 96 h
對照組 0 0 0 0 0
Pb2+ 10.00 0 0 6.7 10.0
11.64 0 10.0 16.7 33.3
13.57 16.7 23.3 36.7 56.7
15.81 30.0 36.7 56.7 63.3
18.42 33.3 43.3 60.0 76.72
1.46 60.0 70.0 83.3 100
25.00 83.3 100 100 100
Cd2+ 3.00 0 0 0 0
3.77 0 0 3.3 10
4.75 13.3 16.7 30 43.3
5.98 20.0 40 50 63.3
7.53 33.3 50 56.7 63.3
9.48 50 56.7 70 73.3
11.94 70 83.3 100 100
重金屬Pb(N03)2和CdCl2對魚類的作用機理與其它重金屬基本一致,在于魚體表及鰓分泌的粘液,粘液會與重金屬相結合并形成蛋白質的復合物,該復合物覆蓋魚體的整個鰓及體表的外圍,同時充塞于鰓瓣的間隙之間,該復合物會使鰓絲的活動困難,阻礙魚體正常呼吸,最終造成窒息死亡。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鳑鲏魚體在較低質量濃度組下,活動狀況與對照組的情況基本相似,但有個別死亡現(xiàn)象。在較高的試驗濃度下,中華鳑鲏魚均有明顯的劇烈反應,顯得躁動不安,快速的上下游動。隨著時間的延長,活力開始減弱,游速逐漸減慢,同時不時地側游、側翻,對外界的刺激和反應變得遲鈍,最后死亡漂浮在水面。
表2 不同重金屬離子對中華鳑鲏魚
的急性毒性試驗數(shù)據的線性回歸
試驗
藥物 時間
/h 回歸方程 R2 LC50
Pb2+ 24 Y=5.626 8 x-61.263 0.973 9 19.77
48 Y=6.394 9 x-65.41 0.983 18.04
72 Y=6.192 4 x-51.08 0.975 16.32
96 Y=5.879 2 x-34.48 0.911 14.37
Cd2+ 24 Y=8.089 1 x-27.02 0.994 9.52
48 Y=9.450 6 x-27.469 0.955 2 8.19
72 Y=10.913 x-28.129 0.953 7 7.16
96 Y=10.309 x-17.95 0.880 1 6.59
3 討論
研究發(fā)現(xiàn),在鉛鎘這兩種重金屬離子中,CdCl2對鳑鲏魚的毒性較大,Pb(N03)2對鳑鲏魚的毒性較小。但實際上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氧等理化因子也會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并常常表現(xiàn)為協(xié)同或拮抗作用[3]。因此,該試驗數(shù)據只能為污水排放管理、環(huán)境重金屬污染防治等提供參考依據,在具體的中華鳑鲏魚的繁殖與生產中,應更充分地考慮重金屬與其它因子協(xié)同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建華,宋維彥.3種重金屬離子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濃度研究.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23):191-192+195
[2] 羅靜波,曹志華,溫小波,等.亞硝酸鹽氮對克氏原螯蝦仔蝦的急性毒性效應[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11):64-66
[3] 朱玉芳,崔勇華,戈志強,等.重金屬元素在中華鳑鲏體內的生物富集作用[J].水利漁業(yè),2003,23(1):11-12
(收稿日期:2014-01-25;修回日期:2014-02-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權聲明
本刊為北京萬方數(shù)據股份有限公司、萬方數(shù)據電子出版社,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shù)據庫入選期刊,并由其對外提供信息服務,相關著作權使用費和稿費由本刊一并支付。如有異議,請在來稿時注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河北漁業(yè)》編輯部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02
摘 要:本試驗以野生中華鳑鲏魚為試驗對象,采用靜水生物測試法研究了鉛、鎘單一污染物對中華鳑鲏魚體的急性毒性效應,確立了鉛和鎘對中華鳑鲏魚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濃度。
關鍵詞:鉛;鎘;中華鳑鲏魚;急性毒性
中華鳑鲏魚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鯉形目、鯉科、鳑鲏屬,是一種小型的雜食性野生淡水魚類,在我國的各大水系皆有分布,是我國比較著名的原生性觀賞魚類,被稱之為中國的彩虹。中華鳑鲏魚的體態(tài)美麗、色彩鮮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該魚曾經于20世紀60年代被引入歐洲,受到歐洲人民的歡迎,相傳日本天皇也曾派人到太湖邊尋找此魚。中華鳑鲏魚是我國非常有市場潛力的一種小型魚類。
