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倩+童建明
蚵殼厝:蚵殼,海蠣殼;厝,海邊的房子。一種用海蠣殼做外墻的房子。
從泉州蟳埔(xún bù)村回來已兩月有余,腦中一再浮現(xiàn)那夢一樣的風景。夕陽下,一排排破舊的蚵殼厝佇立在那里,外墻上密布的大貝殼反射著太陽的光芒,給一切鋪上暖暖的紅色。一個滿頭插滿鮮花的小姑娘從門口探出頭來,見有陌生人來,并不慌張,大方地跑出來,寬大的綠衣衫隨著她的身姿跳動,仿佛一個綠色的精靈,漸漸消失在小巷的盡頭。
千年磚、萬年蚵
早就聽說,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地泉州隱藏著一個阿拉伯后裔聚居的村落——蟳埔村。在一個暖洋洋的冬日,我們到達那里,追尋久違的歷史印記。
村子十分安靜,沿著蚵殼厝的小巷慢步前行,摸著那些記錄歲月的蚵殼,似乎可以看見,幾千年以前,船隊從這里出發(fā),順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經(jīng)過一個個繁華的海港城市,把那些異域的蚵殼帶回這里,修建一座又一座的蚵殼厝……徜徉在蚵殼厝曲曲折折的小巷里,仿佛在海底迷宮穿行。
我們正在尋出口,遇見一位蟳埔女正坐在一座老厝前熟練地開海蠣,她面前的盆里已經(jīng)盛滿新鮮的海蠣肉,海蠣殼則被隨手放在一旁,壘在墻根下。她的皮膚呈黑褐色,想來是被海風吹的,長長的頭發(fā)盤在腦后,結(jié)成圓髻。圓髻的周圍簪滿鮮花,一圈含笑,一圈蘭花,還有一圈叫不出名字的紫色小花。花團錦簇地盤在頭上,略顯熱鬧,卻散出一種獨特的美。據(jù)說,幾千年前的阿拉伯婦女就是這樣打扮的。
我們和她攀談,問這里的房子為什么都要用蚵殼鑲嵌?她笑了笑說:“蚵殼到處都有,不要錢,用它造房子省錢??!”海邊潮濕,海風帶來的潮氣含有鹽分,東西特別容易被腐蝕。而蚵殼是不怕海風侵蝕的,有“千年磚、萬年蚵”的美譽。外墻用海蠣殼黏貼后,房子還防水且冬暖夏涼。
砌蚵殼非常講究,先要從堆積如山的蚵殼堆里篩選優(yōu)質(zhì)蚵殼,分出上蓋、下臼,再清洗干凈。在砌時,凹的一面向下,第一個疊好,另一個要疊在前一個的一半,如此這樣,一個疊一個,同時要和內(nèi)壁一起砌,內(nèi)外交叉,避免蚵殼脫落。為了美觀,要砌得錯落有致,片片如魚鱗。
和蟳埔阿姨交談這精巧的技藝,她越說越興奮,然而,談及蚵殼厝的現(xiàn)狀,她的眼神黯淡下來?!艾F(xiàn)在,大家都不用這個蓋房子了,最多砌點蚵殼裝飾一下窗戶?!彼吐曊f。
戴花的傳統(tǒng)
聊起她滿頭的鮮花,她又開始笑起來。“16歲以后我們就這樣打扮,我們叫它‘簪花圍?!毕y埔女16歲以前,頭發(fā)隨意扎在腦后,簪一朵鮮花在耳旁;16歲后,頭發(fā)在頭頂梳成一個圓圓的發(fā)髻,發(fā)髻旁圍上一圈一圈的鮮花,以示成年。
蟳埔人愛戴花也愛送花,過年、過節(jié)、生日、祭祀都送,至少送3串。這里以花相贈為最大禮。“別的可以不送,花是必須送的,不送花就是看不起人?!毕y埔阿姨說。
“你不要小看這幾串花,村里一年用在花上的錢至少幾百萬元。”蟳埔阿姨補充說。村里人也種花,可大家戴花卻在云鹿村人那里買。云鹿村人賣花給蟳埔女,已有100多年歷史,如今仍有十幾人常年在這里做蟳埔女的鮮花生意。云鹿村人把時令鮮花采摘下來,用細草絲串成長串,拿到蟳埔村東的菜市場售賣。
