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推崇“十年寒窗苦”“學海無涯苦作舟”,由此可見,學習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毫無樂趣可言,可謂是一種艱辛的、必須為之付出代價的勞動。
有位老同學,她與丈夫都是工薪階層,兒子讀初二,成績還算可以。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了孩子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告知孩子沒去上學。同學感到意外,孩子一大早就出去,怎么會沒去上學呢?她不敢怠慢,立刻撥通老公的電話,夫妻倆在焦急中四處尋找。最后發(fā)現(xiàn),學校附近的樹林里,兒子正獨自靜坐。
見到父母,兒子平靜得像座塑像,手托下巴,歪著頭,喃喃低語:整天就是聽課,做作業(yè),煩死啦!我不想讀書了。夫妻倆你一言我一語,費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孩子勸回學校??上Ш镁安婚L,一個星期后,孩子老毛病復發(fā),后來逃課幾乎成了家常便飯。父親見勸說起不了作用,一怒之下把兒子暴打了一頓??珊⒆拥膮拰W心理并沒因此有所減輕。最終,父母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兒子告別學校,整日跟社會青年混在一起。
青春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記憶力最好,精力特別旺盛,是學習的黃金期。當然,這個時期也是一個半成熟與半幼稚相混合,獨立性與依賴性相混合,自覺性與被動性相交錯的“危機期”。由于受心理與生理的影響,很多孩子容易對新奇刺激的事物產生興趣,對待學習,自制力差的孩子逐漸會失去動力。
發(fā)掘:找到喜歡學習的理由
實際上,不單單是青春期的孩子,幾乎每個人潛意識里都有“厭學癥”,包括大人。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會喜歡上學習。
談到厭倦學習,我倒是想起一個有趣的實驗。有位科學家讓十分饑餓的老鼠(已學會踩壓杠桿得到快感)跑到一邊有杠桿一邊有食物的籠子里,結果老鼠并不去吃食物,而是直奔杠桿不停地、瘋狂地進行“自我刺激”??梢?,老鼠對于快樂的強烈追求可以壓倒一切,居然可以廢寢忘食、樂此不疲,盡管它十分饑餓。
想想人又何嘗不是如此。那些偉大的科學家一天可以工作十幾個小時,靠的就是在工作或探究中獲取樂趣。由此類推,如果想讓孩子愛上學習,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體驗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也許有人會質疑:學習是很枯燥的過程,沒有感官的刺激,沒有物質的獎勵,仿佛一個孤獨者在漆黑的沙漠里艱難跋涉,看不見黎明前的曙光,何來樂趣可言?
其實,生活中很多快樂都源于學習。當我們學會一樣東西,心里就會莫名地被成功的愉悅填滿,這就是學習的樂趣。當孩子通過學習,得到老師的肯定,得到同學的羨慕,得到家長的贊揚,這就是學習的樂趣。當孩子通過學習,自信心得到提升,交到更多朋友,或者掌握一些學習方法,收獲到更大的成功,精神得到更多的滿足,這就是學習賦予的特殊樂趣,一種高于物質的精神享受。
以前,我曾經接觸過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子,她性格比較文靜,新到一個學校后,不懂得與新同學交往。幾個星期過去,她依然孤單一人,下課,其他同學都是三五成群,只有她孤零零地在座位上靜靜坐著,看著同學們嬉戲打鬧,她常常寂寞地望著窗外的大樹發(fā)呆,這樣的日子對她來說幾乎成了一種痛苦的煎熬。
漸漸地,孤單的女孩子厭惡上學,討厭學習。直到后來,老師教給她一些與周圍同學相處的方法,在感受到集體溫暖后,她才開始慢慢地融入學校生活,并喜歡上學習。
找到樂趣,學習便是快樂的源泉,是獲得自信與贊賞的階梯,是一個人可持續(xù)地學習新知識,不斷充實自我,并從中享受到快樂的成長歷程。
每個喜歡學習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喜歡的理由。也許,這個理由需要大人去培植,去經營,理由才能存活。孩子要不斷引導、雕琢,就像《三字經》里那句“玉不琢,不成器”,沒有哪一塊美玉不是經過精雕細琢才成為價值連城的寶物的。對于厭學的孩子,大人要幫他們盡快找到學習的樂趣。
引導: 鼓勵達成“適度目標”
有時候,一個高度適中的目標,對孩子的作用非同小可。它是學習興趣保持的源泉,能夠引領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去捕獲更多的學習樂趣。
當我說出這個觀點,就有家長質疑:什么樣的目標稱得上“高度適中”?
我套用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的話來回答:蹦一蹦能達到的目標,是孩子們最樂于去追求的。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法國一家報紙舉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一個題目說,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羅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你搶救一幅畫,你會救哪一幅?結果在成千上萬的答案中,法國著名作家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一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xiàn)的那一個。給孩子設立目標也一樣,可以從實際出發(fā),給孩子定看得見夠得著的目標,孩子才能一步一步走下去,邁向成功的彼岸。美國心理學家沙皮羅在《幫助孩子邁向成功幸福的第一步》中這樣認為:即使一個小小的變化,也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會產生滾雪球似的效果。不要忽視那小小的目標,也許正是這些清晰的小小目標改變了孩子不利的狀況,讓孩子一步步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邁向成功的道路。
如果定下的目標太高,孩子即使通過努力也難以實現(xiàn),這時候,再有價值的目標也將淪為一句空話,失去它原本的效力,起不到激勵的作用。
如果孩子經過努力,仍達不到目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失敗的原因,并將目標稍微降下一些,讓孩子有信心去摘取,如果孩子的目標能夠實現(xiàn),我們要鼓勵孩子,并幫助孩子總結經驗,鞏固孩子的學習興趣。
比如前文中的那位老同學,在孩子逃學之后,可與孩子協(xié)商,先讓孩子堅持上一天課,孩子做到即表揚;再讓其堅持上一周課,如果孩子做到,可于雙休日帶孩子外出游玩一天,讓孩子勞逸結合,或依據孩子要求,給予一定獎勵。讓孩子始終有信心完成小目標,逐漸再演變成大目標。
當孩子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他的眼前會出現(xiàn)一片更廣闊的天空,他就可以在這片天空里自由馳聘,體驗到更多更廣的樂趣。
(作者系中國教育協(xié)會會員,心理咨詢師。)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