但伴隨著近代工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的日趨嚴重,部分區(qū)域的生態(tài)平衡遭到嚴重的破壞,很多小型的魚類逐漸絕跡。在眾多的水域污染物中,作為持久性污染物之一的重金屬污染,對魚體產生嚴重的影響,作為環(huán)境“五毒”之一,Pb2+、Cd2+的污染尤為突出。由于魚體具有富集重金屬的特性,且重金屬超過一定劑量,會對機體產生一定的毒害作用,造成魚體死亡,同時由于食物鏈的轉移,最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傷害。前期已有部分專家學者對中華鳑鲏魚的汞、銅等急性毒性進行研究探討,積累了部分數(shù)據。本文進一步就重金屬鉛、鎘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進行研討,旨在找出Pb2+、Cd2+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效應,為污水排放管理、環(huán)境重金屬污染防治和提高水產品的安全性等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為漁業(yè)水質標準的制定、中華鳑鲏魚的繁殖與生產等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用魚為野生種類,于2010年5月采集于日照市碧霞湖公園,經過馴養(yǎng)作為試驗材料,體長均為(1.3±0.3)cm的健壯個體,活潑、敏捷。試驗開始前,先在試驗室水族箱內飼養(yǎng)14 d,飼養(yǎng)期間正常投餌喂食,預備試驗和正式試驗的前l(fā) d均停止投餌。再按照每組10尾的要求,隨機選擇健康、活潑敏捷和體形大小規(guī)格一致的個體進行分組試驗。
試驗用水采用曝氣24 h的自來水,試驗容器為玻璃制水族箱。
試驗用試劑為:Pb(N03)2和CdCl2,均為分析純。
1.2 試驗方法
試驗前首先將各藥物用蒸餾水稀釋配成一定濃度的母液作為備用液,試驗方法采用靜水生物測試法[1]。試驗開始前,首先經過預備試驗,大體確定出Pb(N03)2和CdCl2藥品的濃度范圍后,再按等對數(shù)間距的方式,設置成7個質量濃度梯度組,每一個質量濃度梯度,同時設1個對照組和3個平行組,再在每個試驗缸內放置10尾魚苗。試驗開始后0~8 h之內,持續(xù)觀察魚體的反應及活動狀態(tài),以后每隔24 h,檢查一次試驗鳑鲏魚的癥狀及存其活情況,并進行記錄[2]。當魚體中毒停止呼吸以后,用小鑷子夾魚尾柄部,5 min內不出現(xiàn)反應可判定為死亡,死亡魚要及時移出試驗缸,以免影響水質。[1]
1.3 數(shù)據處理
以濃度的常用對數(shù)為橫坐標,死亡率的概率單位為縱坐標,通過回歸方程計算鉛、鎘單一污染對中華鳑鲏魚的LC50,同時根據半致死濃度求出每種重金屬對螃皺魚苗的安全質量濃度。
2 結果與分析
表1 不同重金屬離子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
重金屬
種類 濃度
/mg?L-1 死亡率/%
24 h 48 h 72 h 96 h
對照組 0 0 0 0 0
Pb2+ 10.00 0 0 6.7 10.0
11.64 0 10.0 16.7 33.3
13.57 16.7 23.3 36.7 56.7
15.81 30.0 36.7 56.7 63.3
18.42 33.3 43.3 60.0 76.72
1.46 60.0 70.0 83.3 100
25.00 83.3 100 100 100
Cd2+ 3.00 0 0 0 0
3.77 0 0 3.3 10
4.75 13.3 16.7 30 43.3
5.98 20.0 40 50 63.3
7.53 33.3 50 56.7 63.3
9.48 50 56.7 70 73.3
11.94 70 83.3 100 100
重金屬Pb(N03)2和CdCl2對魚類的作用機理與其它重金屬基本一致,在于魚體表及鰓分泌的粘液,粘液會與重金屬相結合并形成蛋白質的復合物,該復合物覆蓋魚體的整個鰓及體表的外圍,同時充塞于鰓瓣的間隙之間,該復合物會使鰓絲的活動困難,阻礙魚體正常呼吸,最終造成窒息死亡。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鳑鲏魚體在較低質量濃度組下,活動狀況與對照組的情況基本相似,但有個別死亡現(xiàn)象。在較高的試驗濃度下,中華鳑鲏魚均有明顯的劇烈反應,顯得躁動不安,快速的上下游動。隨著時間的延長,活力開始減弱,游速逐漸減慢,同時不時地側游、側翻,對外界的刺激和反應變得遲鈍,最后死亡漂浮在水面。
表2 不同重金屬離子對中華鳑鲏魚
的急性毒性試驗數(shù)據的線性回歸
試驗
藥物 時間
/h 回歸方程 R2 LC50
Pb2+ 24 Y=5.626 8 x-61.263 0.973 9 19.77
48 Y=6.394 9 x-65.41 0.983 18.04
72 Y=6.192 4 x-51.08 0.975 16.32
96 Y=5.879 2 x-34.48 0.911 14.37
Cd2+ 24 Y=8.089 1 x-27.02 0.994 9.52
48 Y=9.450 6 x-27.469 0.955 2 8.19
72 Y=10.913 x-28.129 0.953 7 7.16
96 Y=10.309 x-17.95 0.880 1 6.59
