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聲
本文所指的“三劍客”,不是法國19世紀作家大仲馬《三個火槍手》小說里的“三劍客”,而是哈爾濱小語界三位大名鼎鼎的小伙子。他們出身平凡、平常,但在經歷了一段有心、有為的探賾求微之后,在高人的提攜下,從普通教師群體中脫穎而出,成為語文教學的佼佼者,號稱哈爾濱新生代小語名師“三劍客”。這三位“劍客”何許人也?就是為人正、為業(yè)精、為學勤的趙家財、王傳賢、張安龍。他們彼此兄弟相稱,從年齡上看,哈爾濱市橋南小學的趙家財應為伯,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的王傳賢應為仲,哈爾濱市花園小學的張安龍應為叔?!叭齽汀钡纳硎?、人品和學問幾乎一樣,都是師范學校畢業(yè)的高材生,受過嚴格的專業(yè)訓練。在工作的最初幾年,研讀了國內眾多前輩名師的課例。老教師的嚴謹、質樸的教學風格給了哥幾個很大的影響,使得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藝得到不斷提高,很快就在教壇上嶄露頭角。趙家財第一次“亮劍”是2001年,他執(zhí)教的《初冬》獲全國第四屆計算機輔助教學觀摩賽課二等獎;王傳賢第一次“亮劍”是1998年,他執(zhí)教的《圓明園的毀滅》獲哈爾濱市第六屆電教年會賽課一等獎;張安龍第一次“亮劍”是2005年,他執(zhí)教的《世紀寶鼎》獲哈爾濱市第五屆“翱翔杯”語文教學大賽第一名。
他們的專業(yè)成長之路,曾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童,開始,亦步亦趨地模仿;也曾像一個苦心修行的行者,參禪悟道,堅持磨礪;最后,化繭成蝶,在專業(yè)生命的蛻變中回歸自我,走出一條堅實而豐盈的語文教育發(fā)展之路。
一、“三劍客”人格圖譜的相同之處
1.他們都喜歡讀書。
21世紀是一個圖像時代、電視時代和網絡時代,多少人一不留神就深深地陷入了這五光十色、繽紛絢爛、虛幻熱鬧的娛樂虛擬之地,盡情安享這溫柔而刺激、華麗而恣肆、興奮而癡迷的精神之饗。但走近“三劍客”身邊,你會發(fā)現,書籍是他們的精神家園。他們懂得,只有通過讀書才能獲取心智成熟、能力提升和專業(yè)進步。趙家財在《學海暢游泛清波》一文中這樣寫道:“十幾年的教學生涯里,書可以說是我真正的良師益友。在讀書中學習,在讀書中思考,在讀書中發(fā)現,在讀書中成長。逛書店是我的一大嗜好。每年在這方面的投資不在少數,但物有所值,我心甘情愿。雖然我去過的飯店屈指可數,但是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去過的書店不計其數。哈爾濱的南崗書店、學府書城、南極書城都留下我的足跡。外地的書店,也曾留下過我的身影。我多次外出學習和做課,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2001年,去無錫參加全國第四屆計算機輔助教學觀摩賽課,在做完課的第二天,我就跑到無錫新華書店去‘采購了。幾次去北京學習,我都擠時間猛逛西單圖書大廈和王府井書店,每次都滿載而歸。”
中國不缺搞應試的教師,缺的是像“三劍客”這樣愛讀書的教師。他們的過人之處,就是從最廣泛的閱讀中,找回自我,塑造自我,感知自我存在的方式。其實讀書就是讀自己。
2.他們都喜歡修藝。
如果說學科專業(yè)是一株綠苗的話,那么它只有在豐富的土壤里才能長得茁壯。名師的成長亦概莫能外,一個文化背景淡薄、知識結構單一的教師,視野不可能開闊,底氣不可能很足,專業(yè)也不可能很強。與文化底蘊聯系在一起的是才情,大凡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魅力的、受學生喜愛的名師,都有豐富的情感,無不透出才氣。這才氣從何而來?一句話,是通過修煉得來的。
王傳賢愛好廣泛,多才多藝。書法師承黑龍江省著名書法家徐玉璞先生,一手好字,寫得灑脫、規(guī)范,讓學生折服。他的板書,筆畫精到,溫潤典雅,頗具功力,聞名遐邇。王傳賢擅長朗讀,他的朗讀,語音標準,富于感染力,堪稱美讀。課堂上,王傳賢富有詩意的精彩語言,情境化的語速語調,信手拈來又恰到好處的評價,時時渲染著課堂的氣氛,將學生帶入文章創(chuàng)設的意境之中。同時,王傳賢還喜歡圍棋,能寫詩,會作畫,能夠熟練運用各種現代教育媒體?!案褂性姇鴼庾匀A?!闭驗橛辛诉@樣廣博而豐厚的積淀,才形成了他溫文爾雅的性格和氣度。語文課上,他廣征博引,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思路開闊,收放自如。他的教學語言、板書設計,乃至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之間,都會傳遞給學生一種文化的意蘊。
