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朔 曲姍姍 黃 泳
(南方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廣州510515)
刺法灸法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的實踐※
楊 朔 曲姍姍 黃 泳*
(南方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廣州510515)
刺法;灸法;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性實驗
創(chuàng)新性實驗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驗教學模式,在刺法灸法學的教學中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chuàng)新性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潛能。本文以我校針灸推拿專業(yè)學生一次灸法實驗為例,對學生自主實驗設計進行分類總結,并分享針灸實驗教學中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教學心得。
灸法是針灸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在刺法灸法學的教學過程中,灸法部分課時少,課程緊,且課堂教學中,重點是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動手實踐機會相對較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設計,對于學生鞏固知識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性實驗因具有實驗方案的設計性、實驗技能的綜合性、實驗操作的獨立性、實驗過程的研究性特點而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開拓科研思維的有效途徑[1]。而在傳統(tǒng)的針灸實驗教學中,老師把各項實驗標準化,讓學生按步驟操作,嚴格完成實驗細節(jié),得出實驗結果。這樣的實驗,雖然是針灸教學基本訓練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實驗的安排相對僵化,不能滿足新時期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需求。
我校針灸教研室將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性實驗應用于刺法灸法學的教學實踐中,對本科生針灸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校針灸推拿專業(yè)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了一次灸法小實驗。在本次實驗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2~4人,實驗題目自擬,實驗內容均與灸法相關。實驗完成后,要求每個小組上交一份“灸法創(chuàng)新性設計實驗報告”,并交給授課老師進行統(tǒng)一點評。經過點評后的實驗報告由課代表進行整理,然后共享給班級同學,讓同學能夠及時了解其他小組的完成情況,實現了學習經驗的共享。
本次實驗共收集29份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主要包括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和原理、實驗器材、實驗對象、實驗方法和步驟、實驗結果分析和注意事項等幾個部分。通過對這29份實驗報告重新整理和仔細閱讀,筆者有很多體會。本文將結合實驗報告內容,從不同方面對本次學生灸法實驗進行分析。
本次實驗的評比標準由我校針灸教研室的教授和老師共同制定,經授課老師統(tǒng)一審閱后,給出每份實驗報告的分數。根據老師給出的評分,將實驗報告分為優(yōu)秀、良好和一般三個等級(優(yōu)秀:≥85分;良好:71~84分;一般:≤70分)。統(tǒng)計得出各部分所占百分比:優(yōu)秀:37.93%;良好:55.17%;一般:6.90%。(實驗及格分數為60分,本次收集的29份實驗報告分數均高于60分。)大多數同學的實驗完成情況都集中在“優(yōu)秀”和“良好”這兩個水平,分布在“一般”這一水平上的相對較少。表明本次灸法實驗的整體完成情況良好。
2.1 實驗性質統(tǒng)計結果按照實驗性質進行分類整理。將實驗分為驗證性實驗和自主設計性實驗。其中驗證性實驗占實驗總數的34.48%,自主設計性實驗占65.52%,可見大多數同學更傾向于自主設計性實驗。每部分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性質分類及完成情況[n(%)]
在驗證性實驗中,很多同學都能夠圍繞臨床中常見疾病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并根據實驗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如:用實按灸治療四肢冰冷,辰時循胃經溫和灸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探究溫和灸陽陵泉和陰陵泉對于膝蓋冷痛的治療效果,隔姜灸治療胃痛,溫和灸治療中耳炎這幾個實驗都是針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見疾病。
再如一組同學設計的實驗:探究溫和灸對蚊子叮咬后皮膚局部的止癢作用。被蚊子叮咬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處理方法也有很多種。但這組同學卻能將蚊蟲叮咬與自己所學知識相結合,用灸法來止癢,使看似平淡的實驗飽含新意。這組同學得到的實驗結果是:灸后十分鐘內被灸局部皮膚無癢感,十分鐘后稍有癢感,但明顯弱于未灸前,灸后三十分鐘,小突起與癢癥完全消失,由此推之,艾灸療法對于蚊蟲叮咬后的癢感確實有緩解作用。但本組實驗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實驗對象僅為一個人,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很難排除個體差異對實驗的影響。所以建議實驗者擴大樣本容量,進行多組實驗的對照。
