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云
闖紅燈扣十二分,是歷史上對“把握方向”的人最嚴厲的懲罰。于是,社會慢下來了。
慢下來就安靜不躁,安靜不躁就思慮周詳,思慮周詳就有所收獲。有所收獲就不再盲目地追求GDP,而是注重實力、調(diào)養(yǎng)身心,進而更加穩(wěn)健。
一人在伐木場工作,老板給了他一把斧頭。第一天,他砍了二十棵樹,老板很高興,表揚了他。第二天,他很賣力,但只砍了十五棵樹。第三天,他更加賣力,結果只砍了十棵樹。他心中不解,去問老板,老板問他上次磨斧頭是什么時候。他說他天天砍樹,沒時間磨斧頭。
幾乎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只砍樹不磨斧頭的忙碌,當氣喘吁吁或傷痕累累時才記起,距離上次放松心靈的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
回想以前或許有些可笑,還不是因為無所顧忌地奔跑。
一個人想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上帝讓他往外跑,跑一段插個旗,只要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所有插旗的地都歸他。那人拼命跑,到太陽落山前已是精疲力竭,倒在路上,再也沒起來。
這人就是我們自己。
拼命地跑,連紅燈也無所畏懼。總這樣跑下去,最終也會像這人一樣,斃命是遲早的事。我們總想要更多美好的東西,卻忽略了貪婪往往帶給我們最真實的貧窮。
當今社會更需要的是質(zhì)量,是文化,是素養(yǎng)。想快,可以,要在守時、守信、守規(guī)矩的前提下。
我們常常執(zhí)著于近在咫尺的功利,執(zhí)著于絢麗多姿的生活,執(zhí)著于沒有結果的愛情。實則,很容易陷入不堪重負的狀態(tài)。
老子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
不是嗎?
踮起腳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贿~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反而不能遠行;喜歡自我顯露的人,不會深入調(diào)查,甚至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一味地追求速度,結果大多會翻車,因為欲速則不達。能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低調(diào)不等于低等、低能、低級。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這叫被財富所累。
老子還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p>
知足于內(nèi)不爭虛名,不會有屈辱;知止于外不貪得無厭,不會有憂患。如此,才可身心健康,基業(yè)長青。
正如一群匆匆趕路的人,突然,其中一人停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太快,靈魂落在后面,我等等它。
是啊,我們都走得太快了。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記當初為什么出發(fā)?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時光緊張而毫無懸念地溜走,難以留下一絲痕跡。學會等等吧,等等自己,等等靈魂。讓自己輕松一點,讓靈魂休憩一下,讓收獲真實一些。
有時候,我們需要停一下腳步,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擁有的美好。
有時候,我們需要停下忙碌,欣賞一下自己,與自己談談心。走得太快,都把自己忘記了。
【原載2013年11月(上)《時
代青年》】
插圖/欲速則不達/董保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