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和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00081)
(1)歸納法:從某些個別物理現(xiàn)象或特殊的物理過程出發(fā),可以推論出具有普遍意義的一般性結論;這種從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的邏輯推理方式叫歸納法.
(2)根據(jù)題目描述的物理現(xiàn)象推導出某些一般性的結論,使用的是歸納法,歸納法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常見思維方式,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必備工具.
(1)根據(jù)題意,分析物理過程;按物理過程遞推,找出2~3個與過程有關物理量的方程;
(2)尋找規(guī)律;
(3)依次找出第一、第二、第三狀態(tài)下各物理量的關系;
(4)尋找一般情況下,各物理量間的關系;再在此基礎上找出第n個過程的通式;
(5)根據(jù)題意求出要求的物理量.
(1)等差數(shù)列求和公式
式中Sn為和、a1為首項、an為末項、n為項數(shù)、d為公差.
(2)等比數(shù)列求和公式
當q<1時
當q>1時
式中Sn為和,a1為首項,n為項數(shù),q為公比.
【例1】如圖1有n塊形狀相同的木塊,質量都是m,它們之間的摩擦因數(shù)均為μ,若不計繩的重量和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要拉動所有的木塊,則拉力F至少多大?
圖1T1=f1=μmg=12μmgf2=2μmgT2=T1+f1+f2=4μmg=22μmgf3=3μmgT3=T2+f2+f3=9μmg=32μmg
所以至少F=n2μmg.
解:小球是自由落體運動,則
第一次碰后
第二次碰后
第n次碰后
小球從開始下落到第n次碰撞后靜止所用時間為
T=t0+t1+t2+t3+…+tn=
追問:在上題中,試計算小球從開始下落到停止運動共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解:h0=4.9 m
【例3】雨滴在穿過云層的過程中,不斷與漂浮在云層中的小水珠相遇并結合為一體,其質量逐漸增大.現(xiàn)將上述過程簡化為沿豎直方向的一系列碰撞.已知雨滴的初始質量為m0,初速度為v0,下降距離l后于靜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質量變?yōu)閙1.此后每經(jīng)過同樣的距離l后,雨滴均與靜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質量依次為m2,m3,…,mn,…(設各質量為已知量).不計空氣阻力.
(2)若考慮重力的影響,
解:(1)不計重力,全過程中動量守恒
m0v0=mnv′n
得
(2)若考慮重力的影響,雨滴下降過程中做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運動,碰撞瞬間動量守恒
1)第1次碰撞前
第1次碰撞后
(1)
2)第2次碰撞前
利用式(1)化簡得
(2)
第2次碰撞后,利用式(2)得
同理,第3次碰撞后
……
第n次碰撞后動能
【例4】如圖2所示,A和B兩個小物體(可看成質點)的質量分別為2m和m,它們栓接在跨過定滑輪的細繩兩端,細繩不可伸長,且能承受足夠大的拉力.B物體懸吊著靜止時,A也靜止在地面上,A和B與定滑輪輪軸之間的豎直距離分別為2l和l.現(xiàn)將B物體豎直向上提高距離l,再將其從靜止釋放.每次細繩被拉直時A與B速度的大小立即變成相等,且速度方向相反,由于細繩被拉直的時間極短,此過程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物體與地面接觸時,速度立即變?yōu)榱?,直到再次被細繩拉起.細繩始終在滑輪上,且不計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為g.求
(1)細繩第一次被拉直瞬間繩對A沖量的大?。?/p>
(2)A第一次上升過程距離地面的最大高度;
(3)A運動的總路程.
圖2
解:(1)B做自由落體,下降高度為l時的速度為v0.
根據(jù)
得
此時細繩被拉直,A和B速度的大小立即變成v1,設繩子對A和B的沖量大小為I,根據(jù)動量定理得
對B
-I=mv1-mv0
對A
I=2mv1
解得細繩第一次被拉直瞬間繩對A沖量的大小為
(2)由(1)可得A第一次離開地面時速度的大小為
從A離開地面到A再次回到地面的過程中,A和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假設A第一次上升過程距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x1,則
解得
(3)從A離開地面到A再次回到地面的過程中,A與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所以,A再次回到地面時速度的大小依然為v1,即B再次回到距離地面高度為l時速度的大小也為v1.此后B做豎直上拋運動,落回距離地面高度為l時速度的大小還是v1.
根據(jù)(1)求解可得A第二次離開地面時速度的大小為
同理可求A第二次離開地面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
A第n次離開地面時速度的大小
同理可求A第n次離開地面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由于A的質量大于B的質量,A最終會靜止在地面上.所以A運動的總路程為
x=2(x1+x2+…+xn+…)=
【例5】如圖3,有一抽氣機的最小容積是零,最大容積是ΔV,對一個容積為V0的瓶抽氣;(設原來的壓強是p0)
圖3
(1)抽n次后,瓶內(nèi)氣體的壓強pn為多少?
(2)若打n次氣后,瓶內(nèi)氣體壓強pn′為多少?
(3)若先抽n次,后打n次壓強p為多少?
解:(1) 根據(jù)玻-馬定律找規(guī)律
p0V0=p1(V0+ΔV)
p1V0=p2(V0+ΔV)
總結通式求抽n次氣后氣體的壓強
(2)根據(jù)玻-馬定律求解
pnV0=p0V0+np0ΔV
(3)根據(jù)玻-馬定律和以上結論求解
pV0=pnV0+np0Δ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