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悟·
唱響公民概念
拜讀阮直先生的文章《精英并不都是精英生的》,感覺它說出了一個淺顯又樸素的道理,對于那些所謂的精英而言,也是一副良性的清醒劑。是啊,如果精英生出來的都是精英,那么精英就可以工廠化“生產(chǎn)”了,其實這是非常幼稚的“一頭熱”理論。人人都是精英,那也不叫精英了,差異性是理所當然的,這也是人類的進化規(guī)律。精英對于推動時代的發(fā)展確有很大作用,但精英首先是個公民,是社會中的一員,最應(yīng)當具備的是公民意識,其享受的一切權(quán)利與其他人無別,應(yīng)當在社會制度與法律的約束下生存,絕無特權(quán)。如果計劃生育對他們網(wǎng)開一面,就是對公民、法律與制度的蔑視、歧視,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精英遵紀守法才可能成為精英。
(讀2014年1月[下]《精英并不都是精英生的》)
楊孔翔(山東)
·面面俱“道”·
《雜文選刊》的“臉”
看一本刊物,要看她長著一張什么樣的“臉”,因為這張“臉”,代表著該刊物的“品質(zhì)”。有的刊物除了每期變變“色”外,一臉莊重的樣子,從來沒有“笑”過?!峨s文選刊》的“臉”比起那些刊物嚴肅的“臉”,表情可就豐富多了,她用一張張諷刺的漫畫做自己的“臉”,這張“臉”就是一篇無字的雜文——針砭時弊、批評世俗、公正深刻、辛辣幽默。《終于拿到了》、《所謂監(jiān)督》、《落馬貪官的“風光”》是一針見血的“百字雜文”。《某君四態(tài)》、《其父其子》則是“立此存照”的檔案雜文,《某君四態(tài)》 辛辣地嘲諷了不理民事的公仆,《其父其子》善意地嘲笑本來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沖突,偏偏要大動肝火的市井百姓浮躁的心態(tài)。愿《雜文選刊》“臉”上的表情豐富些,再豐富些。
(讀《雜文選刊》封面)
劉天明(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