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躍
“哦,天哪,有一架無人機正向這里飛來!”
別擔心,這不是打擊恐怖分子的美國軍用無人機,里面裝載的也不是導彈,而是你30分鐘之前在網上訂購的商品。
這是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設想的場景。在2013年12月2日做客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訪談》節(jié)目時,貝索斯介紹說亞馬遜將在未來4-5年內開始利用名為Prime Air的無人機運送重量在5磅之內的貨物(占亞馬遜銷售物品總數(shù)的84%),可以在30分鐘內將貨物運送至10英里遠的地區(qū)。
“在城市里,你可以輕易用無人機覆蓋每一個人口密集區(qū),這不會受到交通堵塞的影響,而且很環(huán)保。在不久的未來,送包裹的無人機將和現(xiàn)在的郵車一樣常見,這將會給亞馬遜的用戶帶來快捷而且前所未有的體驗?!必愃魉拐f。
向來以大膽構想和創(chuàng)新見長的貝索斯和亞馬遜關于“無人機送貨”的想法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咨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蒂姆·巴佳林(Tim Bajarin)表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但可能很難操作。不過一旦他真的做到利用無人機在‘30分鐘之內完成送貨的話,那么他會重寫整個網絡零售業(yè)的規(guī)則?!?/p>
“全能冠軍”無人機
貝索斯想利用無人機“重寫整個網絡零售業(yè)的規(guī)則”,但無人機在商業(yè)領域的用途絕不僅僅局限于這一個方面。在泰國,媒體利用無人機拍攝“黃衫軍”反對總理英拉的大集會;在歐洲,人們利用無人機來監(jiān)測是否有雪崩發(fā)生;在加拿大,政府利用無人機觀測森林火災易發(fā)區(qū)的狀況;在日本,有90%的空中農藥噴灑作業(yè)是由無人機完成。即使是“無人機送貨”也非完全是貝索斯的首創(chuàng),在南非早就有人用無人機送啤酒,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快遞公司也曾做過相關方面的實驗。
無人機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取得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確很有用——作為從軍用轉到民用的典型代表之一,無人機正在人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對此,舊金山灣區(qū)的一家高端房地產公司的總裁曼尼·科恩(Manie Kohn)深有體會。三年以前對無人機還一無所知的他經常需要租用直升機來拍攝公司旗下的高端地產的航空照片,但是直升機租金很高、噪音大而且不能飛得太低,于是科恩在2010年開始建造自己的無人機群,他在制造無人機、接受無人機操縱培訓和取得使用證書方面花費了約4.5萬美元。
“這是一筆不小的投資,但是只有租用直升機一年價格的30%,而且無人機更靈活,能夠拍攝角度更好、更清晰的照片?!笨贫髡f,“它們的存在讓公司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在城市能夠讓企業(yè)變得更有效率的無人機在農村地區(qū)有著更廣的用武之地——實際上,至少在美國,無人機一開始就是應用在農業(yè)領域的。達科塔精確農業(yè)中心(Dakota Precision Ag Center)利用無人機來監(jiān)測農作物生長狀況,每天可以覆蓋2000-3000英畝的范圍,是傳統(tǒng)方法效率的10倍。
葡萄酒釀造商萊恩·孔德(Ryan Kundle)利用無人機監(jiān)測自己的葡萄園。無人機拍攝的圖片會傳輸?shù)诫娔X上,利用特定的軟件合成一張地圖。孔德可以通過比較不同時期的地圖來判斷葡萄的生長情況。
“(無人機讓)我可以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監(jiān)測葡萄園的狀況,這樣可以給我更多的時間來分析和考慮如何保證葡萄的豐收,而且它們方便儲存和維修。相比之下,使用直升機和衛(wèi)星不僅僅花費大,容易受到天氣影響,而且需要提前預訂,操作不靈活。”孔德說。
