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虹瑾
導學案,顧名思義,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即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而設計的課堂學習導學材料。內容一般包括學習目標及重難點、課前自學指導、課堂討論點撥、課堂檢測、反思小結和課后作業(yè)等部分。近年來,基于新課程理念,我校開始實施“導學案-小組合作研究”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導學案的設計原則
(1)要與教材有機結合。導學案源于教材,根植于教材。其實質是用來引導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 “教”的橋梁。只有把導學案與教材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明確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
(2)要與學生情況相匹配。導學案的設計,必須是在了解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及學生的心理結構基礎上,設計出符合學情的問題、方法,從而將新知識以學生易懂易會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遵循教學過程的多邊互動原則。導學案教學是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小組談論,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導學案的設計應體現這一教學思想,做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做到“學教合一”。
二、導學案的使用原則
(1)對學生的要求。①課前:學生根據導學案中所呈現的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及重難點進行預習,對教材進行有層次的學習。所有同學必須要完成導學案中的基礎知識,然后小組討論解決自主探究題,對于有難度的題可以課前寫在黑板上,留在課上進行研究。②課上:做好課堂筆記,對于重難點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注,補充相關知識點,字跡要整潔,思路要清晰。③課下:將導學案進行再次整理,課前存有疑問的地方要做好詳細的記錄,把錯題及時總結到錯題本上,并附有完整的解題步驟。修正完畢后再次上交,教師要進行二次批閱,檢查是否還存有問題。要及時裝訂成冊,便于以后的復習。
(2)對教師的要求。①課前:教師在拿到導學案之后,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然后進行二次備課,總結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課上要做重點討論講解。不斷調整所選題目的難易度,使學生研究起來得心應手,避免過早地呈現難題,使學生喪失信心。②課上:教師要努力做到“放手”:對于課前提出的問題,要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研究,對于學生能自己概括總結的規(guī)律方法,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總結。教師也要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一是點撥:學生的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要參與其中,適時點撥;二是精講:精講要具有針對性,不在多,而在透,并且要具有啟發(fā)性。③課下:學生修正完畢的導學案要收集上交,教師要進行二次批閱,并在導學案上填寫教學后記,針對課堂教學情況形成“錯題集”。
三、利用導學案-小組合作研究教學模式,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1)體現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素質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學生為本,即以學生為主體,“導學案-小組合作”教學恰恰是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具體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教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書桌上抄。這種模式既沒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束縛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皩W案-小組合作”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發(fā)展的有效途徑,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素質教育的要求,最主要就是提高學生的能力?!皩W案-小組研究”教學正是以此為出發(fā)點,設置了“學習目標”及“自我測試”,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并應該達到怎樣的學習目標。而“自主探究”則啟發(fā)學生去問“為什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去思考問題并以小組為單位研究問題,提高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地應用各種學習資源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強調教師不能僅僅只是“傳道”,而是要做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引路人;不能僅僅只是“解惑”,而是要做使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引路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被灌輸的對象。“導學案-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完全符合這一理論。
“導學案-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把教學的重心從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轉變到研究學生的學法上,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課堂上要求教師從以前的主演變?yōu)楝F在的導演,把課上主演的位置讓給了學生,而教師則走下了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在問題討論中,教師和學生要相互交流、相互質疑并在相互釋疑中共同解決問題,由原來的灌輸者轉變?yōu)橐龑д摺?/p>
總之,運用“導學案-小組合作”教學,有助于簡化學習內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合作,提高學習實效,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導學案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較大范圍地提高中、差生的學習成績,具有十分明顯的成效。既促進了全體的發(fā)展,又關注了個體的提高,有效地溝通了師生感情,較好地落實了素質教育,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遼寧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