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鄧小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根本的動力源泉。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集中表現(xiàn)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理論自信則集中表現(xiàn)為堅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鄧小平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對于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夯實馬克思主義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地位,保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進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進程,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 理論自覺; 理論自信; 現(xiàn)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 A8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7-8487(2014)01-0015-04
[收稿日期]2013-08-2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低碳經(jīng)濟背景下我國能源安全政策選擇與時空響應研究”(13BJY059);黑龍江省2011年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大慶精神在提高大學生德育實效性中的價值及其應用研究”(GBC1211113)。
[作者簡介]王洪秋(1972-),男,黑龍江林口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黑龍江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黨的十八大報告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所做出的豐功偉績,指出以其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理論層面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功開辟根本在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
一、理論自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
理論自覺是指主體對自己所堅持理論的科學認識,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論優(yōu)勢所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中國革命成功的實踐已經(jīng)證明了一個基本道理:馬克思主義必須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就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zhuǎn)移。但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各國共產(chǎn)黨人如何領導本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卻成為在實踐中亟待解答的課題。限于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對未來社會設想教條式的解讀,以及對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的“膜拜”,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社會主義國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各國共產(chǎn)黨人都把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普遍通行的模式,即使這種模式在后來出現(xiàn)問題時也進行反思,毛澤東就提出“以蘇為戒”的思想,但限于對馬克思主義“左”的教條式的理解,以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水平,最終還是沒有突破社會主義蘇聯(lián)模式。鄧小平后來對此多次表示,我們過去對“什么叫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什么”的問題并不是“完全清醒”和“完全搞清楚”了。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走哪條道路和向何處去成為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鄧小平在此問題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明確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jīng)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盵1](P3)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是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最核心的表述。這段論述至少包含兩層含義:
一是我們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鄧小平認為馬克思主義者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我們堅持和當作行動指南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說是由這些原理構成的科學體系”[2](P171)。因此,鄧小平強調(diào),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我們?nèi)魏螘r候都不能違背,這是毫無疑問的。
二是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發(fā)揮理論的指導威力。毛澤東說過,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馬克思主義?!拔幕蟾锩苯Y束后,鄧小平正是通過批判“兩個凡是”,提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案锩沁@樣,建設也是這樣。在革命成功后,各國必須根據(jù)自己的條件建設社會主義。固定的模式是沒有的,也不可能有”[1](P292)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要善于根據(jù)變化的實際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盵1](P213)否則,就會犯“左”的教條主義錯誤,迷信盛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如果不同實際情況相結合,就沒有生命力了”[2](P118)。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我們,固守馬克思主義不僅阻礙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也會窒息社會主義制度的生機與活力,甚至會亡黨亡國。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從來都反對任何教條主義,強調(diào)“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3](P681)。我們必須既要繼承前人,又要突破陳規(guī),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根據(jù)時代條件和基本國情去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江澤民也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關鍵是結合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努力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胡錦濤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則更加強調(diào):“30年的歷史經(jīng)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盵4]P(34)可以說,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結合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成為全黨的共識。
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實質(zhì)上是堅持與發(fā)展的辯證統(tǒng)一。創(chuàng)新需以堅持為前提,否則會迷失方向,會走上歧途;發(fā)展是關鍵,要在堅持的前提下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zhì)。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那樣,“這是一個以繼承為依托,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過程,又是一個寓繼承于發(fā)展之中的過程?!盵5]正是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在中國處于轉(zhuǎn)折的重大歷史時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握住發(fā)展的正確方向,應對時代挑戰(zhàn),解決現(xiàn)實課題,在實踐的基礎上堅持并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在蘇東劇變和馬克思主義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背景下展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機與活力。馬克思主義“要求人們根據(jù)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1](P291) 。
二、理論自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
理論自信是主體對自己所堅持理論的確認或積極評價。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堅信自己創(chuàng)立理論的科學性,“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fā)生多么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來說直到現(xiàn)在還是完全正確的。”鄧小平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自接受馬克思主義以來,一直沒有放棄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鄧小平在社會主義發(fā)展遇到挫折和馬克思主義面臨挑戰(zhàn)時,都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理論勇氣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向世人宣告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人們對“文化大革命”失誤的反思,以及工作重心的轉(zhuǎn)移,一些人以此為借口否定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堅決反擊這種錯誤思潮,指出我們堅持和當作行動指南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我們要完整正確地認識毛澤東思想,不能把毛澤東同志晚年錯誤理論當作正確的東西去執(zhí)行,但對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批評不能過分和出格,否則“就會造成思想混亂,導致政治的不穩(wěn)定”,更為重要的是要善于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體系來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馬克思主義的“老祖宗”不能丟,丟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就會失去根本,就會亡黨亡國。鄧小平說:“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jīng)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老祖宗不能丟??!”[1](P369)