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座寺廟里,臺階是花崗巖做的,佛也是花崗巖做的。夜深人靜的時候,臺階質問佛,憑什么你高高在上,而我只能被千人踩萬人踏,憑什么人們踩著我去向你膜拜呢?佛回答說,你當時“咔咔”幾刀就做成一個臺階了,而我是經歷了“千刀萬剮”才成為佛的啊。
成功的背后是鍥而不舍的苦苦修行,“三劍客”做到了。課堂教學,揮灑自如,揮斥方遒,游刃有余,爐火純青,不是憑幾個雕蟲小技就可以支撐的,必須依托于豐富的人生底蘊和文化積淀。
3.他們都喜歡筆耕。
一個語文教師的完整工作流程,應當包括讀書、教學、研究、寫作4項活動。他的專業(yè)知識如同一棵大樹的根系,他的教學實踐如同大樹的枝干,他的科研活動如同大樹的花朵,他的教學論述如同大樹的果實。這4者相輔相成,是一個相互為用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會講文章,不會寫文章的人,只能算“半個語文教師”。一個不喜歡寫作,不擅長寫作的語文教師是不能底氣十足地站在講臺上的。因為一個語文教師寫作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他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
張安龍在《在反思中蛻變》一文中寫道:“我堅持8年撰寫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實踐智慧,使我有能力自主開發(fā)精要的教學內容,有能力刪繁就簡呈現簡約的教學結構,有能力從容自如地調控課堂。反思,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水平的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的成長,更為我的語文教學風格注入了文化品位。我集結出版了20多萬字的教育專著《行走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先后有16篇文章在《人民教育》《語文教學通訊》《黑龍江教育》等雜志上發(fā)表?!?/p>
我手頭有“三劍客”的三本書:趙家財的《我與識字寫字教學》,王傳賢的《語文教學探索集》,張安龍的《行走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從書中我領略了他們獨有的人格魅力、成熟的教育理念、高超的專業(yè)品質、精湛的教學智慧。其實,我的這篇小文就是“三劍客”三本書的讀后感。endprint
二、“三劍客”教學風格的相近之處
何謂教學風格?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wěn)定狀態(tài)的標志。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豐在《風格論》中指出“風格就是人”。古人說:“文如其人?!逼鋵崳n亦如其人,人亦如其課。趙家財,踏實、謙遜、幽默、風趣,平時少言寡語。他那樸實而又大方的裝束,睿智又不失溫和的目光,清晰而又渾厚的聲音,灑脫而又飄逸的粉筆字,使他的課堂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王傳賢,學養(yǎng)深厚,涉獵廣泛,無論是古代文化典籍、現代名篇巨著,還是外國的經典華章,他都潛心閱讀,刻苦研修。聽他的課,好像飲一杯龍井,唇齒留芳,余味綿長;課堂上的張安龍給人的印象是樸素、平和、從容、淡定。他的語文教學內涵豐富,理性簡約,情趣盎然。細細品味,會感到濃濃的文化氣息、語文情味和人文關懷。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同地域的語文教學的群體風格會形成某些共同的文化品格和藝術氣質。如北京的霍懋征、葉多嘉、許佳琦等語文名師曾經所體現的嚴謹、穩(wěn)健、厚重的課堂教學藝術,正投射出北京這一歷史都城的深厚人文積淀和今日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那種雍容純正的教育文化特色。而我們從上海的賈志敏、左友仁、萬永富等語文名家的教學藝術中,又不難看出其靈動、鮮活、婉約的共有特色,它與上海這個高度開放的經濟大都會的地域文化,也有著一脈相通之處。為此,綜觀全國各地小學語文教學群體風格的燦爛星空,你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征:齊魯文化的雄奇厚重而風力遒勁;巴蜀文化的深邃大度而氣質高雅;吳越文化的精微秀美而骨力非凡;嶺南文化的明快剛健卻又不失圓潤有致。哈爾濱是遠東大都市,自然風光獨特,具有異域風情,是黑土文化與遠東文化交匯的驛站。趙家財、王傳賢、張安龍作為生長在黑土地上的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生代,他們本著“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理念,語文教學的共同特點就是一個“實”字——真實,樸實,平實,扎實,透實,厚實,充實。
