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暉 周怡
2014年1月下旬以來,以阿根廷和土耳其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發(fā)生大幅貶值。其中阿根廷比索僅在1月最后一周對美元貶值就超過15%,跌至七年以來最低點,當月跌幅達22%,土耳其里拉同期的貶值幅度超過9%。其他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也遭遇了類似的境遇。
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
波動的原因
首先,是美聯(lián)儲縮減其QE政策力度。去年12月,美聯(lián)儲宣布從今年1月起將月度購債規(guī)模從850億美元降至750億美元,邁出了縮減QE的第一步。美聯(lián)儲的縮減舉動引發(fā)資金撤離新興市場,那些經常項目赤字規(guī)模巨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例如土耳其)受QE縮減的影響最大。
其次,是中國經濟數據表現偏軟。特別是1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僅為49.6,較去年12月大幅下降0.9,6個月來首次跌至警戒線以下。大幅下行的PMI初值讓市場擔憂今年第一季度甚至上半年中國的經濟增速會繼續(xù)放緩,從而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中國的主要資源出口國(如巴西、南非和俄羅斯)受到的潛在沖擊最大。
再次,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減緩,覆蓋21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份公司的盈利連續(xù)兩年出現下降,投資者預期未來投資回報率不高,風險也繼續(xù)加大。而同期美國的經濟增長相對較好,投資者出于對風險的規(guī)避而撤離新興市場股市,從而使得相應貨幣的需求下降。
最后,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自身的內部問題過度累積,形成了毒瘤。例如,阿根廷由于政府支出過度,導致惡性通貨膨脹,雖然2013年的官方數據為10.9%,但市場普遍認為實際水平為25%~30%。此外,委內瑞拉、土耳其都面臨通貨膨脹嚴重、政府支出占GDP比例高的問題,委內瑞拉采取匯率管制,土耳其里拉也出現了大幅度下跌。
為了減緩本國貨幣貶值的速度,穩(wěn)定金融市場次序,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央行采取大幅加息的舉措,例如土耳其將其基準回購利率從4.5%上調至10%,南非將其基準利率提升50個基點至5.5%。加息舉措在短期內起到一定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資本外流。如土耳其里拉兌美元的匯率在加息之后暫時止跌并一度反彈4%。但是從中長期來看,貨幣政策產生緊縮效應,不可避免地會對其本國經濟產生打擊,資本最終依然會外流。因此,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兩難的境地。委內瑞拉采取外匯管制,貨幣實際價值與官方匯率嚴重脫節(jié),為防止美元儲備流失,該國政府1月末規(guī)定國際旅行、航空公司、外國投資者兌換美元時要使用二級市場匯率,這一匯率遠遠低于官方本幣對美元6.3的匯率水平。
美國,避風港?
美國國債市場向來是全球資金的避風港,無論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2010年的歐債危機,只要有重大或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具有廣度和深度的美國國債市場是投資者避險的首選。
從美國10年期國債和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發(fā)現,今年1月以前,在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下降)的同時,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出現下降(上升),說明資金的逐利性。但是自今年1月以來,上述關系發(fā)生了反轉,即在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的同時,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出現下降,說明資金開始出現避險需求。
由于新興市場各經濟體的情況不同,此次貨幣波動中所受的沖擊也不一樣。受到沖擊最大的是那些經常賬戶赤字規(guī)模較大的國家,例如土耳其、南非和巴西,以及外匯儲備不足的國家,例如阿根廷、烏克蘭和委內瑞拉。那些經常賬戶盈余且有雄厚外匯儲備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例如中國、墨西哥等,目前受到的影響較小。
為了更加精確地度量各國經濟實體的脆弱程度,在2014年2月11日公布的最新《貨幣政策報告》中,美聯(lián)儲推出了其“新興市場經濟體脆弱性指數(Emerging Market Economy Vulnerability Index)”。該指數基于經常賬戶余額與GDP之比、政府債務與GDP之比、過去三年的年平均通貨膨脹率、過去五年銀行對私人行業(yè)的信貸與GDP之比的變化、外部債務與年化出口額之比,以及外匯儲備與GDP之比這6項指標,覆蓋包括巴西、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在內的15個新興市場經濟體。該指數越高,說明脆弱性越高。根據美聯(lián)儲的計算,脆弱性最高的前五位分別為土耳其、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南非,而中國臺灣地區(qū)、韓國、馬來西亞、中國和菲律賓則排名最后五位。美聯(lián)儲的這一發(fā)現正好與新興市場貨幣的表現相符合,自2013年4月30日以來,土耳其、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南非這五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貶值幅度最大。
自上個世紀新興市場發(fā)生幾次危機之后,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作出了許多努力來改善其政策框架,以減少外部資金的沖擊。它們采取的主要舉措包括控制通貨膨脹水平、提高匯率機制的靈活性、減少外部債務和增加外匯儲備等。這些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此次沖擊對整個新興市場的負面影響,即使是那些相對比較脆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此次,面對沖擊,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依然暴露出在經濟和金融上的高度脆弱性,不得不采取各類措施來穩(wěn)定其金融市場,包括加息、干預外匯市場、放松對資本流入的控制和采取進口限制等。但上述措施只能是短期之舉,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必須繼續(xù)改善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并進行結構化的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經濟和金融的脆弱性,抵御未來的沖擊。(作者單位:中國銀行紐約分行研究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