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林
早上7點,美國舊金山,彼得使用Uber預訂了去機場的轎車。不到3分鐘,一輛奔馳350停在了彼得家門口,45分鐘后,彼得到達了目的地。“到了,您可以下車了?!彼緳C熱情周到——這不過是用戶在使用Uber時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支付場景,習慣了坐在出租車里看風景的你是否整個人都不好了?
2010年,Uber誕生在洛杉磯,是美國最大的打車軟件。就在國內打車市場以重金補貼大砸市場的時候,Uber憑借其國際化服務、優(yōu)質的產品體驗及精準的市場切入,早已以打車鼻祖的姿態(tài)在國外玩得風生水起。
Uber一開始對于自己的定位就是“為乘客提供一種高端和更私人的出行方案”。
不過長久以來一直圍繞著Uber的評價是:Uber提供的服務只是一項由舊金山創(chuàng)業(yè)者們?yōu)槟切┰趧?chuàng)業(yè)公司工作著的富人所提供的高大上服務;另一方面,在舊金山等關鍵市場,Uber通過大筆支出試圖將其競爭對手拼車應用Lyft擠出市場:Uber將價格下調了20%,同時將營收分成比例下降至5%。Uber還舉行了推廣活動,對從Lyft改用Uber的司機給予500美元的獎勵……這些都讓Uber變得比以往更富有爭議。
此外,也有人對Uber的“峰時定價”策略吐槽不斷:鬧雪災的時候,或者節(jié)假日期間,會出現人多車少的情況,這時的租車費用就會飆升,曾經一路漲到了平時的7倍。因為Uber這樣的服務,正在顛覆傳統(tǒng)的出租車行業(yè),美國一些城市的出租車協(xié)會也開始向法院和市議會尋求保護。
盡管困難重重,Uber最終還是向成功再邁進了一步。2013年,Uber 進入了爆發(fā)式的擴張時期,短短一年間進入了 43 個新城市,全球累計進入77個城市,近乎每周進軍一個城市。2013年7 月,從谷歌風投基金以及私募資本德州太平洋集團完成了2.58億美元的C輪融資,谷歌付出了其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投資,可見對Uber的前景相當看好。當然,2013年,Uber凈利潤就已超過2億美元。
人、車、信息交互平臺
與國內打車市場還處在靠燒錢來尋找生存方式不同,Uber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盈利模式——兩方分成,Uber和私家車主。
在美國,擁有高端車輛的私人車主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存在大量閑置的車輛。好比Airbnb,當你的房子被閑置起來時,可以讓空著的房子短租出去。同樣,Uber與私人車主簽署合同,讓車主通過Uber接收訂單,Uber收取每次租車費用的20%。Uber也在嘗試與一些豪車公司合作,不過豪華車出租公司有自己的訂車系統(tǒng),他們只在車輛空閑的時候使用Uber,用戶注冊后便可通過手機在線預訂一些高端商務用車。
Uber平均每周固定客戶有41萬,每周營收接近2000萬美元。很多在美國的留學生會去買一輛二手車,周末不用車的時候,就用Uber招徠生意,賺點零花錢,而對Uber來說,又增加了資源整合的渠道。
由于Uber定位于城市中尋求打車方便的人群,自然就成了出租車的正面競爭對手。盡管走的高價策略路線,提供高端車租車服務,租車費用相對出租車要高出50%,但用戶依然愿意付費。與Uber合作的司機生意好時每天進賬超過500美元,這相當于普通出租車司機一周的收入。司機的服務將作為其賺錢的標準,如果對線路圖和司機的服務不滿,乘客還可以直接致電Uber投訴,一旦被投訴多了,Uber就會屏蔽這個司機。不過由于美國市場環(huán)境和需求空間,所以也存在巨大的發(fā)展機遇,這也是為什么Uber從推出以來便廣受商務人士歡迎的直接原因。
Uber很好地把握住了都市白領的胃口——如果能坐豪車上下班該是一件多么拉風的事。
目前Uber共有Taxi、UberRx、Black Car、SUV四種車型,和一般打車軟件需要搶單不同的是,每一個有需求的用戶只需通過app或在線預訂向租車運營商發(fā)送請求,并能看見附近有哪幾臺車,最快多少分鐘到達,還可以估計到達目的地的大概價格。Uber通過系統(tǒng)派單,會找到距離乘客最近的空載車輛,然后指派給司機,從而找到自己的私人司機和座駕,進而再購買租車搭乘服務。支付和小費都通過信用卡,最后交易完成,明細賬單會即時地發(fā)送到你的注冊郵箱中。
