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第二學期開學沒多久,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發(fā)生在兒子天天身上。
按照新西蘭教育部的規(guī)定,每個學校要完成規(guī)定的游泳教學,每天游半個小時,連續(xù)游兩周,一共10天。
第一周星期五的一大早,我收到了一封老師發(fā)來的電子郵件,講述了星期四游泳課上發(fā)生的一件事:
周四的游泳課上,Tim同學(天天的英文名)被游泳老師出示了紅牌提前離開了游泳池,原因是他故意碰撞一個女生,并且有不尊重那位女生的言行。事后班級老師詢問他這件事,Tim認為游泳老師的指責很不公平,說自己并沒有故意去撞那個女生,而是沒站穩(wěn),不小心碰了她,也沒有說任何不禮貌的話。班級老師在簡短詢問了游泳老師和那個女生之后,最后仍然認定是Tim的過錯??墒荰im堅持不承認自己犯了錯,班級老師因此認為Tim不誠實,就把他送到了校長室。在校長那里,Tim開始還是不承認自己做了錯事,不過到最后,他終于承認了是自己故意撞了那個女生,并保證以后不再這樣做了。
看完這封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憑著做媽媽的直覺,天天不是一個愛撒謊的孩子,如果他自己堅持說不是故意去撞人家的,那應該就是個意外事件。
帶著諸多疑問,晚上回到家,我心平氣和地詢問天天,那一天在游泳池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聽了天天的敘述,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經(jīng)過:
天天所在的那個組一共有7個孩子,2個男孩和5個女孩。天天和另一個男孩平時在學校里是好朋友,因為那個男孩是臺灣人,有時候兩個人在學校里還會用中文交流。天天今年因為跳了一級,所以年齡在班上是最小的。我翻出今年的年級照片,找到被撞的那個女孩,那個女孩不但比天天高出一個頭,而且身形看上去也很強壯。當時的情況是,游泳老師讓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從池子一邊游到另一邊,第一個游過去的是那個大個子女生,天天是第二個,第三個就是那個臺灣男孩。那個臺灣男孩有些近視,結(jié)果游到終點時因為沒看清就摔倒在了天天身上,于是三個孩子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天天倒在了那個大個子女生身上。兩個男孩覺得這很好玩兒,有嬉笑的現(xiàn)象,還說中文。之后那個女生就跟游泳老師告狀,說天天故意撞她,還說不好聽的話。
游泳老師當時是站在游泳池的另一端,相距這三個孩子有很遠的距離,即使這位老師的眼睛超級犀利,也無法看清楚這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墒牵@位游泳老師卻非常堅定地認為,是天天故意搗亂并欺負那位女同學,也因此讓他停止上課。
當我問天天為什么最后還是在校長那里認了錯,天天顯得很無助又無奈,他說,校長一遍又一遍地跟我說要認錯,我還能怎么辦呢?
為了得到更多的事實依據(jù),我又給那個臺灣男孩的媽媽打電話,進一步了解情況,結(jié)果,那個男孩說的跟天天一樣。
于是,我當晚就給校長寫了封電子郵件,要求就此事面談。我也趁熱打鐵,跟天天做了一次長談,希望他可以吸取這次事件帶來的教訓,明確了兩點:
首先,如果老師和校長都認為是你做錯了,而你認為自己是被游泳老師冤枉的,那么就不應該違心地承認錯誤。你可以跟校長說,請你找我爸爸媽媽來吧,我不會承認自己沒做過的事。
其次,要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為什么游泳老師就抓住了你而不是別人呢?想想看,是不是你之前有不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所以老師對你有了不好的印象?你跟那個臺灣男生嬉笑打鬧,還用中文說笑,別人就可能誤解你們在說不好聽的話。所以,凡事一定要先保證自己行為端正,才不會給別人冤枉你的機會。
二
接下來的周一,我跟校長面談了此事,有理有據(jù)地指出了作為家長對此事的疑問和看法,校長對于我提出的看法表示同意,承認自己上次處理欠妥,當時只是根據(jù)班級老師的一面之詞,并沒仔細調(diào)查,許諾說會進一步再調(diào)查此事。
第二天,校長一封電郵發(fā)過來,說她已經(jīng)對當時一起游泳的孩子們都做了調(diào)查,結(jié)果是,沒有孩子聽到天天對那個女生說了不好的話,至于是不是故意撞那個女生,也沒有孩子明確表示看到。她也專門去問了游泳老師,那位老師還是肯定地堅持之前的說法。于是,這事的真相很難搞清楚,希望我們都不要再追究此事,就讓它過去吧。
其實,小孩子之間因打鬧碰撞而產(chǎn)生的糾紛,大多時候就是一筆糊涂賬,這次的游泳事件,作為班級老師來說,完全可以用比較委婉巧妙的方式來處理,不至于上綱上線地非要給孩子加個“不誠實”的大帽子,還興師動眾地送孩子到校長那里。
作為家長,我跟校長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希望校長跟班級老師談一下,該如何更巧妙地處理孩子們的糾紛,我不希望再看到類似這樣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也希望校長能跟天天再談一下,讓孩子就此釋懷這件事。
隨后,校長專門找天天談了一次話,一是跟他講了學校對這件事所做的調(diào)查以及調(diào)查的結(jié)果,二是勸解天天不要再對這件事耿耿于懷,因為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這樣那樣的被誤解,要學會適時地忘記。
在生活中,被冤枉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也不是可怕的事,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懂得:被冤枉之后該怎么辦,需要據(jù)理力爭地為自己辯護,也需要審時度勢地妥協(xié)和退讓;最重要的是,從自身找到根本原因,注意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動有效地避免自己被冤枉。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