3 討論
研究發(fā)現(xiàn),在鉛鎘這兩種重金屬離子中,CdCl2對鳑鲏魚的毒性較大,Pb(N03)2對鳑鲏魚的毒性較小。但實際上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氧等理化因子也會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并常常表現(xiàn)為協(xié)同或拮抗作用[3]。因此,該試驗數(shù)據只能為污水排放管理、環(huán)境重金屬污染防治等提供參考依據,在具體的中華鳑鲏魚的繁殖與生產中,應更充分地考慮重金屬與其它因子協(xié)同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建華,宋維彥.3種重金屬離子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濃度研究.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23):191-192+195
[2] 羅靜波,曹志華,溫小波,等.亞硝酸鹽氮對克氏原螯蝦仔蝦的急性毒性效應[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11):64-66
[3] 朱玉芳,崔勇華,戈志強,等.重金屬元素在中華鳑鲏體內的生物富集作用[J].水利漁業(yè),2003,23(1):11-12
(收稿日期:2014-01-25;修回日期:2014-02-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權聲明
本刊為北京萬方數(shù)據股份有限公司、萬方數(shù)據電子出版社,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shù)據庫入選期刊,并由其對外提供信息服務,相關著作權使用費和稿費由本刊一并支付。如有異議,請在來稿時注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河北漁業(yè)》編輯部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02
摘 要:本試驗以野生中華鳑鲏魚為試驗對象,采用靜水生物測試法研究了鉛、鎘單一污染物對中華鳑鲏魚體的急性毒性效應,確立了鉛和鎘對中華鳑鲏魚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濃度。
關鍵詞:鉛;鎘;中華鳑鲏魚;急性毒性
中華鳑鲏魚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鯉形目、鯉科、鳑鲏屬,是一種小型的雜食性野生淡水魚類,在我國的各大水系皆有分布,是我國比較著名的原生性觀賞魚類,被稱之為中國的彩虹。中華鳑鲏魚的體態(tài)美麗、色彩鮮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該魚曾經于20世紀60年代被引入歐洲,受到歐洲人民的歡迎,相傳日本天皇也曾派人到太湖邊尋找此魚。中華鳑鲏魚是我國非常有市場潛力的一種小型魚類。
但伴隨著近代工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的日趨嚴重,部分區(qū)域的生態(tài)平衡遭到嚴重的破壞,很多小型的魚類逐漸絕跡。在眾多的水域污染物中,作為持久性污染物之一的重金屬污染,對魚體產生嚴重的影響,作為環(huán)境“五毒”之一,Pb2+、Cd2+的污染尤為突出。由于魚體具有富集重金屬的特性,且重金屬超過一定劑量,會對機體產生一定的毒害作用,造成魚體死亡,同時由于食物鏈的轉移,最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傷害。前期已有部分專家學者對中華鳑鲏魚的汞、銅等急性毒性進行研究探討,積累了部分數(shù)據。本文進一步就重金屬鉛、鎘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進行研討,旨在找出Pb2+、Cd2+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效應,為污水排放管理、環(huán)境重金屬污染防治和提高水產品的安全性等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為漁業(yè)水質標準的制定、中華鳑鲏魚的繁殖與生產等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用魚為野生種類,于2010年5月采集于日照市碧霞湖公園,經過馴養(yǎng)作為試驗材料,體長均為(1.3±0.3)cm的健壯個體,活潑、敏捷。試驗開始前,先在試驗室水族箱內飼養(yǎng)14 d,飼養(yǎng)期間正常投餌喂食,預備試驗和正式試驗的前l(fā) d均停止投餌。再按照每組10尾的要求,隨機選擇健康、活潑敏捷和體形大小規(guī)格一致的個體進行分組試驗。
試驗用水采用曝氣24 h的自來水,試驗容器為玻璃制水族箱。
試驗用試劑為:Pb(N03)2和CdCl2,均為分析純。
1.2 試驗方法
