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橙
摘 要:該文針對藥學專業(y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擬構建物理化學專業(yè)基礎課與藥劑學專業(yè)課相聯(lián)系的實踐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藥劑學 物理化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27-01
《物理化學》是國家教育部制定的藥學類專業(yè)的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我校開設物理化學的專業(yè)很多,例如制藥工程專業(yè)、藥物制劑專業(yè)、藥學專業(yè)實驗班等,物理化學課程已經成為各藥學專業(yè)的基礎平臺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學公式多、理論性強、邏輯推理嚴密、課時雖多但過于抽象(理論課80學時,實驗課20學時),教學內容難以掌握;學生感到難學,教師感到難教。特別是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結合藥學專業(yè)特點,優(yōu)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從前我只承擔物理化學的教學任務,考慮到該專業(yè)基礎課和很多藥學課程銜接緊密,特別是藥物制劑學,如何能把物理化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藥物制劑學中是我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物理化學教師從化學教研室分離出來,加入到藥劑教研室這個團隊中,因此筆者也逐步承擔了一些藥物制劑學的課程,在給幾個年級、專業(yè)授課的過程中,分別采用了傳統(tǒng)教學內容(純物理化學)和課程整合后內容(物理化學與藥劑學融合)并跟蹤了解了教學效果。
1 授課對象的選擇
為了比較課程整合后與整合前的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選擇授課對象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選擇了11級制藥工程專業(yè)和11級藥物制劑專業(yè)作為傳統(tǒng)教學授課,這兩個專業(yè)物理化學課程的開設學期為大二下學期;選擇10級藥學實驗班進行物理化學與藥劑學課程整合后的試點,課程開設學期為大三下學期。這三個專業(yè)的授課教師相同,同一學期授課。(為方便起見,以下稱11級制藥工程專業(yè)與藥物制劑專業(yè)為A組、藥學實驗班為B組)兩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 課堂教學的設計
2.1 傳統(tǒng)教學(A組)的課堂教學設計
授課所選的實驗為單純的物理化學實驗與藥劑學實驗,實驗內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學實驗:熱力學原理、相平衡原理、動力學原理、表面現(xiàn)象、溶膠性質等,藥劑學實驗:鑒定新型制劑中間體的形成、制備穩(wěn)定的乳劑的重要理論基礎、藥物制劑有效期、表面活性劑是藥物制劑中常用的輔料1、電位是判斷微粒制劑(如微乳)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1]。課上教師利用20 min的時間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對理論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以便學生能加深記憶。能夠把理論知識應用到物理化學實驗中,獨立的完成物理化學實驗。
2.2 物理化學與藥物制劑學整合(B組) 的課堂教學設計
(1)精心設計實驗
為了把物理化學的理論知識與藥物制劑學理論進行完美的融合,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后的實際工作中,在韓翠艷主任的帶領下,全體教師對實驗內容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整合后的實驗主要有五個:差熱分析固體分散體或包合物、乳劑配方的篩選、Vc和青霉素或硫酸鏈霉素有效期的測定[2]、表面活性劑的篩選、微乳制備及電位測定[3]。
3 教學效果的分析
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與期末考試成績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好手段。
3.1 考核內容及考試成績統(tǒng)計
3.2 成績分析比較
(1)從實驗課成績來看,A組平均分為38.8,得分率為77.6%;而B組平均分為45,得分率為90%,可見采用整合后的綜合實驗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明顯高于整合前的傳統(tǒng)授課。
(2)從期末考試成績來看,A組平均分為32,得分率為64%;而B組平均分為37分,得分率為74%,可見采用整合式教學專業(yè)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傳統(tǒng)授課專業(yè),但考慮實驗班學生入學時成績較高,學習努力,因此,期末考試成績僅做參考。
(3)平均成績來看,A組的平均成績?yōu)?0.8分,B班的平均成績?yōu)?2分,可見兩組成績有明顯差異。
4 結語
采用物理化學與藥物制劑學課程相互融合進行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實驗進行分析,這樣可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論的真諦,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查閱文獻的實際能力,另外通過學生的聽課效果反饋,實驗班學生普遍認為整合后的實驗內容實踐性更強,對其提高綜合能力幫助很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面向藥學專業(yè),體現(xiàn)藥學專業(yè)特色,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探索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藥學專業(yè)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鄭增娟.藥劑學教學改革初探[J].藥學教育,2008,24(2):38-40.
