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一書反映了孔子的熱心救世,他的前半生有志于安定天下。《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薄墩撜Z·顏淵》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從上述兩段話不難看出“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子帥以正”是從政在道德上的基本要求,用以實現(xiàn)“道之以德”的仁政??鬃拥霓k學(xué)理念就是把各類人才教育成為有修養(yǎng)、有境界的“君子”,成為對社會有貢獻(xiàn)的人才??组T弟子慕名而來,跟隨他奔走,所以孔子早期學(xué)生從事政事的較多,故《左傳》多載子路、冉有、子貢的言行??鬃又鲝埵咳藚⒄?,宣稱弟子仲由、端木賜、冉求都有“從政”的才能,并說“雍也可使南面”,管理好一個地方?!墩撜Z·先進(jìn)》篇在德行、言語之后記載“政事:冉有、季路”,可見,這二位是辦理政事的人才。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稱冉子。春秋末魯國人,少孔子二十九歲,出身微賤,為“仲弓之宗族”。長于政事,多才多藝,是孔門弟子中最有才干的人物?!墩撜Z》中提及十六次,先為季氏家臣,后隨孔子周游列國?!墩撜Z·雍也》季康子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孔子明確告訴季康子,冉求多才多藝,讓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孔子在論述“成人”時,把“多才多藝像冉求”作為培養(yǎng)“成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墩撜Z·先進(jìn)》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边@里孔子不僅回答了怎樣做大臣,還肯定地回答仲由和冉求這兩個人,可以說是具有相當(dāng)才能的臣屬了。在這篇文章中,孔子問四弟子志向時,冉有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币馑际钦f,國土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家,我去治理三年,可以使人人富足。表達(dá)了他有經(jīng)邦治國的志向?!墩撜Z·子路》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边@是冉駕車,陪孔子到衛(wèi)國,看到人口眾多的一段對話,孔子告訴冉有先富后教的經(jīng)濟(jì)思想。魯哀公五年,季康子派使者召冉求??鬃诱f:“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奔究底尤蚊麨椤凹臼显住保蔀榧臼霞易宓目偣?,才華顯露。魯哀公十一年,齊侵魯,他任左師統(tǒng)帥,以步兵執(zhí)長矛的突擊戰(zhàn)術(shù),大敗齊師,立下了戰(zhàn)功,顯露了軍事才能。他把戰(zhàn)功歸于老師,并說服季康子迎孔子歸魯。
《論語·雍也》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比角髮鬃诱f,不是我不喜歡您的學(xué)說,是我力量不夠。孔子說,如果真是力量不夠,會半途而廢?,F(xiàn)在你卻沒有開步走?!墩撜Z·公冶長》:“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笨鬃诱f,冉求,千戶人口的私邑,可以叫他當(dāng)縣長,百輛兵車的大夫封地,可以叫他當(dāng)總管,至于有沒有仁德,我不曉得??梢娍鬃涌隙ㄈ角蟮牟拍?,并未肯定其仁德。冉有在季氏手下做事,常與孔子主張不合,受到孔子責(zé)備?!墩撜Z·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弊釉唬骸皢韬簦≡^泰山不如林放乎?”在當(dāng)時只有天子和諸侯才有資格祭祀“名川大山”。季氏是魯國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孔子認(rèn)為這是“僭禮”,要冉有阻止。冉有說,不能。孔子說,泰山之神還不及魯人懂禮嗎?意思是說泰山之神怎么接受不合規(guī)矩的祭祀呢?《論語·季氏》第一章用很大一段講了季孫想擴大領(lǐng)地,攻打附庸于魯國的小國顓臾,但又怕孔子反對,派冉有、季路去探聽孔子口氣。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批評這種不說自己貪心無厭,卻另找借口的人??鬃诱J(rèn)為一國之患在于財富不均、社會不安,正確的治國之策應(yīng)是使國家“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孔子深刻闡述了治國內(nèi)外之道,并成為孔子以德治國的至理名言?!