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芝
隨著我們?nèi)祟惖倪M步,物質(zhì)生活的提高,學生們懂得越來越多,正面的、反面的,這些東西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中學生的心理。作為教師,我們怎樣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怎樣才能為孩子注入正能量呢?以下是我在教育工作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修善自身
活到老學到老,豐富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作為教師,不但要鉆研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還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工作上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們。這樣,當你在給學生做心理工作時,學生就很容易接受,就會感覺你說的就是對的,因為每天老師都是這樣做的。比如有的學生很叛逆,上課經(jīng)常遲到、屢教不改,如果你是一個上課經(jīng)常遲到的教師,是很難說服一個這樣的學生的。
二、做一個忠實的聽眾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學生向教師傾訴時,好多教師好用命令的口氣,擺出一種嚴師的姿態(tài),這樣反而會使師生關系更緊張。心理學家認為:教師要讓學生的情感(積極的、消極的)都表現(xiàn)出來,這樣才是對學生的最大的保護。這就要求我們坐下來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學生感覺老師尊重他,就愿意與老師交朋友。我記得去年剛接了高三,就發(fā)現(xiàn)班里有一個怪異的學生。上課時,其他同學都在認真聽講,這個男生卻總是發(fā)出咳嗽的聲音或者是嘆息聲,職業(yè)的敏感使我感覺到這個孩子應該是故意的。事后我從側面了解到,這個學生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他在家跟著爺爺奶奶。于是,我利用課下時間和他談學習、談將來,他也和我談了很多,竟然把他的家庭變故說了出來。后來我經(jīng)常把他叫我家去玩,使他感到了溫暖,終于在高考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這件事,使我深深體會到,只有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
三、幫助學生克服挫折感,消除消極心態(tài)
(1)要幫助學生調(diào)整自己的人生目標。目標過高,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目標過低,容易不圖進取。
(2)要向學生灌輸精神勝利法。我們重視的是學習的過程,并不是學習的結果,只要做到無怨無悔,就足夠了。
(3)要看到自己的長處。我們要給學生講些受過挫折后成名的優(yōu)秀人物的事跡,如張海迪、俞敏洪等。
四、要讓學生換一個眼光看世界
有些同學只知道抱怨,抱怨家長沒有給自己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抱怨朋友對自己不友好,甚至抱怨命運不公平。因此,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讓他們適時變換眼光和角度,才能化困難為動力,化挑戰(zhàn)為機遇,才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時,生活中總以一種眼光看待別人,往往是片面的,換一個角度看世界,后退一步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海闊天空”。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要時時處處做好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要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批評,多一分溝通、少一分教訓,多一分關心、少一分冷漠。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河北省冀州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