這些只不過是無人機在非軍事領域廣闊應用的冰山一角。用無人機制造公司3D Robotics首席執(zhí)行官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話來說,“現(xiàn)在任何一個需要人類雙腳離地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未來都可能由無人機來完成”。
安德森將現(xiàn)在的無人機行業(yè)比作上個世紀80年代的蘋果,“盡管現(xiàn)在并不是十分搶眼,卻有著改變世界和人們生活的潛力”。
“隨著技術的進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無人機的作用,他們也想體驗一下無人機帶來的好處。這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曾經帶給我們的經歷,下一個會做到這一點的很可能就是無人機?!卑驳律f。
商用無人機的“前因后果”
“技術的進步”對無人機在非軍事領域的推廣的一大作用就是降低了無人機的生產成本。無人機剛剛誕生的時候,造價往往要幾百萬美元一臺,主要原因是GPS系統(tǒng)、陀螺儀、加速器等部件價格高昂。而現(xiàn)在,根據安德森的描述,同樣擁有這些部件的智能手機的量產讓它們的價格成倍地下跌。
另外,卸下導彈和機關槍、除去隱身涂層和航空金屬的非軍用無人機的價格當然不會像橫行戰(zhàn)場上的殺人機器那樣擁有動輒上千萬的身價。據悉亞馬遜計劃投入到送貨的Prime Air不需要人工遠程操縱,僅需GPS導航,因此每臺的成本不超過1000美元;一些需要人工操縱的無人機的價格約在3000美元左右;而科恩用來給大樓拍照的無人機的價格則在7000美元左右——盡管差異較大,但對于商業(yè)領域來說是一個完全可以接受的價格。這樣的價格也為無人機在商業(yè)領域大放異彩打下了基礎。
曾經是《連線》雜志主編的安德森也正是因為看好無人機行業(yè)的發(fā)展前景而投身到此。2013年9月,他的3D Robotics接受了風險投資3000萬美元的注資,風險投資家看好它的理由是它代表著“無人駕駛飛行系統(tǒng)和機器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同樣受到風險投資家青睞的還有一家舊金山地區(qū)的新興企業(yè)DroneDeploy,這家專門從事無人機送貨系統(tǒng)研究的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約諾·米林(Jono Millin)為亞馬遜打算用無人機送快遞的想法感到興奮,稱“大公司們終于意識到了天空所蘊含的商機”。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家蒂姆·德雷珀(Tim Draper)也在2013年12月10日為這家公司注資。在德雷珀看來,“無人機可以幫助零售商滿足對消費者的承諾,實現(xiàn)無人力送貨,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同樣“意識到天空所蘊含的商機”的大企業(yè)還有谷歌。截止到2013年12月10日,谷歌旗下的風險投資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向專門研究無人駕駛操縱軟件和系統(tǒng)的Airware公司總共注資了1000多萬美元,目的是幫助Airware能夠研制出更輕、更可靠的無人機操作系統(tǒng)。
千萬不要以為商用無人機行業(yè)的崛起的受益者僅僅是幾個和無人機有關的新興企業(yè)而已。國際無人系統(tǒng)協(xié)會(AUVSI)硅谷分會的負責人、咨詢師帕特里克·伊根(Patrick Egan)就表示商用無人機能夠在2015-2018年的三年時間內為美國創(chuàng)造136億美元的GDP,在2015-2025年帶來82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同樣,商用無人機還能夠在2015-2018年為美國帶來7萬個新工作崗位,而10年內創(chuàng)造的工作崗位的數(shù)量大約在10萬個左右。
除了直接參與無人機設計、研發(fā)和制造的崗位以外,商用無人機還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關聯(lián)崗位,比如說科恩擔心自己的無人機對別人的財產或人生安全造成損害,特意為此買了保險。Transport Risk Management也成為全美最早為民用無人機提供保單的保險公司之一。其保險經紀人道耐爾·韋斯特(Dawnell West)最近表示目前公司這方面的保單數(shù)量越來越多,因此“不得不在銷售和評估方面招募更多的人才”。