在自主設計性實驗中,很多同學進行的都是兩種方法相比較的實驗。如:探究溫針灸與先針后灸的區(qū)別,圍灸與單穴灸的區(qū)別,三年艾與五年艾的燃燒比較,局部艾灸配合拔罐止癢與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止癢的比較,溫和灸治療疲勞性頭痛的遠治與近治療效差別,架灸法等等。在這部分實驗中,完成情況優(yōu)秀占52.63%,良好占42.11%,優(yōu)秀者多于良好者。而在驗證性實驗中優(yōu)秀占10%,良好占80%,良好者多于優(yōu)秀者,并且兩者之間有70%的差距。驗證性實驗中優(yōu)秀和良好兩部分共占90%,自主設計性實驗中這兩部分共占94.74%。經卡方檢驗,P<0.05,說明以上兩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從本次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自主設計性實驗的整體水平高于驗證性實驗的水平。
2.2 實驗方法統(tǒng)計結果按照實驗方法的不同,將實驗分為治療方法實驗和實驗干預方法實驗。其中治療方法實驗占實驗總數的41.38%,實驗干預方法實驗占實驗總數的58.62%,可見更多的同學傾向于采用實驗干預方法將自己的實驗豐富化。每部分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實驗方法分類及完成情況[n(%)]
在治療方法實驗中,大多數同學都選擇使用傳統(tǒng)灸法。這部分實驗的材料選擇雖然相對簡單,但實驗所研究的內容卻多種多樣。如:“回旋灸與雀啄灸熱力滲透效果比較”和“直接灸與實按灸的比較”這兩個實驗是對灸法治療中不同手法的探討;艾灸治療血痹癥是對傳統(tǒng)灸法治療效果的驗證;熱敏灸百會穴熱敏化現象的觀察是對現代灸法的探討;不同大小麥粒灸在皮膚上留瘢痕的觀察更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在實驗干預方法實驗中,大部分小組都是將艾灸與毫針、火罐、姜片、溫灸盒等工具相結合。實驗材料多樣化,實驗內容更是多種多樣。如實驗“圍灸”與單穴灸的熱效比較,實驗中的單穴灸即在神闕穴使用大艾炷隔鹽灸,圍灸是在單穴灸的基礎上于神闕穴上下左右各一寸處加小艾炷隔姜灸。實驗結果:單穴隔鹽灸時,受試者感覺溫熱感由上至下傳導;圍灸時,受試者感覺上下左右四個小艾炷熱力均被大艾炷牽制,協同往神闕深部傳導。實驗結果分析:實驗靈感來源于《靈樞·官針》篇的圍刺法,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其作用的部位在經絡,故單穴隔鹽灸時溫熱感由上至下傳導可能是溫熱感循經傳導的體現;圍灸時用了生姜做媒介,生姜味辛,走而不守,辛散走竄力強,但神闕穴用食鹽作為媒介,食鹽味咸入腎入里,因神闕穴使用大艾炷,溫熱力強,故上下左右四個小艾炷熱力均被大艾炷牽制,協同往神闕深部傳導。這個實驗能夠將傳統(tǒng)隔鹽灸和隔姜灸相結合,并將針刺手法中的圍刺法演變出圍灸法??梢妼W生能夠學以致用,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
在治療方法實驗中,完成情況優(yōu)秀和良好共占83. 33%,而實驗干預方法實驗中,完成情況優(yōu)秀和良好共占100%。經卡方檢驗,P<0.05,說明以上兩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梢?,在創(chuàng)新性灸法實驗中,運用實驗干預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實驗設計的水平。
2.3 實驗分組人數統(tǒng)計結果按照實驗的合作人數把實驗分為2人組、3人組和4人組。其中2人組占實驗總數10.34%,3人組占實驗總數82.76%,4人組占實驗總數6.9%??梢姶蟛糠滞瑢W都采取三人一組的方式進行實驗設計。每部分所占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實驗合作人數分類及完成情況[n(%)]
在2人組中完成情況優(yōu)秀和良好者占66.67%,3人組中完成情況優(yōu)秀和良好者占95.84%,4人組中完成情況優(yōu)秀和良好者占50%。將這三組數據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3人組的實驗完成情況要明顯優(yōu)于2人組和4人組。所以,筆者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對于2人組來說,人數相對較少,能夠提出的實驗設計思路較少。并且經過對實驗報告的觀察,2人組實驗均為單一材料實驗,原因可能為實驗所需物資需由學生自己準備,而有些物資不易購買,所以實驗只采用艾條一種材料。對于4人組而言,人數較多,提出的思路較廣,但在工作分配上可能較3人組更容易出現互相推脫的現象。但經過卡方檢驗,P>0.05,說明以上三組數據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經過反思,筆者發(fā)現有一個客觀原因不容忽視,實驗只有29個,其中3人組實驗占82.76%,相比之下2人組和4人組實驗數量較少,所以可能存在較大誤差。
2.4 文獻查閱情況統(tǒng)計結果按照實驗前是否進行文獻查閱將實驗分為兩類。其中查閱文獻者占實驗總數的65.52%,未查閱文獻者占實驗總數的34.48%,可見大部分同學在實驗之前都會查閱相關文獻。每部分所占比例如表4所示。
表4 文獻查閱分類及完成情況[n(%)]