蘇東劇變,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一部分人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喪失了信心,西方學者更是推波助瀾,拋出“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和“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甚囂塵上。面對馬克思主義面臨的挑戰(zhàn),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1](P382)鄧小平運用唯物辯證法科學分析了蘇東劇變,一方面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發(fā)展的必然,是不可逆轉(zhuǎn)的總趨勢,另一方面具體的道路是曲折的,暫時的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guī)律性現(xiàn)象。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出現(xiàn)嚴重挫折,好像被削弱了,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更好地發(fā)展社會主義?!耙虼?,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1](P383)鄧小平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堅信,才能從內(nèi)心真正地信仰馬克思主義,即使馬克思主義在面臨巨大挑戰(zhàn)之時,還能堅定地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地位。江澤民從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角度強調(diào)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重要思想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是嚴密而完整的科學的思想體系,始終是我們黨、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動指南。”[6](P1143)面向新世紀,應對新形勢,胡錦濤也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工人階級及其政黨推翻舊社會、建設新社會提供了科學指南?!盵7](P14)正是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信和堅守,才能使中國在世界風云變幻的背景下闊步前行,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境界。
三、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和自信的現(xiàn)實思考
鄧小平關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的思想是我們黨寶貴的思想,是在新形勢下推進黨的理論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順利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思想保證。
(一)樹立理論自覺和自信,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發(fā)展著的實踐。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道路的自信源于理論自覺和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嶄新的事業(yè),我們在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不可預知的問題和挑戰(zhàn)。鄧小平早有預見,“我們所干的事業(yè)是一項新事業(yè),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1](P258-259)確保探索成功的關鍵在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機地結合時代特征、基本國情和實踐經(jīng)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創(chuàng)新基礎上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科學的行動指南。
對馬克思主義的自覺和自信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tǒng)。毛澤東就指出:“我們的黨從它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為基礎的黨,這是因為這個主義是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最正確最革命的科學思想的結晶?!盵8](P1093)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堅信,才轉(zhuǎn)化成為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動力,任何血雨腥風都能勇敢面對,百折不撓。鄧小平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時提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叭绻覀儾皇邱R克思主義者,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自己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國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國現(xiàn)在還會是四分五裂,沒有獨立,也沒有統(tǒng)一?!盵1](P6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個過程我們都需要建立這種自信,以理論自信的精神力量去面對困難,征服困難,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
(二)樹立理論自覺和自信,夯實馬克思主義的主流地位。
融入經(jīng)濟全球化和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也必然推動文化思潮多樣化的發(fā)展。多樣化文化思潮拓展了人們的思想境界,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但是,文化思潮多樣化和指導思想一元化是辯證統(tǒng)一的。一個社會必然有自己的主導思想,主導思想的選擇是由這個社會的“物質(zhì)關系”決定的。馬克思恩格斯曾經(jīng)說過,“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zhì)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xiàn),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zhì)關系?!?[9](P98)社會主義社會必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zhì)決定的。
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以及高度自覺性和無比堅定性,在馬克思主義受到攻擊和污蔑時,“馬克思主義者應當站出來說話”[1](P46)。鄧小平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的同時,還十分注意錯誤思潮對馬克思主義的沖擊。改革開放后,自由化思潮在群眾中尤其是在青年學生中較為流行,自由化思潮推崇西方式的自由,反對社會主義制度,主張走資本主義道路。鄧小平清醒地認識到自由化的實質(zhì)和危害,并強調(diào)要著力加強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他指出:“自由化是一種什么東西?實際上就是要把我們中國現(xiàn)行的政策引導到走資本主義道路。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要把我們引導到資本主義方向上去。”[1](P181)這充分體現(xiàn)了鄧小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地位。當前各種思潮相互激蕩,一方面可以為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提供條件,但同時也沖擊著馬克思主義的地位。這些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和“普世價值”等,還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縱欲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頹廢的思想意識在實行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也開始滋生蔓延起來,有的甚至相當嚴重。這些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就像布熱津斯基在《大失敗》一書中評價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時說的那樣,“新思維”的“特別嚴重的危險在于瓦解世界共產(chǎn)主義共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使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失去了“意識形態(tài)上的合法性”。馬克思主義必須同其作原則的斗爭,在斗爭中證明自身的科學性,在斗爭中也獲得自身的發(fā)展。人民群眾在這種對話和斗爭中加強鑒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認識,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論自信,幫助人民群眾“運用自己的科學認識去探討人民自己進行的社會運動”[10](P290),自覺地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之中。
(三)樹立理論自信和自覺,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
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zhì)屬性。恩格斯指出:“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yōu)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觀點作為理論的基礎。”[3](P681)列寧也曾指出:“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xiàn)先進戰(zhàn)士的作用?!盵11](P312)理論上的先進性是保持無產(chǎn)階級政黨先進性的基礎。失去正確理論的指導,黨就會迷失方向。馬克思主義學說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實踐指導力量,就因為它是正確、完整而嚴密的??匆粋€政黨是否先進,“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fā)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P512)因此,要著力從思想上建黨,用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主線,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理論保證。保持黨的先進性的一個首要條件,就是要通過思想理論建設提升全黨的理論素養(yǎng),鄧小平向全黨發(fā)出號召,我們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提高政治水平。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充分發(fā)揮黨的思想政治優(yōu)勢,是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的一項根本任務。以黨的理論建設推動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全局性和系統(tǒng)性;以黨的先進性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
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還會增強對各種錯誤認識和傾向的警惕性?!拔幕蟾锩焙箅S著工作重心的轉(zhuǎn)移,一些黨員干部埋頭經(jīng)濟工作而忽視了思想武裝。為了防止忽視思想工作的傾向,也為了有效地消除精神污染,鄧小平指出:“我們一定要通過思想教育,增強黨性。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zhàn)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1](P39)號召全黨要善于學習,“根本的是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 [1](P153)。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注重理論武裝,用馬克思主義提升理論水平和理論素養(yǎng),才能保持自己的先進性,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保持黨的先進性是長期的過程,一個政黨過去先進不等于現(xiàn)在先進,現(xiàn)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這就決定了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13](P10)。保持黨的先進性還需要我們時刻注意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
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正是這種自覺與自信同時開創(chuàng)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境界。未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還要保持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需要,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保持先進性的理論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徐重溫.論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J].新視野,1999,(3).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J].求是,2004,(1).
[8]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 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13]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5周年暨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王家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