“我走在大街上,眼睛里看到的全是無人機帶來的商機,”伊根說?!埃o人機行業(yè))潛力很大,有成千上萬的人想利用無人機來賺錢?!?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6/03/qkimagesjmjjjmjj201401jmjj20140137-2-l.jpg"/>
“雙刃劍”無人機
伊根十分看好美國的商用無人機產業(yè)的前景,不過這樣的看好卻是在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如果美國聯(lián)邦航空局(FAA)在2015年頒布商用無人機監(jiān)管規(guī)范,允許其在美國領空飛行。
2007年,F(xiàn)AA禁止將無人機用于商業(yè)用途,因此曼尼·科恩等人所申請的無人機執(zhí)照屬于私人執(zhí)照,科恩自己也承認是在打擦邊球,因為他的無人機參與了商業(yè)活動,間接產生了利潤。
不過科恩并不認為自己做的不合理,他把這種尷尬局面歸結為FAA的禁令。伊根則認為FAA的禁令導致美國坐擁最發(fā)達的無人機技術卻在商用無人機產業(yè)方面落后于法國、澳大利亞等國,而現(xiàn)在美國的無人機經濟更像是一種“地下經濟”。杰夫·貝索斯和克里斯·安德森也抱有同樣的想法,貝索斯在宣布“無人機送貨”的計劃后不久就致信FAA,要求取消對商用無人機的禁令。
也許是感覺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或受到商用無人機產業(yè)的利潤的誘惑,F(xiàn)AA對商用無人機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一個大轉彎。從2012年開始FAA就表示自己正在考慮逐步放寬對無人機商業(yè)用途的限制。有資料表明小型商用無人機將在2014年首先解禁,然后FAA將于2015年在對飛行高度等問題做出規(guī)定的基礎上全面“解放”商用無人機。
“我們一直都在與FAA保持聯(lián)系,他們正在積極地修改一些政策和條例,我們相信我們的無人機計劃在2015年便可以付諸實施?!眮嗰R遜新聞發(fā)言人瑪麗·奧薩科(Mary Osako)表示——這也就是伊根等人切盼2015年的原因。
但是,即使FAA在2015年放寬了對商用無人機的限制,無人機產業(yè)也不會高枕無憂。安全、隱私等問題是外界對無人機的最大擔憂,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2013年10月,紐約一位市民被無人機砸傷了腦袋;2013年9月初,德國總理默克爾遭遇“無人機在她幾米之外墜毀”的驚魂一幕;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者證實了黑客可以遠程攻擊靠GPS導航的無人機并讓它們改變航線;舊金山市長李孟賢曾公開表示擔心在舊金山上空飛行的無人機會“無意”中拍下居民房屋內的情景,對居民的隱私造成侵害……
因此,世界各國都在加緊制定有關無人機的監(jiān)管措施。以美國為例,F(xiàn)AA一開始規(guī)定私人無人機的飛行高度不能超過400英尺(約121米),而且不能在機場附近飛行。相類似的規(guī)定也將應用在商用無人機上,當然標準會因為無人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同時FAA還表示任何一家企業(yè)都必須獲得批準才能使用商用無人機。
專門生產攝像用無人機的DJI北美公司CEO科林·基恩(Colin Guinn)宣布他的公司與得克薩斯州立法委員會合作制定了一套法案,以限制執(zhí)法機構和個人利用無人機來監(jiān)視他人。這被認為是防止無人機侵害他人隱私的方法之一,并且有望被美國其他州所效仿。
而在技術方面,商用無人機也需要改進。哈佛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教授羅伯特·伍德(Robert Wood)認為現(xiàn)在的民用無人機技術只是接近了大規(guī)模商用,無人機生產者還需要將無人機的控制系統(tǒng)更加精細化,一是為了確保安全,二是為了提高效率。杰夫·貝索斯也認為Prime Air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善以防止黑客入侵或者他人惡意的偷盜。
在谷歌工程師主管、未來學家雷蒙德·科茲威爾(Raymond Kurzweil)看來,商用無人機與任何一項新技術一樣都是一把雙刃劍,可以促進經濟的發(fā)展、改變人們的生活,但如果控制不好,也會給人們帶來傷害和麻煩。因此,如何將無人機的危害降到最低是商用無人機產業(yè)一飛沖天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