我們又向她打聽蟳埔女服飾的風俗,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說:“我們穿衣服已經(jīng)很現(xiàn)代了,老年人還有許多講究,你們?nèi)フ尹S晨問問,他是行家?!?/p>
黃晨建立的蟳埔傳統(tǒng)服飾傳承所在菜市場旁,在去那里的途中,剛好撞見一位蟳埔阿姨的背影。她穿著玫紅色的大裾衫和黑色的闊腿褲,頭發(fā)在腦后梳成圓髻,髻中橫穿一支白色的骨簪,幾朵五顏六色的時令鮮花在髻邊爭芳斗艷。她挑著兩筐海鮮,緩緩走遠,步態(tài)輕盈,大褲管隨著腳步飛揚,鮮花在頭頂有節(jié)奏地顫動,丁香耳環(huán)跟著搖擺。
荔枝樹皮染上衣
傳承所的配置很簡單,一間十幾平米的店面、一間小工作室、一個裁縫就是全部。店里展示著不少蟳埔女服飾,大多上衣是斜襟掩胸的右衽衣,布紐扣,顏色以青、藍為主,裝飾各種自然圖案;褲子多為黑色,褲腳比腰圍寬半尺。蟳埔人靠海為生,她們穿著大裾衫、寬腳褲,只為下海干活時利利索索的,不被衣衫牽絆。
櫥窗里展示著幾個穿傳統(tǒng)服飾的蟳埔女模特,她們穿著紫紅色的上衣,與櫥窗外青藍色調(diào)的衣服形成鮮明對比。黃晨笑著問我們:“你們猜猜看,衣服上的顏色是用什么染的?”我們猜遍了花、草、植物果實等都沒有猜對。黃晨最后揭曉答案:“是用荔枝樹皮薰汁染的,染色之后下海不易被漁網(wǎng)纏住,不怕海水打濕,也不易臟。如果顏色褪掉,會繼續(xù)染,衣服會越染越厚?!?/p>
黃晨說,他的衣服都是純手工制作,紐扣都是用布一針針縫出來的,做一件上衣要花5個小時,“我學了3年才學會做一套完整的衣服”。他補充說。他今年50歲出頭,12歲開始和舅公學做衣服。現(xiàn)在,他制作的蟳埔女服飾、頭飾在當?shù)胤浅S忻?,幾乎大部分的蟳埔女都到他這里訂做傳統(tǒng)服裝。
2007年,蟳埔女生活習俗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黃晨作為本村的傳統(tǒng)服飾行家被評為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然而,傳統(tǒng)服飾正慢慢淡出現(xiàn)代人的生活?!叭缃?,除蟳埔老人日常還穿傳統(tǒng)服飾外,年輕人和小女孩只在重大民俗活動或辦喜事時才穿?!秉S晨說。對于手藝的傳承,黃晨顯得很無奈,兒子和女兒都沒有跟自己學藝,村里也沒有年輕人有興趣學?!半m然政府偶爾搞‘傳統(tǒng)服飾進課堂、‘時裝秀等活動,但熱潮一過,就過去了!”夕陽漸漸隱于遠處的山后,我們也慢慢往村口走去。很多孩子跑了出來,在村口的大樹下相互追逐嬉戲,打破了白天的寧靜。殘陽下的蟳埔村昏暗了下來。一些年久失修的蚵殼厝,在周圍高大的鋼筋水泥現(xiàn)代建筑的包圍和對比下,顯得格外破舊。特別是看著那座屋頂已經(jīng)塌陷、早已人去樓空的百年蚵殼老厝,一種滄桑與老朽的感覺涌上心頭。
村口小副食店門前,兩位蟳埔老阿姨坐在那里聊天。她們一身傳統(tǒng)服飾打扮,被海風吹皺的臉龐在夕陽下散發(fā)著古銅色的光芒。我們聽不懂她們說的方言,她們起起伏伏的表情,不由得讓我們猜想,是否她們在追憶那逝去已久的美麗時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