下面,以王傳賢為例,試加說明。
王傳賢教學風格的“實”,首先體現為語言文字訓練方法樸實,訓練過程扎實,訓練效果真實。如《鹿和狼的故事》一課,當學生用“兇猛”一詞形容狼時,他沒有簡單指出學生用詞不準確,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說:“老虎很兇猛,我們有時形容解放軍戰(zhàn)士英勇殺敵也會用‘兇猛。形容狼,換成一個什么詞更恰當?”于是,學生說出“兇狠”“兇惡”等詞語。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糾正用詞、辨析詞義、擴展詞匯量,3個任務同時完成,真可謂一石三鳥,一舉三得。
王傳賢教學風格的“實”,還體現在他的閱讀教學中總能為學生搭建起實實在在的學習活動支架上。如教《兩小兒辯日》一課,采用漁歌互答的形式,引導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教學《回自己的祖國去》一課的演一演;《武松打虎》中的朗讀比賽等,都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學習活動平臺。
王傳賢教學風格的“實”,還體現在他的教學中不取巧,不走形式,避輕避虛,就重就實,注重實效上。無論是平時上課,還是公開教學,王傳賢始終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從不追求表面的熱鬧、虛假的活躍、廉價的掌聲,而是真正從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出發(fā),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那些最吃重的指導和訓練上,把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形成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呈現出來。如教學《矛與盾》一課,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意,不知不覺中背誦這篇課文,教師提議和學生一起演一演。當發(fā)現一些學生沒有信心時,他挑選一名不太敢舉手的學生與自己合作,耐心引導,悉心點撥,直到這個學生真正產生了自信,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為止。這一教學過程,既是對學生語文能力訓練的過程,又是讓學生獲得自信的過程,生動而具體地體現了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
當然,“三劍客”語文教學的“實”,不是笨拙的“實”,呆板的“實”,迂腐的“實”,而是“實”中有“活”,“實”中有“巧”,“實”中有“趣”,他們的課堂教學更是搖曳多姿,情趣叢生,興趣盎然,意趣豐盈的。
三、“三劍客”專注專長的相異之處
韓愈云:“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币馑际钦f: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學術、技能各有專門研究,如此罷了。就“三劍客”而言,雖然他們都是小學語文名師,其成長的起點緣由、態(tài)勢路徑、過程階段大體一致,但是他們的專注專長各有取向。王傳賢、張安龍側重于閱讀教學,研究的方向也是閱讀教學。王傳賢還總結出了“五步協作自學法”語文教學模式,后來,調到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做了專職小學語文教研員。而趙家財側重于識字寫字教學,始終在識字寫字教學的天地里實踐著,思考著。
趙家財對書法的熱愛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街上漫步,發(fā)現名家題寫的匾額,他會自然地駐足觀賞,手指描摹直到心領神會為止;外出學習,同樣不會忘記欣賞楹聯和石刻,感受祖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在趙家財的語文世界中,一個漢字就是一種姿態(tài),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情感的空間,一個漢字就是一個生命的世界。他根據十幾年研習書法的感悟,總結出了一套文白如話、通俗易懂、簡便易學、朗朗上口的“寫字12訣”:“首筆定位,借筆定位,主筆突出,字無雙捺,筆畫串門,疏密勻稱,向上看齊,品頭論足,上蓋下出,比較兩邊,外伸內縮,上緊下松?!壁w家財的書法,用筆精到,結構嚴謹,富于遒勁、端莊之美。他說:“練字就是練人,學寫字就是學做人。”