墩撜Z·先進(jìn)》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奔臼贤菩小疤镔x”制,冉求幫他搜刮,增加更多的財富。孔子說,他不是我們的人,要學(xué)生大張旗鼓地來攻擊他。冉有政事有一定能力,管理孔子及其弟子的公共財物,孔子很信任他,孔子對他常批評,但師生關(guān)系很密切。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少孔子九歲,為孔門弟子中長者。他出身貧賤,性耿直好勇,以政事著稱于世,善于治理軍賦。他自始至終跟隨孔子,其言行在《論語》中提及三十八次?!墩撜Z·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笨鬃诱f,我的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流到海外去。跟我的人,就只有你仲由了。仲由好勇超過我,就沒有什么可取的了。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庇謫?。子曰:“由也,千乘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笨鬃痈嬖V孟武伯,如果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可以叫仲由負(fù)責(zé)兵役和軍政工作,至于他有沒有仁德,我不曉得?!墩撜Z》中孔子指出“由也果”,說他果敢決斷,有治理政事的能力,“由也喭”,但也魯莽。“子路,行行如也”,很剛強的樣子,他一生跟隨孔子,時時保護(hù)孔子。他曾為魯國季氏宰,協(xié)助孔子“墮三都”?!墩撜Z·公冶長》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薄墩撜Z·先進(jìn)》子路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边@是他在孔子面前兩次談志向。前一次談的是愿意把他車馬、衣服同朋友共享,表現(xiàn)了他的耿直性格;后一次說的是治理千輛兵車的大國,在大國之間,外有軍隊侵犯,內(nèi)加災(zāi)荒,他去治理,用三年光景,可以使人人有勇氣,而且懂得大道理,表現(xiàn)他有才能,長政事。但孔子笑他不知禮,沒有禮讓??鬃痈嬖V弟子他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先進(jìn)》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弊勇吩唬骸坝忻袢搜?,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闭f的是子路叫子羔去做費縣縣長??鬃拥?,這是害了別人的兒子。子路道,那地方有老百姓,有土地和五谷,為什么要讀書才叫做學(xué)問?孔子道,所以我討厭強嘴利舌之人。這里反映了子路重實干、輕學(xué)問的傾向。在這篇文章中,“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用“升堂”說子路學(xué)問已經(jīng)不錯了,用“未入室”說學(xué)問不夠精深??鬃邮种匾晫W(xué)習(xí),反對輕視學(xué)問的傾向?!墩撜Z·陽貨》子曰:“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边@是孔子當(dāng)面告訴他“六言六蔽”,指出不好學(xué)的種種弊端,而后兩種對他是十分有針對性的?!墩撜Z·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是孔子向子路面授人生經(jīng)驗。《論語·子路》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闭堃?。曰:“無倦?!笨鬃痈嬖V他,治理政事,就是自己給百姓帶頭,然后讓他們勤勞地工作,自己永遠(yuǎn)不要懈怠。子路十分敬重孔子,有時也直率地提出意見?!墩撜Z·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南子是衛(wèi)靈公夫人,把持國政,作風(fēng)又不好??鬃右娔献又?,子路不高興??鬃訉μ彀l(fā)誓,連說我有什么不對,天懲罰我。這些生動記載了孔子與子路師生和諧相處的情景。子路在衛(wèi)國任蒲大夫期間政績卓著,孔子三稱其善。他能做到“恭敬以信”而“盡民力”;“忠信以寬”而“民不偷”;“明察以斷”而“民不擾”。他孝敬父母,自己吃野菜,百里背米為父母,人稱“生事盡力,死事盡思”。在魯國、衛(wèi)國做官時用自己的糧食救濟(jì)貧民。他忠于孔子,孔子有病他為之祈禱,在陳國斷糧時,想辦法給孔子做飯,隨孔子周游列國一路保護(hù)孔子。他忠于職守,衛(wèi)國戰(zhàn)亂時,主人孔悝被劫持,他臨危不懼,冒死援救,“君子死而冠不免”,在重結(jié)纓帶時被殺,死得壯烈。人稱子路為“至賢”,有“亞圣之德”,對后世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