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燕
【摘 要】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還要通過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欲望,師生互動,在輕松、愉快、和諧、遷移默化的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教學氛圍 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在于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閱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xiàn),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探求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下面結合本人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就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創(chuàng)造輕松快樂充滿愛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的心不應是真理的倉庫。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惡習就是冷漠,缺乏熱情。兒時的內心冷若冰霜,來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用自己博大的愛來融化學生干涸的心田,讓學生在愛的情境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張開想象的翅膀,激起情感的漣漪。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和諧、風趣、愉快的課堂氣氛十分必要,學生可以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探究。要形成這樣一種課堂氣氛,教師必須尊重學生,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這樣學生才敢于大膽發(fā)言,才敢于自由爭辯。而當學生一旦認識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種煥發(fā)出來的自信心,以及因此誘發(fā)出來的智慧潛力往往是超出教師意料的。
二、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在有聲朗讀中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們往往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與理解,機械而又重復地操練,于是教師繁瑣地提問和冗長細膩地分析講解,往往使學生缺乏閱讀實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同文本進行零距離的對話,以提高讀書的能力。這樣做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有聲朗讀。誦讀時,眼、手、口、耳、腦等各種感官要同時活動。通過有聲誦讀可以讓學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諦,不經(jīng)意之間對語言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與奇特嚴謹?shù)慕Y構擁有深切的體驗。要改變目前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普遍較差的局面,萬萬不可對誦讀掉以輕心、等閑視之。為此,本人常有以下幾種做法:
(1)利用語音、語調、語氣等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摹擬人物情態(tài)。如《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藤野先生》中體現(xiàn)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學者風范,以及“我”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的閱讀等。
(2)我們要善于體現(xiàn)氛圍,讓學生逐漸進入意境。在閱讀中,我們要善于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我們營造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逐漸的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來。如在引導學生閱讀高爾基的《海燕》時,我們要營造出一種大革命即將來臨的那種氣氛,讓學生在感受到大革命氣氛的同時,漸入意境,并用多層次的語調進行吟誦,可使學生更深入到這首散文詩的藝術境界中,陶醉其中而不知。
三、分段目標培養(yǎng),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提高自主閱讀的意識
1.積累階段。
這是一個動態(tài)而連續(xù)的過程,更是后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fā)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jīng)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2.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只有發(fā)展了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所以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lián)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1)判斷力的培養(yǎng)。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明確概念??梢岳梦谋局械呐袛嗷颉跋拗坪托揎棾煞帧碛柧?,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常”一詞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后并不一定就產生“正確”。加上“常?!?,對“錯誤”現(xiàn)象的本質特點揭示就準確。
(2)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臺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如必須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給文章分段,給段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必須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層義、段義、題旨,以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給文章列寫內容提綱是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3.評鑒階段。
即對文字材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評價和鑒賞的階段。只有掌握相當?shù)目茖W文化知識、專業(yè)知識、語言知識,能進行抽象思維的閱讀者才能評鑒作品。中學生應該而且能夠具備評鑒能力。初中階段可培養(yǎng)學生對具體的人物舉動、故事情節(jié)、作品特點、某一觀點作評價的能力,能寫成一點一議的小論文。討論之后,再進行欣賞,如朗涌、品味,在評鑒欣賞中越覺其妙,學生則愈益喜愛該讀物,有的學生甚至能在筆記中主動寫評論文,抒發(fā)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