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蘋
河南省安陽新區(qū)白璧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初探
王獻蘋
河南省安陽新區(qū)白璧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旨在改變多年來中學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手段陳舊,課程結構單一,內容存在“繁、偏、舊”的現(xiàn)象,改變落后于社會發(fā)展,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課程實施仍以課堂、教師、課本為中心,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狀況。所以教師必須積極主動地研究新課標,走進新課程,及時進行教學方式的探究與轉變,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服務。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觀念;教學方式
新課標提出:“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為理念是行動的向導。因此初中語文課程的改革,首先必須從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入手?!毙乱惠喺n程改革以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方面,都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抓住學生的心,教出興趣,教出味來,還需要教師以自己本身獨特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克雷洛夫說:“現(xiàn)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弊尦踔姓Z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就意味著平等,平等參與,平等對話。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要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身心在這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去盡情釋放,灑脫馳騁。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
不是所有的合作學習都能有好效果。記得有一次上公開課《故鄉(xiāng)》,在學生還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就開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深入,不深刻,小組合作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yōu)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大多數(shù)學生則一知半解。有時我還把合作討論當做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看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不是理想的課堂。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以后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學生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xiàn)教學目標。
課堂上的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探究性閱讀上。在實際教學中,我往往只重視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卻不注重整合和優(yōu)化。如教學《三峽》時,我給學生提出了如下探究問題:①在三峽地區(qū)我們國家正在建設一個什么工程?②就你掌握的資料看,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③這一工程對三峽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何影響?這幾個問題在師生的互動、交流、爭論中占了整個課堂的三分之二。這樣的“探究”看起來有“深度”和“廣度”,也很“開放”,但實際上將語文課上成了“資料課”、“環(huán)保課”、“綜合課”,沒有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閱讀過程充滿了創(chuàng)造。在探究性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不能只注重表面,還要注重各個方面能力的提高。
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系。在語文課堂中,我曾經對“對話”的內涵理解不透,認識膚淺。認為對話就是老師多說,學生少說,或者就是教師和優(yōu)等生的對話,再就是注重發(fā)表和說話,忽視傾聽和交流。學生之間不能夠有效地通過對話互相補充、共同提高,教師也難以及時抓住對話中的閃光點。更為嚴重的是有時不重讀書,只重對話。往往學生只讀了一兩遍就讓他們展開議論、組織交流,這樣往往導致對話的質量不高,收不到滿意的效果。有時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通過多年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到在實行新課標的今天,如果不及時反思自己的失誤與不足,改變自己就不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就不能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因此,只有每一位教師都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地反思,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地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