在未查閱文獻的實驗中,完成情況優(yōu)秀和良好者共占80%,在查閱文獻的實驗中,完成情況優(yōu)秀和良好者共占100%,高于未進行文獻查閱者。經卡方檢驗,P<0.05,說明以上兩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梢?,在實驗設計之前進行相關文獻的查閱,對于學生實驗設計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經過對學生實驗報告的觀察分析,我們發(fā)現,在查閱文獻的小組中大約有40%的同學進行的是驗證性實驗,他們模仿文獻中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對其結果進行驗證。另外一部分同學能夠根據文獻對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改進,在文獻中已有實驗的基礎上使自己的實驗設計更加完善。
在未查閱文獻的實驗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實驗設計與現有文獻中的實驗出現雷同,且實驗設計思路不夠完善,出現問題較多??梢?,在學生進行實驗設計之前進行相關文獻的查閱,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創(chuàng)新性實驗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輔助手段,它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人際交流能力、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將來進入科研領域和臨床工作奠定基礎[2]。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的眼睛?!痹趯嶒炘O計中更是如此: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根據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設計實驗→對實驗結果和現象進行客觀分析。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有時卻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校針灸教研室將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性實驗應用于刺法灸法學的教學實踐中,為本科生針灸教學質量的提高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在我校針灸教學中,雖然這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但卻讓筆者獲益很多。
首先,學生自主設計針灸實驗一定要基于興趣[3]。在學習中發(fā)現了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學生設計、完成實驗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的過程。
其次,在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過程中要注意團隊合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有時可以使我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就是要大家集思廣議,要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問題,發(fā)現新事物、新問題,這樣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當學生提出問題準備構思實驗之前,要及時查找相關文獻。學校圖書館資源非常豐富,萬方、維普、CNKI等期刊網站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將自己已有的實驗設計思路與別人的進行對比,可以避免實驗設計的重復,也可在別人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實驗。
本次實驗設計的主要內容雖然為灸法實驗,但很多同學都能夠學以致用,將灸法與刺法、火罐等針灸技術相結合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充分地發(fā)揮了創(chuàng)新思維。了解現狀才能規(guī)劃未來,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性實驗是我們刺法灸法學教學的一次大膽嘗試。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化,我們可以推薦優(yōu)秀的學生實驗參加學生課外科研課題、挑戰(zhàn)杯課題等,相信這必將對學生專業(yè)知識的鞏固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很好的推動和深化作用。
[1]王洪彬,李雪青,崔建美,等.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針灸學課程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性實驗教學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14(5):762-763.
[2]孫韞,鄭家偉,張建中,等.醫(yī)學院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現況分析[J].中國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46(增刊1):116-117.
[3]李長征,黃少慧.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醫(yī)學信息,2010,23(8):258.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45
:1672-2779(2014)-02-0068-03
??蘇 玲 本文校對:李求實
2013-09-06)
南方醫(yī)科大學教學改革課題[No:JGYB2010056]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