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付新
摘 要:教師的成長需要不斷積累。與專家對話,與同行對話,與經(jīng)典對話,與自己對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關鍵詞:教師成長;重要方法;對話
我是一位農(nóng)村小學教師,這些年憑著滿腔熱情和蠻勁曾取得過不菲的教學業(yè)績,卻總覺得離自己心中的理想還很遙遠,尤其在新課程中碰到的諸如語文課程目標的理解、教學內(nèi)容拓展等等問題更讓我無所適從。2013年底,我有幸參加了湖南省小學語文教師國家級培訓,先進的職后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學內(nèi)容和精心的教學組織消融了我心中的疑慮,團隊中的勤奮共進讓我重拾了奮進的信心。
一、與專家對話,在聆聽中提升
大學之大乃在于大師,大師們是學科領域的最前沿者,和他們親密接觸,讓長時間偏安于農(nóng)村中小學的我們開闊了視野。朱紅文教授的“人文科學與教育”演講,向我們精彩地詮釋了人文科學的獨特精神和思想傾向,也為我們開啟了一盞引領教育的啟明燈:小學語文教學固然要狠抓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同時更應該彰顯其人文科學涵養(yǎng)人類心靈的功能,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人”“人性”“人生”,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感悟,追求人生整體而內(nèi)在的意義。在李白堅先生的“小學生快樂作文”觀摩課中,我們時空穿越當“小學生”,真切地感受了李先生與眾不同的作文教學:課堂上學生思維開闊,愿意寫、搶著寫,我們詫異感嘆“老師心痛、學生頭痛”的作文課原來還可以如此生動、饒有情趣地上!
二、與同行對話,在研修中提高
大學的本義就是“年輕人在一起持續(xù)不斷地對話與自由交流”。我們來自五湖四海,都有一定教學經(jīng)驗和不同生活背景,對生活、教育教學亦有著不同的思考與感悟,我們自由交流就會擦出智慧的火花。來自永州的一位學員在新課改中歷經(jīng)了千阻萬難取得了卓越成效,在小組研修中我們一起感受了她探索中的無助和絕望,一起分享了她成功的喜悅與酣暢,領略了農(nóng)村小學教師別樣的幸福人生。
三、與經(jīng)典對話,在沉積中充實
在當今學習型社會里,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地積累和補充新的知識,才能始終站在學科的前沿高屋建瓴地指導學生。由于歷史原因,農(nóng)村中小學可供閱讀的圖書資料極其匱乏,我們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深入閱讀和積極思考的習慣被日漸消解。作為“國培”學員重回大學,我們當然不會錯過汲取營養(yǎng)的機會,重溫經(jīng)典與賢者圣人在交流中對話,在思索中豐盈思想的羽翼: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懂得了如何成為一個可敬可親的老師;盧梭的《愛彌爾》讓我理解了他對自由平等的渴求;一線專家斯霞的《我的教學生涯》、李鎮(zhèn)西的《愛心與教育》中理想主義人文情懷與教學生涯的酸甜苦辣讓我在真實中感動……
四、與自己對話,在反思中成長
現(xiàn)代教育研究表明,教師的知識形成具有經(jīng)驗性、現(xiàn)場性和緘默性的特征,教師教育智慧在教師主動反思中生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總結(jié)出教師成長=經(jīng)驗+反思,認為“20年的教學經(jīng)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jīng)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這是至理名言。在“國培”三個月中,每次聽完專家講座,我們都重新整理筆記和錄音,嘗試用這些先進的、科學的理論去丈量當下的教育實踐,考量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活動;每次課堂教學觀摩后我們一起評說優(yōu)劣得失,同步異構(gòu)新的教學設計;傍晚我們校園林蔭小道上自由漫步,偶有所得,也趕緊記下這點點滴滴的可愛的思維火花。也許我們的讀書札記中未必有深邃的思想,但這是我們反思的開始,我們的思想在躍動并將因此而日漸豐盈;也許這些只言片語成不了鴻豐巨著,卻記載下了我們成長路途中堅定的步伐。
(作者單位 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qū)大塘口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