[2] 崔福德.藥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3] 田青平,丁紅.物理化學在藥學中的作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5(4):360-361.endprint
摘 要:該文針對藥學專業(y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擬構建物理化學專業(yè)基礎課與藥劑學專業(yè)課相聯(lián)系的實踐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藥劑學 物理化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27-01
《物理化學》是國家教育部制定的藥學類專業(yè)的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我校開設物理化學的專業(yè)很多,例如制藥工程專業(yè)、藥物制劑專業(yè)、藥學專業(yè)實驗班等,物理化學課程已經成為各藥學專業(yè)的基礎平臺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學公式多、理論性強、邏輯推理嚴密、課時雖多但過于抽象(理論課80學時,實驗課20學時),教學內容難以掌握;學生感到難學,教師感到難教。特別是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結合藥學專業(yè)特點,優(yōu)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從前我只承擔物理化學的教學任務,考慮到該專業(yè)基礎課和很多藥學課程銜接緊密,特別是藥物制劑學,如何能把物理化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藥物制劑學中是我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物理化學教師從化學教研室分離出來,加入到藥劑教研室這個團隊中,因此筆者也逐步承擔了一些藥物制劑學的課程,在給幾個年級、專業(yè)授課的過程中,分別采用了傳統(tǒng)教學內容(純物理化學)和課程整合后內容(物理化學與藥劑學融合)并跟蹤了解了教學效果。
1 授課對象的選擇
為了比較課程整合后與整合前的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選擇授課對象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選擇了11級制藥工程專業(yè)和11級藥物制劑專業(yè)作為傳統(tǒng)教學授課,這兩個專業(yè)物理化學課程的開設學期為大二下學期;選擇10級藥學實驗班進行物理化學與藥劑學課程整合后的試點,課程開設學期為大三下學期。這三個專業(yè)的授課教師相同,同一學期授課。(為方便起見,以下稱11級制藥工程專業(yè)與藥物制劑專業(yè)為A組、藥學實驗班為B組)兩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 課堂教學的設計
2.1 傳統(tǒng)教學(A組)的課堂教學設計
授課所選的實驗為單純的物理化學實驗與藥劑學實驗,實驗內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學實驗:熱力學原理、相平衡原理、動力學原理、表面現(xiàn)象、溶膠性質等,藥劑學實驗:鑒定新型制劑中間體的形成、制備穩(wěn)定的乳劑的重要理論基礎、藥物制劑有效期、表面活性劑是藥物制劑中常用的輔料1、電位是判斷微粒制劑(如微乳)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1]。課上教師利用20 min的時間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對理論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以便學生能加深記憶。能夠把理論知識應用到物理化學實驗中,獨立的完成物理化學實驗。
2.2 物理化學與藥物制劑學整合(B組) 的課堂教學設計
(1)精心設計實驗
為了把物理化學的理論知識與藥物制劑學理論進行完美的融合,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后的實際工作中,在韓翠艷主任的帶領下,全體教師對實驗內容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整合后的實驗主要有五個:差熱分析固體分散體或包合物、乳劑配方的篩選、Vc和青霉素或硫酸鏈霉素有效期的測定[2]、表面活性劑的篩選、微乳制備及電位測定[3]。
3 教學效果的分析
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與期末考試成績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好手段。
3.1 考核內容及考試成績統(tǒng)計
3.2 成績分析比較
(1)從實驗課成績來看,A組平均分為38.8,得分率為77.6%;而B組平均分為45,得分率為90%,可見采用整合后的綜合實驗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明顯高于整合前的傳統(tǒng)授課。
(2)從期末考試成績來看,A組平均分為32,得分率為64%;而B組平均分為37分,得分率為74%,可見采用整合式教學專業(yè)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傳統(tǒng)授課專業(yè),但考慮實驗班學生入學時成績較高,學習努力,因此,期末考試成績僅做參考。
(3)平均成績來看,A組的平均成績?yōu)?0.8分,B班的平均成績?yōu)?2分,可見兩組成績有明顯差異。
4 結語
采用物理化學與藥物制劑學課程相互融合進行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實驗進行分析,這樣可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論的真諦,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查閱文獻的實際能力,另外通過學生的聽課效果反饋,實驗班學生普遍認為整合后的實驗內容實踐性更強,對其提高綜合能力幫助很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面向藥學專業(yè),體現(xiàn)藥學專業(yè)特色,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探索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藥學專業(yè)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鄭增娟.藥劑學教學改革初探[J].藥學教育,2008,24(2):38-40.