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普及,LBS的精準定位,使得原本不可能的閑置資源成為了隨時可得、隨處可到的打車新勢力,而這種“眾包”體驗的最直接利好,就在于讓人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廉價于租車、高效于的士的體驗,完成一種完美的打車“私人訂制”。
同時,Uber會給乘客設計一個分享激勵機制,每個乘客都可以獲得一個專人的優(yōu)惠序號,把序號給到好友,如果好友使用了,好友在獲得10美元獎勵的同時,乘客本人也可以獲得10美元獎勵,上不封頂。但是如果用戶使用了Uber叫了車但最終沒有坐,則會從用戶信用卡收取5美元的違約費用。
這樣一來,不僅利用線上平臺,整合了閑散的私家車,還使汽車共享徹底的信息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息閉環(huán)。
打車在美國的盈利方式與在中國的“巨頭請客”打車之所以不同,關鍵就在于選擇的線下資源不同。Uber是在利用閑置資源,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和LBS精準引導,讓私家車成為介于的士和租車公司之間的第三種客運力量。同時在安全客運的前提下,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定制,實現更加多元的服務要素,進而在豐富消費者體驗的同時,確保了其盈利的空間與市場,也同時具有了復制的力量。
運輸網絡大餅?
“出生”一年多的國內打車軟件因燒錢大戰(zhàn)聲名大噪,讓司機和乘客迅速成了打車軟件的擁躉。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用戶的黏性和消費習慣,畢竟偌大一塊市場蛋糕,誰盯上了都想來分。
然而,國外極少有打車軟件用補貼招徠客戶。在國際化版圖一步步擴大的過程中,Uber的服務模式正在趨向于多樣化,除了提供訂車最基本的服務之外,還嵌入了其他生活化的內容。CEO卡蘭尼克將Uber看成是“生活服務與運輸方式的交匯點”。他表示,“希望Uber可以提供的服務,遠遠超過單純的交通工具。Uber并正在畫一個運輸網絡的大餅,比如送包裹、送家具、送食物等,以求形成一個即時運送的服務平臺?!?/p>
例如,Uber在曼哈頓推出的一項快遞服務——由騎著自行車的快遞員為用戶提供按需快遞服務,通過手機app上發(fā)出請求,快遞員在很短時間內過來取件,然后配送到指定地點;之前Uber還嘗試用冰激凌車給預訂的人送冰激凌、在情人節(jié)遞送玫瑰花、提供租賃直升飛機服務等多項打車以外的服務。
更有意思的是,Uber在硅谷3個核心城市還玩起了營銷花招:當你叫的Uber車到來時,會有一個Google Venture(谷歌創(chuàng)投)的投資人坐在車里等你,對方會給你7分鐘的簡報時間,然后再花7分鐘給你提供反饋意見。之后,Uber還會把你免費送回家。
憑借這些創(chuàng)新的個性化服務,Uber正在將那個餅越做越大。
不過目前Uber在物流這塊市場還是以試水為主,首要目標還是在全球市場擴張和本身的汽車業(yè)務上。
今年Uber也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城市包括上海、廣州、深圳,并攜手支付寶正式打響與國內打車市場的正面交鋒。與國內的滴滴、快的打車軟件不同的是, Uber在中國則依然選擇與當地的租車公司合作,但會偏向于跟奧迪這些偏高檔的車合作,專注于安全性、舒適度、司機服務的考究和整體的體驗創(chuàng)造性。
不過由于國內租車行業(yè)的現狀,Uber很難短時間內與租車公司深度合作,從而提高司機的服務質量,因此Uber很有可能轉向更為小眾的高端市場。
Uber如果能保持核心競爭力,就很可能在海外復制在美國的成功。再加上巨大的市場潛力,被高盛評為最有希望上市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也不足為奇了。
Uber成功模式復制的最大難度在于國情。打車軟件在中國的畸變,源自無法復制Uber的藍海策略,即在中國的城市客運規(guī)則下,將私家車變成的士,提供個性化營運和服務的做法,尚未得到相關部門的明確認可,甚至可能成為通俗說法中的“黑車”。這使得Uber以及其他打車軟件尚未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但這并不妨礙其在全球更多“允許”的條件下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