趙家財從教以來,對傳統(tǒng)的“集中識字”“分散識字”“注音識字”“字理識字”“部件識字”“聽讀識字”“炳人識字”“韻語識字”“雙腦識字”“字族文識字”等識字教學方法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有多篇論文問世。他在一篇文章中說:“眼界高處無礙物。識字教學方法的各種流派爛熟于胸,系統(tǒng)地把握漢字及漢字認知的特點和規(guī)律,理性地認識各種識字方法的特點和優(yōu)勢,揚長避短,綜合運用,把握教材的能力會提高,教學設計會更合理,駕馭課堂的能力會更強。在我的識字教學中,我是有切身的體會。我非常喜歡這樣的一句話:萬法歸一,為我所用。它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在教學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眅ndprint
語文課,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識,不是技能,甚至也不是課程,而是底蘊。請看趙家財和張安龍的教學片段:
趙家財教《漢字》:
師:下面我們來寫寫這些字(手指生字)。請大家仔細觀察,動腦思考。哪些字不好寫,你有辦法寫好,請你把辦法介紹給大家。
(生介紹,略。)
師:同學們說得方法真好!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寫好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品頭論足,筆畫串門。這里面的“形”字不太好寫,我們就先來寫它。老師用毛筆來寫,請大家仔細看,認真聽(師用毛筆在實物展臺上范寫,邊寫邊總結生字書寫要點):要一看、二寫、三比。一看,看清字形特點;二寫,公公正正地寫;三比,寫完一個字跟老師的字比一比。
(生書空,仿寫。)
師:寫好上下結構的字,要注意向上看齊,比較兩邊?!肮恰弊衷鯓硬拍軐懙酶聊??這個字上寬下窄。框里有橫,左連右斷,主筆突出,豎撇變?yōu)榇孤敦Q。
(生書空,仿寫。)
師:要寫好左上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上蓋下出,那么“展”字的哪一筆要伸出來?
生:捺。
(師用毛筆在實物展臺上范寫,邊寫邊總結生字書寫要點。)
(生仿寫。)
趙家財在投影儀上的毛筆書寫,是令人叫絕的真功夫,使學生懂得了“展”字的含義,在美的熏陶中,潛移默化地融進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之情。
張安龍教《生命 生命》:
師:老師想檢查一下你們學習字詞的情況。請大家看屏幕。這組詞有些字音不好讀,請3個同學每人讀一個,如果他對了,我們就跟他讀一次。
生:動彈(彈讀二聲)。
師:你讀的是這個詞的本音,在這個詞語里面應該怎樣讀?
生:動彈(彈讀輕聲)。
師:你第二次讀對了,大家再讀一次。在這個詞里要讀輕聲,書上標的是這個字的本音。放到句子里,還能不能讀好這個輕聲?大家找一找,在第二自然段。這位同學找到了嗎?
(生讀詞。)
師:讀一下句子。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
師:你看輕聲讀得多標準。好,請你接著讀。
生:即使。
師:即是二聲,讀得真準!
生:短暫。
師:暫是平舌音,讀得很清晰。這幾個詞,每個詞都出現了課文當中的生字。還能讀懂嗎?請這一豎行每個同學讀一個。
生:騷擾。
生:震憾。
生:糟蹋。
師:讀得真標準,可不是輕聲了。第四聲,讀得響亮一點。請你當小老師,再領大家讀一次。
生:糟蹋。
師:好。
張安龍根據普通話里有一些常用的雙音節(jié)詞第二個字必須讀輕聲的要求,對“動彈”進行了正音,又對“即使”“短暫”的讀音作了充分的肯定,真有語文味。
賈島有一首詩叫《劍客》,詩云:“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武術已經失去了當初的重要性,槍林彈雨取代了刀光劍影,劍客們也不知去向何方??墒菬o論時代怎樣變遷,英雄依然是我們的偶像,劍客照樣是一個傳奇!趙家財、王傳賢、張安龍是“劍客”,他們不是江湖上行俠仗義的人,而是哈爾濱小語界叱咤風云的名師?!靶訅滦?,潮頭唱大風”,愿“三劍客”在語文教學改革新的拐點上,不斷“亮劍”,求索,創(chuàng)新,引領,一路高歌!
編輯/高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