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和女友戀愛多年,一直恩愛。近日決定要結(jié)婚,卻眉頭不展起來,向我抱怨:“給她去挑鉆戒,我看中幾款她都不滿意,就說一條標準:‘要花費我3個月工資,還說只有這樣才能表示我是不是真正愛她?!迸笥言阢y行工作,月入萬元,3個月工資就是三萬元。
或許是朋友怕我覺得他摳門,趕緊解釋說:“倒不是怕花錢,我是覺得鉆戒那玩意兒就是個意思,沒啥實際作用,為啥非要花3萬塊錢買?有錢留著倆人以后好好過日子,買車,換大房子,不更好嗎?我原以為她是挺好的姑娘,沒想到也這么虛榮!”
“為什么認定3個月工資?誰告訴她的?” “還不是那些時尚雜志!說什么最能代表男人愛女人的標志,就是他能用3個月工資給你買一枚鉆戒。把女人都教壞了!”朋友氣呼呼的控訴著。
我想他倆的矛盾可能并不僅限于鉆戒,“你倆婚紗照拍了沒?”
一聽婚紗照,朋友更來勁了,“提這個更來氣!那天她帶我去一家影樓,好家伙,搞什么尊貴套餐,一套婚紗照敢要13.14萬,說什么一生一世!這下可好,我們倆原來商量拍個5000塊錢左右的,她看完尊貴系列,說啥也得拍一套上萬的婚紗照。不可理喻嘛!”
朋友的心聲全吐露了,是時候勸一勸他,“其實,你女朋友沒錯,她能這么想,至少說明她是個正常人?!?/p>
行為經(jīng)濟學(xué)發(fā)現(xiàn),人們心理活動中有一個錨定理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入為主。商家很會利用這點,把3個月工資和愛情聯(lián)系起來,雖然大家也會覺得沒有道理,但時間長了,會不自覺的被商家牽引著,按這個標準選購鉆戒。同樣,影樓的尊貴婚紗照或許一套也賣不出去,但它像一個錨,一下子扎在了人們心里,人們便會將心理價位不自覺提高,去接近這個錨。
朋友的女朋友被錨定了,朋友不認可,他倆的矛盾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