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蘇鳴
過去1個月,袁海很苦惱。接二連三送到辦公室的快遞,讓他不知如何是好?!皼]有地址,有些甚至連名字也沒留,都不知道該往哪里退?!痹J钦憬∫粡d局機關的處級干部,今年中秋、國慶“雙節(jié)”前后,他收到了大小快遞15件,這個數(shù)量,和周圍同事比,不算多也不算少。然而,這些通過快遞“從天而降”的禮品,正成為像袁海這樣的公職人員的新煩惱。
從大學畢業(yè)進入機關到如今事業(yè)小成,在大家眼中的“實權部門”工作,袁海一直在和各種各樣的“糖衣炮彈”作斗爭?!霸瓉硪詾檫@個‘雙節(jié)可以輕松一些,沒想到,還是遇到了新問題?!睂χ簧龠€堆在辦公室的禮品盒,袁海無奈地搖了搖頭。袁海記得清楚,第一個“快遞禮物”的接收日期,是2013年9月16日。下午剛上班不久,他接到快遞員的電話,要他“速到單位門口簽收物品,過期不候”。袁海平時不在網(wǎng)上購物,他的收快遞經驗,全來自愛人。“有時候,她網(wǎng)購的東西,會往我單位寄?!边@一次,袁海和往常一樣,簽字收件,根本沒注意自己拿回來的是什么?!敖Y果回家老婆一拆封就把我喊過去,說這盒月餅不是她買的?!贝蜷_層層包裝,里面是一盒精美考究的品牌月餅,裝在信封里的卡片上寫了“中秋快樂”四個字,沒有落款。再找回快遞包裹單,上面同樣沒有落款,寄件人信息那一欄唯一填上的手機號碼,卻正是袁海自己的。
如果說那一回,袁海并沒有把這盒月餅當回事,那么從那天開始的近一個月,接踵而來的類似包裹,讓他有些招架不住。袁海告訴記者,除了應景的月餅和地方土特產,各種超市、商店的購物卡,也在經歷了一圈快遞流程之后,被轉交到了他的手里,“最多的一次,是5000元的電子消費卡?!?/p>
“很多人從來都不收快遞,前段時間也老有包裹寄過來,方方正正的,應該是禮品?!币患沂≈睓C關的門衛(wèi)這樣告訴記者。
對于這種隱秘的送禮方式,飛象網(wǎng)CEO項立剛的想法卻不一樣:“不論是給送禮對象的手機充話費、發(fā)送電子禮券,還是通過網(wǎng)站購買禮品送貨上門,都會留下電子證據(jù)。以為人不知鬼不覺,實際上只是一種僥幸心理?!?/p>
(摘自《浙江日報》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