[2] 崔福德.藥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3] 田青平,丁紅.物理化學在藥學中的作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5(4):360-361.endprint
摘 要:該文針對藥學專業(y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擬構建物理化學專業(yè)基礎課與藥劑學專業(yè)課相聯(lián)系的實踐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藥劑學 物理化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27-01
《物理化學》是國家教育部制定的藥學類專業(yè)的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我校開設物理化學的專業(yè)很多,例如制藥工程專業(yè)、藥物制劑專業(yè)、藥學專業(yè)實驗班等,物理化學課程已經成為各藥學專業(yè)的基礎平臺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學公式多、理論性強、邏輯推理嚴密、課時雖多但過于抽象(理論課80學時,實驗課20學時),教學內容難以掌握;學生感到難學,教師感到難教。特別是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結合藥學專業(yè)特點,優(yōu)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從前我只承擔物理化學的教學任務,考慮到該專業(yè)基礎課和很多藥學課程銜接緊密,特別是藥物制劑學,如何能把物理化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藥物制劑學中是我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物理化學教師從化學教研室分離出來,加入到藥劑教研室這個團隊中,因此筆者也逐步承擔了一些藥物制劑學的課程,在給幾個年級、專業(yè)授課的過程中,分別采用了傳統(tǒng)教學內容(純物理化學)和課程整合后內容(物理化學與藥劑學融合)并跟蹤了解了教學效果。
1 授課對象的選擇
為了比較課程整合后與整合前的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選擇授課對象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選擇了11級制藥工程專業(yè)和11級藥物制劑專業(yè)作為傳統(tǒng)教學授課,這兩個專業(yè)物理化學課程的開設學期為大二下學期;選擇10級藥學實驗班進行物理化學與藥劑學課程整合后的試點,課程開設學期為大三下學期。這三個專業(yè)的授課教師相同,同一學期授課。(為方便起見,以下稱11級制藥工程專業(yè)與藥物制劑專業(yè)為A組、藥學實驗班為B組)兩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 課堂教學的設計
2.1 傳統(tǒng)教學(A組)的課堂教學設計
授課所選的實驗為單純的物理化學實驗與藥劑學實驗,實驗內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學實驗:熱力學原理、相平衡原理、動力學原理、表面現(xiàn)象、溶膠性質等,藥劑學實驗:鑒定新型制劑中間體的形成、制備穩(wěn)定的乳劑的重要理論基礎、藥物制劑有效期、表面活性劑是藥物制劑中常用的輔料1、電位是判斷微粒制劑(如微乳)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1]。課上教師利用20 min的時間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對理論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以便學生能加深記憶。能夠把理論知識應用到物理化學實驗中,獨立的完成物理化學實驗。
2.2 物理化學與藥物制劑學整合(B組) 的課堂教學設計
(1)精心設計實驗
為了把物理化學的理論知識與藥物制劑學理論進行完美的融合,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后的實際工作中,在韓翠艷主任的帶領下,全體教師對實驗內容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整合后的實驗主要有五個:差熱分析固體分散體或包合物、乳劑配方的篩選、Vc和青霉素或硫酸鏈霉素有效期的測定[2]、表面活性劑的篩選、微乳制備及電位測定[3]。
3 教學效果的分析
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與期末考試成績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好手段。
3.1 考核內容及考試成績統(tǒng)計
3.2 成績分析比較
(1)從實驗課成績來看,A組平均分為38.8,得分率為77.6%;而B組平均分為45,得分率為90%,可見采用整合后的綜合實驗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明顯高于整合前的傳統(tǒng)授課。
(2)從期末考試成績來看,A組平均分為32,得分率為64%;而B組平均分為37分,得分率為74%,可見采用整合式教學專業(yè)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傳統(tǒng)授課專業(yè),但考慮實驗班學生入學時成績較高,學習努力,因此,期末考試成績僅做參考。
(3)平均成績來看,A組的平均成績?yōu)?0.8分,B班的平均成績?yōu)?2分,可見兩組成績有明顯差異。
4 結語
采用物理化學與藥物制劑學課程相互融合進行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實驗進行分析,這樣可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論的真諦,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查閱文獻的實際能力,另外通過學生的聽課效果反饋,實驗班學生普遍認為整合后的實驗內容實踐性更強,對其提高綜合能力幫助很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面向藥學專業(yè),體現(xiàn)藥學專業(yè)特色,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探索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藥學專業(yè)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鄭增娟.藥劑學教學改革初探[J].藥學教育,2008,24(2):38-40.
[2] 崔福德.藥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3] 田青平,丁紅.物理化學在藥學中的作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5(4):360-361.endprint