試驗前首先將各藥物用蒸餾水稀釋配成一定濃度的母液作為備用液,試驗方法采用靜水生物測試法[1]。試驗開始前,首先經過預備試驗,大體確定出Pb(N03)2和CdCl2藥品的濃度范圍后,再按等對數(shù)間距的方式,設置成7個質量濃度梯度組,每一個質量濃度梯度,同時設1個對照組和3個平行組,再在每個試驗缸內放置10尾魚苗。試驗開始后0~8 h之內,持續(xù)觀察魚體的反應及活動狀態(tài),以后每隔24 h,檢查一次試驗鳑鲏魚的癥狀及存其活情況,并進行記錄[2]。當魚體中毒停止呼吸以后,用小鑷子夾魚尾柄部,5 min內不出現(xiàn)反應可判定為死亡,死亡魚要及時移出試驗缸,以免影響水質。[1]
1.3 數(shù)據處理
以濃度的常用對數(shù)為橫坐標,死亡率的概率單位為縱坐標,通過回歸方程計算鉛、鎘單一污染對中華鳑鲏魚的LC50,同時根據半致死濃度求出每種重金屬對螃皺魚苗的安全質量濃度。
2 結果與分析
表1 不同重金屬離子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
重金屬
種類 濃度
/mg?L-1 死亡率/%
24 h 48 h 72 h 96 h
對照組 0 0 0 0 0
Pb2+ 10.00 0 0 6.7 10.0
11.64 0 10.0 16.7 33.3
13.57 16.7 23.3 36.7 56.7
15.81 30.0 36.7 56.7 63.3
18.42 33.3 43.3 60.0 76.72
1.46 60.0 70.0 83.3 100
25.00 83.3 100 100 100
Cd2+ 3.00 0 0 0 0
3.77 0 0 3.3 10
4.75 13.3 16.7 30 43.3
5.98 20.0 40 50 63.3
7.53 33.3 50 56.7 63.3
9.48 50 56.7 70 73.3
11.94 70 83.3 100 100
重金屬Pb(N03)2和CdCl2對魚類的作用機理與其它重金屬基本一致,在于魚體表及鰓分泌的粘液,粘液會與重金屬相結合并形成蛋白質的復合物,該復合物覆蓋魚體的整個鰓及體表的外圍,同時充塞于鰓瓣的間隙之間,該復合物會使鰓絲的活動困難,阻礙魚體正常呼吸,最終造成窒息死亡。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鳑鲏魚體在較低質量濃度組下,活動狀況與對照組的情況基本相似,但有個別死亡現(xiàn)象。在較高的試驗濃度下,中華鳑鲏魚均有明顯的劇烈反應,顯得躁動不安,快速的上下游動。隨著時間的延長,活力開始減弱,游速逐漸減慢,同時不時地側游、側翻,對外界的刺激和反應變得遲鈍,最后死亡漂浮在水面。
表2 不同重金屬離子對中華鳑鲏魚
的急性毒性試驗數(shù)據的線性回歸
試驗
藥物 時間
/h 回歸方程 R2 LC50
Pb2+ 24 Y=5.626 8 x-61.263 0.973 9 19.77
48 Y=6.394 9 x-65.41 0.983 18.04
72 Y=6.192 4 x-51.08 0.975 16.32
96 Y=5.879 2 x-34.48 0.911 14.37
Cd2+ 24 Y=8.089 1 x-27.02 0.994 9.52
48 Y=9.450 6 x-27.469 0.955 2 8.19
72 Y=10.913 x-28.129 0.953 7 7.16
96 Y=10.309 x-17.95 0.880 1 6.59
3 討論
研究發(fā)現(xiàn),在鉛鎘這兩種重金屬離子中,CdCl2對鳑鲏魚的毒性較大,Pb(N03)2對鳑鲏魚的毒性較小。但實際上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氧等理化因子也會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并常常表現(xiàn)為協(xié)同或拮抗作用[3]。因此,該試驗數(shù)據只能為污水排放管理、環(huán)境重金屬污染防治等提供參考依據,在具體的中華鳑鲏魚的繁殖與生產中,應更充分地考慮重金屬與其它因子協(xié)同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建華,宋維彥.3種重金屬離子對中華鳑鲏魚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濃度研究.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23):191-192+195
[2] 羅靜波,曹志華,溫小波,等.亞硝酸鹽氮對克氏原螯蝦仔蝦的急性毒性效應[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11):64-66
[3] 朱玉芳,崔勇華,戈志強,等.重金屬元素在中華鳑鲏體內的生物富集作用[J].水利漁業(yè),2003,23(1):11-12
(收稿日期:2014-01-25;修回日期:2014-02-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權聲明
本刊為北京萬方數(shù)據股份有限公司、萬方數(shù)據電子出版社,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shù)據庫入選期刊,并由其對外提供信息服務,相關著作權使用費和稿費由本刊一并支付。如有異議,請在來稿時注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河北漁業(yè)》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