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潔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使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導入英美文化的同時,增加中國文化的內容。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人類互相學習、共同享受各民族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所以無論從世界還是從民族角度來看,保護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與吸收外來先進文化都同等重要。各國家民族之間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對話、交流,才能跨越因文化差異造成的障礙,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雙向跨文化交流。
【關鍵詞】高中英語 雙向文化交流意識
一、對高中英語教學中外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忽略
在當今的高中英語教學中,若僅僅要求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沒有在教學中進行中西文化差異的介紹和滲透,可能無法滿足當今社會跨文化交際的成功。筆者在日常教學中常發(fā)現(xiàn)因文化差異,致使學生在做題中會受到本國文化的影響而誤選:
例如:The door is low, so __________ your head when you go in.
A. attend B. mind C. protect D. guard
答案選A。 這是一道很常見的英語交際題, Mind your…。就是我們中文常說的請注意…。例如Mind your behavior, 注意你的言行舉止。Mind your way of speaking, 注意你說話的方式。但是很多學生選了C,他們認為,門這么矮,進來的時候要保護你的頭,這很符合我們中國人的語言理解邏輯,但若把中文的意思生搬硬套到英文里,就感覺是喝咖啡就大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這就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也可以被稱為culture shock,即文化沖擊或文化休克。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其原因可歸納如下:
1. 母語定勢的影響。
2. 缺乏教師積極、正確的文化引導。
3. 實踐接觸的缺乏。
二、對用英語進行我國文化傳播培養(yǎng)的忽略
高中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但是,跨文化交際不是要求某一方放棄自己的風俗習慣和價值觀,而是要求在交際中盡量理解對方,在問題的認識和處理方面盡可能一致,以求得與對方更好的合作(胡文仲,1999)。因而我們學習英語不僅要懂得如何同外國人進行成功交際,了解和研究他們的文化,也要學會用英語準確的表達中國的事務和概念,從而介紹和傳播我們中國的文化。這也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對雙向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幾點建議
1. 立足牛津教材,積極開發(fā)校本教材。針對我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學生對于英語國家文化意識的缺失,我們可以立足教材,并為學生量身打造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教材?,F(xiàn)行高中牛津英語教材設計了大量的英語國家文化的知識背景,為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準備。此外,教師在進行文化教學的同時,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余閱讀一些簡單的英美文學作品和英語報刊,可以引進一些原版的外來讀物,以此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藝術和風土人情。
2. 重視本土文化的習得。文秋芳教授關于跨文化的一個創(chuàng)新是“雙層文化理念”,她認為國際化和本土化的緊密結合才是跨文化的真正目的。如果教師重視對比本國文化和英美文化,會幫助學生更加珍惜本族文化傳統(tǒng)和習俗。筆者認為在教學大綱中應該提出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尤其是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提出具體的要求。另外,應在各種水平測試和等級考試中增加中西方文化的測試內容,尤其是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這樣既能使教師和學生都重視它,又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據(jù)可依,便于操作。
3. 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比雙語的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準確的理解英語語言現(xiàn)象,更恰當?shù)皿w的使用英語。在教學中要通過對比分析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點,發(fā)現(xiàn)兩種文化的共性和特性,培養(yǎng)學生兩種文化思維習慣。例如筆者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8 Universal Language的project的時候,文章的內容是介紹西方音樂的發(fā)展,從黑人勞作時哼唱起來的blues到pop music音樂的進化,筆者在總結時提問道:Can you design a chart involv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t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筆者提前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些關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發(fā)展的資料,整理出來,放到課堂上集體討論,對比兩種文化的音樂發(fā)展的異同,呼應本單位的主題:Universal Language.
4. 關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挖掘雙向文化信息。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和矛盾,但這不影響其融合互動的過程。在課程開始前,教師應該就教材中的有關本土的文化的背景知識進行講解和分析,在授課過程中,緊密結合相關文化內涵,適時導入雙向文化相關的內容,既引導學生分析兩種文化的差異,又要鼓勵他們關注雙向文化的融合過程。
5. 提高教師文化素養(yǎng)。教師應自覺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文化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這也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增強對文化知識的關注和理解程度,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
四、結語
外語教學既要重視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又要注重傳授書本之外的文化知識,因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習跨文化交際。在英語跨文化教學中,既要避免文化沖突或文化休克,又要杜絕“本土文化缺失”的現(xiàn)象。教授英語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雙向文化交流意識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英語學習者的雙向文化素質,讓他們一方面是通過學習英語來了解世界,同時也要通過英語這個媒介,讓世界了解中國,實現(xiàn)跨文化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文秋芳.英語教育自選集[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