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銘
女兒從6個月開始坐高腳小餐椅自己吃飯,最初的情景很溫馨:我們吃飯的時候塞個鈣奶餅干就自個兒啃去了。等我們吃完,差不多也啃完了,皆大歡喜。
后來,鈣奶餅干不感興趣了,只要塞餅干就很不屑地扔掉,指著饅頭“嗯嗯嗯”叫,嘴里喊著“饅饅饅饅饅”。我們倒是很驚喜,喜歡吃純天然食物,不吃工業(yè)生產的食品,這是美德啊。反正已經長牙了,那就吃吧。
漸漸的,饅頭也不行了,要吃包子餃子面條。沒問題啊,直接抓著吃吧,面條可以用勺子搗爛了喂。
可是很快,不滿意用手抓飯吃的節(jié)奏了,強烈要求使用餐具!
特地買了抗摔的嬰兒餐具給她,再圍上個飯兜兒,玩去吧!
沒想到,嚴重低估了1歲孩子對餐具的探索精神。除了模仿大人抓著勺子往碗里戳(根本舀不出飯)、往嘴里戳(經常連湯帶飯飛得滿臉滿身都是),小妞最大的樂趣是把勺子和飯碗往地上扔!滿地的湯湯水水菜葉蛋花飯粒就不用說了,扔完趴椅子上往下看,還指著地上的餐具“嗯嗯嗯”叫喚,指揮我?guī)退龘炱饋恚耶斎涣x不容辭,只是我撿起來,她總能一秒鐘之內再扔掉,再次指揮我去撿,循環(huán)往復……以上,我都忍了。有天沒注意一把抓去了我用的瓷碗,扔掉之后,她驚奇地發(fā)現(xiàn):竟然碎了?!從此……說多了都是淚??!
有天女兒趴床邊上扔玩具,扔完指揮我撿起來給她,照做之后,她馬上又扔掉……如此往復四五次之后,我有點崩潰,但是沒作聲,決定做個實驗,看她到底打算重復幾次。扔掉,撿起來,再扔掉,再撿起來……我在心里默默數(shù)著,到第二十遍的時候,女兒忽然轉身爬到床頭玩別的去了。
瞬間有種勝利的感覺!不是戰(zhàn)勝了女兒,是戰(zhàn)勝了自己。哎喲,我的老腰……
誰說陪玩就是給孩子講故事,教孩子唱歌?陪玩,也許就是陪著孩子不斷重復這些她覺得很有意思,而大人覺得很無聊的事,重復上二十遍,甚至更多。所以,媽媽首先就是忍耐的化身。
據說小孩子從10個月開始就喜歡扔東西了,會一直持續(xù)到兩三歲。也許每一次扔,都是孩子在觀察東西的下落過程,辨別落地的聲音,體會不同的動作和力度導致的不同結果,感受地球的引力的神奇吧?對于我們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剛來地球不久的小朋友覺得無比有趣,所以他們才要不停地扔……再說,哪怕她就是想顯擺自己會扔東西了,覺得好玩,這份快樂干嘛要壓抑呢?雖然給咱大人“稍微”添了那么點兒麻煩(此處俺已經準備好了不銹鋼鍋蓋頂腦門上,迎接苦逼爹媽們扔來的臭雞蛋……嗚嗚,俺也是你們中一員好嗎??。?/p>
想起電影《ET外星人》,外星人來到地球之后有那么多的驚訝,那么多的好奇,那么多的嘗試,那么多的探索……沒有人會因為他們闖禍而生氣,因為他們從外星球來嘛,他們對我們的星球還很陌生。其實,小孩子不也一樣嗎?
西爾斯曾對母乳媽媽說過一句話:高需求的育兒階段很快就會過。寶寶在你床上的時間,在你懷里的時間,吃奶的時間,在人的一生都非常短暫的,但是那些愛與信任的記憶會持續(xù)一生。
我想,不論多讓自己崩潰的育兒階段,只要想到它終將成為往事和回憶,都會多少有點傷感吧。然后,怎么會不去珍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