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莉
(云南省騰沖縣第一中學(xué) 云南 保山 6791000)
“一題多解”物理題具有知識覆蓋面大、綜合性強,并且解法靈活多變的特點,可以培養(yǎng)同學(xué)們從多角度出發(fā)探究和分析問題,廣開思路,激發(fā)學(xué)習(xí)興趣,從而提高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下用一個具體的題目,談?wù)劇耙活}多解”問題.
題目:一水平的淺色長傳送帶上放置一煤塊(可視為質(zhì)點),煤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初始時,傳送帶與煤塊都是靜止的.現(xiàn)讓傳送帶以恒定的加速度a0開始運動,當其速度達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勻速運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煤塊在傳送帶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跡后,煤塊相對于傳送帶不再滑動.求此黑色痕跡的長度.
審題:本題難度較大,傳送帶開始階段也做勻加速運動了,后來又改為勻速,物體的運動情況則受傳送帶的運動情況制約,由題意可知,只有μg 解析:下面用多種方法求解此題. 方法一: 根據(jù)“傳送帶上有黑色痕跡”可知,煤塊與傳送帶之間發(fā)生了相對滑動,煤塊的加速度a小于傳送帶的加速度a0.根據(jù)牛頓運動定律,可得 a=μg 設(shè)經(jīng)歷時間t,傳送帶由靜止開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塊則由靜止加速到v,有 v0=a0tv=at 由于a v0=v+at′ 此后,煤塊與傳送帶運動速度相同,相對于傳送帶不再滑動,不再產(chǎn)生新的痕跡. 設(shè)在煤塊的速度從零增加到v0的整個過程中,傳送帶和煤塊移動的距離分別為s0和s,有 傳送帶上留下的黑色痕跡的長度為 l=s0-s 由以上各式得 小結(jié):本方法的思路是整體分析兩物體的運動情況,分別對兩個物體的全過程求位移. 方法二: 第一階段:傳送帶由靜止開始加速到速度v0,設(shè)經(jīng)歷時間為t,煤塊加速到v,有 v0=a0t v=at=μgt 傳送帶和煤塊的位移分別為s1和s2,則 第二階段:煤塊繼續(xù)加速到v0,設(shè)經(jīng)歷時間為t′,有 v0=v+μgt′ 傳送帶和煤塊的位移分別為s3和s4,有 s3=v0t′ 傳送帶上留下的黑色痕跡的長度 l=s1+s3-s2-s4 由以上各式得 小結(jié):本方法的思路是分兩段分析兩物體的運動情況,分別對兩個物體的兩個階段求位移,最后再找相對位移關(guān)系. 方法三: 傳送帶加速到v0,有 v0=a0t 傳送帶相對煤塊的速度 v=(a0-μg)t 傳送帶加速過程中,傳送帶相對煤塊的相對初速度為零,相對加速度是a0-μg,則相對位移為 傳送帶勻速過程中,傳送帶相對煤塊的相對初速度為(a0-μg)t,相對加速度是μg,相對位移為 整個過程中傳送帶相對煤塊的位移即痕跡長度為 由以上各式得 小結(jié):本方法的思路是用相對速度和相對加速度求解.關(guān)鍵是先選定好過程,然后對過程進行分析,找準相對初末速度、相對加速度. 方法四:用圖像法求解 畫出傳送帶和煤塊的v-t圖像,如圖1所示.其中 黑色痕跡的長度即為陰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積,有 圖1 小結(jié):本方法的思路是運用在速度-時間圖像中,圖線與其所對應(yīng)的時間軸所包圍圖形的面積可以用來表示該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這個知識點來進行求解.本方法不是基本方法,不易想到,但若能將它理解透,做到融會貫通,在解決相應(yīng)問題時,就可以多一種方法. 總結(jié):本題題目中明確寫道:“經(jīng)過一段時間,煤塊在傳送帶上留下一段黑色痕跡后,煤塊相對于傳送帶不再滑動.”這就說明第一階段傳送帶的加速度a0大于煤塊的加速度μg.當傳送帶速度達到v0時,煤塊速度v 有的學(xué)生對此過程理解不深,分析不透,如漏掉第二階段只將第一階段位移之差作為痕跡長度;將煤塊兩階段的總位移作為痕跡長度;用第一階段的相對位移與第二階段的煤塊位移之和作為痕跡長度;還有的學(xué)生分三種情況討論,即a0>μg,a0=μg,a0<μg;有的甚至認為煤塊最終減速到零,這些都說明了學(xué)生對物體相對運動時的過程分析能力還有欠缺.處理物體和傳送帶的運動學(xué)問題時,既要考慮每個物體的受力情況及運動情況,又要考慮到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題意,選擇規(guī)律時才能得心應(yīng)手. 總之解決“一題多解”類型的物理題,一定要遵循以物理方法為主,數(shù)學(xué)方法為輔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